一种套装式微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12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装式微针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尤其是一种套装式微针刀。



背景技术:

微针刀疗法是运用医学原理,先确定疼痛是什么动作或什么姿势状态下产生的,然后分析该动作的参与肌群或维持该姿势稳定性的参与肌群,结合解剖学结构和力学平衡结构确定其中最易损伤的肌肉,对该肌肉的起、中、止点进行治疗,以达到调整肌肉的痉挛状态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进针手法简单,易学易掌握,无麻药激素,立竿见影,疼痛小,治疗时间短而渐受患者欢迎。现有技术中的微针刀均以单刀结构形式存在,功能性单一。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284777A的一种超微针刀,包括刀片、刀身和刀柄,刀片安装在刀身上或与刀身为一体,刀柄安装在刀身上或与刀身为一体。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4744325U,一种微针刀,包括管状的针身和手柄,针身的末端与手柄相连,针身的前端切割出与针身中轴倾斜的刀口,刀口前端为平口刀刃,平口刀刃的两侧均为弧形刀刃,平口刀刃与两弧形刀刃构成封闭的刀刃组;针身是空心管式,能够对手术部位局部施放药液;微针刀刀口上有前端的平口刀刃以及两侧的圆弧刀刃等三面刀刃。再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505442U,一种椎间盘超微针刀,包括手柄和针芯,针芯与手柄相连接,针芯的外侧套置有一个外管针,外管针的外壁上设有可调节的标尺,标尺的方向与针芯的长度方向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微针刀功能单一、不宜携带、保管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由内针和外刀合二为一的套装式微针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套装式微针刀,包括外刀和内针,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刀设有中空针刀,中空针刀的一端设有针刀柄,针刀柄端部设有针筒连接接体;所述的内针包括针芯,针芯的直径小于中空针刀的内径,针芯的裸露长度小于等于外刀的长度。本技术方案将内针插装于外刀之中,外刀的中空针刀为管状体,平时内针的针芯藏于外刀的管状体中,当拔出内针后,通过中空针刀管道进行注射药物等液体,也可以通过针筒连接接体和点滴装置连接。与之相应,拔出内针可以作为微针使用,并把内针留置在病人伤痛组织中,直接接通电疗设备进行治疗。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芯的端部设有针柄,针柄朝针筒连接接体一端设有与针筒连接接体配合的沉孔。内针和外刀相互扣合时配合紧凑,不易松开。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针刀外表面上每间隔10mm设置一刻度线。有利于医生操作时掌握深度,减少人体组织误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针刀贯穿针刀柄,在针刀柄上相对针筒连接接体的另一端设有护刀套。提高外刀的整体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针刀为管状结构,其端部通过与管体成锐角的平面斜切构成中空针刀的刀头。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柄中与针筒连接接体配合的沉孔内设有护针套,护针套的外径小于中空针刀的内径。提高内针外刀配合时的紧密度,护针套也同时提高了针芯的使用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柄的直径与针刀柄的直径相等,针刀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芯直径≤0.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对软组织挫伤、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等可进行微针有效治疗;既具有超微针刀的一般功能,还可通过中空针刀管道进行药物注射;既可以作为普通微针使用,又能通过与电疗设备联接;内针外刀合二为一,携带方便、适合保管,结构紧凑强度大,操作稳定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刀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针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外刀,11. 针刀柄,12. 中空针刀,13. 针筒连接接体,14. 护刀套,15. 刻度线,2. 内针,21. 针柄,22. 针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套装式微针刀,如图1所示,由外刀1和内针2组成,除了刀柄,内针被套装在外刀之中。

其中,外刀1设有中空针刀12,如图2所示,中空针刀12的一端设有针刀柄11,针刀柄端部设有针筒连接接体13,参见图4,制作时,把中空针刀12贯穿整个针刀柄11,并在针刀柄11上相对针筒连接接体13的另一端设有一段护刀套14。在中空针刀12外表面上每间隔10mm设置一条刻度线15,如图3所示。中空针刀12为直径0.8mm的管体结构,其内径为0.4mm,管体裸露部分长度为80mm,在管体端部通过与管体成锐角的平面斜切构成中空针刀的尖端刀头。

内针2由针柄21和针芯22组成,如图5所示,针芯22的直径为0.4mm,针芯22的裸露长度75mm。针芯22的一端为针柄21,针柄21朝针筒连接接体13一端设有与针筒连接接体13外径及长度配合的沉孔。在针柄21中与针筒连接接体13配合的沉孔内设有护针套,该护针套的外径小于中空针刀12的内径。

另外,针柄21的直径与针刀柄11的直径设计成相同,针刀柄11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层,以保证手持安全。

使用时,拔出内针2使用外刀1,作为微刀使用,根据表面长度刻度线控制手术深度,可通过内孔进行臭氧、药水等介质注射。拔出内针2使用针芯22,作为微针使用,并可直接连接电疗设备。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