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液可外引流的双套鼻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929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冲洗液可外引流的双套鼻胃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胃管的结构,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冲洗液可外引流的双套鼻胃管。



背景技术:

采用鼻胃管向患者的胃部灌注营养液(或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每次通过鼻胃管向患者灌注完营养液(或药物)后,人们还需要对鼻胃管(胃管本体)的管道进行冲洗以防止管道内部被堵塞。现有技术在通过鼻胃管对患者进行冲洗时,冲洗液和营养液(或药物)会一起被灌注到患者体内,会使患者产生局部不适感,且会让患者摄入多余的水份入量,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冲洗液可外引流的双套鼻胃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够让冲洗液对鼻胃管的管道进行冲洗,而且能避免冲洗液和营养液(或药物)一起被灌注到患者体内,减轻患者在注入营养液(或药物)时的不适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冲洗液可外引流的双套鼻胃管,包括胃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包括位于外层的外套管和位于内层的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前端与外套管前端接触,内套管尾端与外套管尾端螺纹连接并从外套管尾端穿出;所述内套管前端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外套管前端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均不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有引流管固定于外套管外部前端并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引流管和外套管为一体式结构,且引流管的横截面为弧形,引流管的长度大于外套管的长度;所述内套管前端端部和外套管前端端部均为盲端,内套管尾端端部连接有将内套管尾端端部密封的防污染盖;所述内套管尾端端部和引流管的尾端端部均为锥形膨大状,且内套管尾端连接有第一外接设备,引流管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外接设备;所述内套管尾端或外套管尾端设有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三通孔处于封闭状态时的鼻饲液注入标记,以及当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二通孔处于封闭状态时的冲洗液引流标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线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有两个,第二通孔也有两个,第三通孔有一个,所述两个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均与胃管本体的轴线垂直,两个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均与胃管本体的轴线垂直,第三通孔的中心线与胃管本体的轴线垂直,两个第一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两个第二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第一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三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

实际工作时,第一外接设备可为引流袋、注射器和负压中的一种,第二外接设备可为引流袋或负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够让冲洗液对鼻胃管的管道进行冲洗,而且能避免冲洗液和营养液(或药物)一起被灌注到患者体内,减轻了患者在注入营养液(或药物)时的不适感。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能够让患者接受更准确的冲洗液入量给予,使人们可以用更多的冲洗液对鼻胃管的管道进行彻底的冲洗,能够更有效的防止胃管的管道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包含引流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胃管本体,2-外套管,3-内套管,4-盲端,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三通孔,8-鼻饲液注入标记,9-冲洗液引流标记,10-第一标记,11- 第二标记,12-第三标记,13-引流管,16-防污染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冲洗液可外引流的双套鼻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1包括位于外层的外套管2和位于内层的内套管3,所述内套管3前端与外套管2前端接触,内套管3尾端与外套管2尾端螺纹连接并从外套管2尾端穿出;所述内套管3前端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5,外套管2前端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7,第二通孔6的直径和第三通孔7的直径均不小于第一通孔5的直径;有引流管13固定于外套管 2外部前端并与所述第三通孔7连通,所述引流管13和外套管2为一体式结构,且引流管13的横截面为弧形,引流管13的长度大于外套管2的长度;所述内套管3前端端部和外套管2前端端部均为盲端4,内套管3尾端端部连接有将内套管3尾端端部密封的防污染盖16;所述内套管3尾端端部和引流管13的尾端端部均为锥形膨大状,且内套管3尾端连接有第一外接设备,引流管13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外接设备;所述内套管3尾端或外套管2尾端设有当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三通孔7处于封闭状态时的鼻饲液注入标记8,以及当第一通孔5和第三通孔7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二通孔6处于封闭状态时的冲洗液引流标记9。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5的中心线、第二通孔6的中心线和第三通孔7 的中心线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5有两个,第二通孔6也有两个,第三通孔7 有一个,所述两个第一通孔5的中心线均与胃管本体1的轴线垂直,两个第二通孔6的中心线均与胃管本体1的轴线垂直,第三通孔7的中心线与胃管本体1的轴线垂直,两个第一通孔5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两个第二通孔6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第一通孔5的中心线与第三通孔7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2的横截面和内套管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

实际工作时,冲洗液可外引流的双套鼻胃管的引流灌液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步骤一:在内套管2的前端侧壁上设置两个第一通孔5,在外套管的前端侧壁上设置两个第二通孔6和一个第三通孔7,有引流管13位于外套管2外部前端并与所述第三通孔7连通,且所有第一通孔5的中心线、所有第二通孔6的中心线和第三通孔7的中心线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步骤二:每个第一通孔5在内套管3尾端均各自对应的设置一个第一标记 10,每个第二通孔6在外套管2尾端均各自对应的设置一个第二标记11,第三通孔7在外套管2尾端对应的设置一个第三标记12;步骤三:当需要将鼻饲液灌注到患者胃部时,将内套管3转动到与鼻饲液注入标记8所在位置对应处;当需要将冲洗液从胃管本体1内部引流出来时,将内套管3 转动到与冲洗液引流标记9所在位置对应处;步骤四:当内套管3转动到与鼻饲液注入标记8所在位置对应处时,所有第一标记10和所有第二标记 11处于一一对应状态,即每个第一通孔5均各自有一个第二通孔6与其连通时,且此时第三通孔7处于封闭状态;步骤五:当内套管3转动到与冲洗液引流标记9所在位置对应处时,两个第一标记11中有一个第一标记11 与第三标记12处于对应状态,即第一通孔5中有一个第一通孔5与第三通孔7连通,且两个第一通孔5中的另一个第一通孔5和所有第二通孔6均处于封闭状态。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