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分泌科用送检装置。
背景技术:
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内分泌科临床上经常会需要对病人体内提取的物质进行检验,现有技术中的内分泌科用送检装置,功能简单,实用性差,工作效率也非常低,在日常的治疗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出取样的情况,外出取样的过程中,外界环境与人体内存在有温度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样品的理化性质,现有的送检装置密封性差,会出现漏液或污染待送检物的情况,且在取样操作结束后须急时对送检物进行前处理,现有的送检装置前处理操作较为繁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分泌科用送检装置,所述的内分泌科用送检装置设置有外瓶身和内瓶身,送检物储存在内瓶身内,外瓶身包裹在内瓶身外,起到保温作用,避免送检物与外部环境接触后温度下降过快,对送检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在内瓶身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下进液口和上进液口,可以从下进液口和上进液口内加入液体对送检物进行前处理,方便快捷,在外瓶身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卡槽,卡槽的表面设置有与内瓶身等大的卡槽,可对内瓶身进行固定,防止内瓶身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出现漏液的情况,在外瓶身表面设置有标签卡,标签卡通过吸盘与外瓶身连接,标签卡可用于放置写有患者信息或送检物信息的卡片,相较于直接用笔在瓶身书写,保存时间久,且不易出现错误,避免患者信息与送检物无法对应的情况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内分泌科用送检装置主要包括外瓶身、外拉手、标签卡、内瓶身、内拉手、内瓶盖、气囊、进液口、取液管、上进液口、下进液口、卡槽、吸盘;所述的外瓶身为圆柱体结构,外拉手与外瓶身连接,标签卡设置在外瓶身的外表面,内瓶身设置在外瓶身的内部,内拉手与内瓶身连接,内瓶盖设置在内瓶身顶部,气囊设置在内瓶盖顶部,与取液管连接,进液口设置在内瓶身顶部,取液管设置在内瓶身内部,上进液口设置在内瓶身右侧,下进液口设置在内瓶身左侧,卡槽设置在外瓶身的底部,吸盘与标签卡连接。
所述的内瓶身设置于外瓶身内部,外瓶身与内瓶身间存在5-6cm间隙。
所述的外拉手和内拉手通过卡扣与外瓶身及内瓶身活动连接。
所述的上进液口和下进液口的长度小于5cm,上进液口靠近内瓶身的顶部位置,下进液口靠近内瓶身的底部位置,上进液口和下进液口处均设置有进液阀。
所述的内瓶盖与内瓶身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取液管与内瓶盖连接,从内瓶盖处延伸至内瓶身内部。
所述的卡槽与内瓶身的内底面等大,在卡槽的表面设置有与内瓶身底面等大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外瓶身和内瓶身,送检物储存在内瓶身内,外瓶身包裹在内瓶身外,起到保温作用,避免送检物与外部环境接触后温度下降过快,对送检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在内瓶身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下进液口和上进液口,可以从下进液口和上进液口内加入液体对送检物进行前处理,方便快捷,在外瓶身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卡槽,卡槽的表面设置有与内瓶身等大的卡槽,可对内瓶身进行固定,防止内瓶身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出现漏液的情况,在外瓶身表面设置有标签卡,标签卡通过吸盘与外瓶身连接,标签卡可用于放置写有患者信息或送检物信息的卡片,相较于直接用笔在瓶身书写,保存时间久,且不易出现错误,避免患者信息与送检物无法对应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瓶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瓶身与外瓶身的剖面图;
图4为标签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瓶身、2-外拉手、3-标签卡、4-内瓶身、5-内拉手、6-内瓶盖、7-气囊、8-进液口、9-取液管、10-上进液口、11-下进液口、12-卡槽、13-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如图1-4所示,所述的内分泌科用送检装置主要包括外瓶身1、外拉手2、标签卡3、内瓶身4、内拉手5、内瓶盖6、气囊7、进液口8、取液管9、上进液口10、下进液口11、卡槽12、吸盘13;所述的外瓶身1为圆柱体结构,外拉手2与外瓶身1连接,标签卡3设置在外瓶身1的外表面,内瓶身4设置在外瓶身1的内部,内拉手5与内瓶身4连接,外拉手2和内拉手5通过卡扣与外瓶身1及内瓶身4活动连接,内瓶身4设置于外瓶身1内部,外瓶身1与内瓶身4间存在5-6cm间隙,内瓶盖6与内瓶身4连接,设置在内瓶身4顶部,气囊7位于内瓶盖6顶部,进液口8设置在内瓶身4顶部,取液管9设置在内瓶身4内部,内瓶盖6与内瓶身4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取液管9的顶部设置有气囊7,取液管9与内瓶盖6连接,从内瓶盖6处延伸至内瓶身4内部,上进液口10设置在内瓶身4右侧,下进液口11设置在内瓶身4左侧,上进液口10和下进液口11的长度小于5cm,上进液口10靠近内瓶身4的顶部位置,下进液口11靠近内瓶身4的底部位置,上进液口10和下进液口11处均设置有进液阀,卡槽12设置在外瓶身1的底部,吸盘13与标签卡3连接,卡槽12与内瓶身4的内底面等大,在卡槽12的表面设置有与内瓶身4底面等大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外瓶身1和内瓶身4,送检物储存在内瓶身4内,外瓶身1包裹在内瓶身4外,起到保温作用,避免送检物与外部环境接触后温度下降过快,对送检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在外瓶身1与内瓶身4处设置有外拉手2和内拉手5,外拉手2和内拉手5通过卡扣与外瓶身1及内瓶身4活动连接,移动送检装置时可直接拉提拉手进行移动,内瓶身4设置于外瓶身1内部,外瓶身1与内瓶身4间存在5-6cm间隙,为设置下进液口11和上进液口10提供空间,下进液口11和上进液口10设置在内瓶身4的左侧和右侧,可以从下进液口11和上进液口10内加入液体对送检物进行前处理,方便快捷,上进液口10和下进液口11的长度小于5cm,避免与外瓶身1发生摩擦,上进液口10靠近内瓶身4的顶部位置,下进液口11靠近内瓶身4的底部位置,方便从内瓶身4的不同位置进液进行前处理,上进液口10和下进液口11处均设置有进液阀,可有效控制进液量,同时避免漏液,在外瓶身1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2,卡槽12的表面设置有与内瓶身4等大的凹槽,可对内瓶身4进行固定,防止内瓶身4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出现漏液的情况,在外瓶身1表面设置有标签卡3,标签卡3通过吸盘13与外瓶身1连接,标签卡3可用于放置写有患者信息或送检物信息的卡片,相较于直接用笔在瓶身书写,保存时间久,且不易出现错误,避免患者信息与送检物无法对应的情况出现,内瓶盖6与内瓶身4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取液管9的顶部设置有气囊,取液管与内瓶盖连接,从内瓶盖处延伸至内瓶身内部,取液管与气囊连接,通7过挤压气囊7进行取液,方便快捷。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内分泌物送检时,首先将内瓶身4从外瓶身1内取出,在取样时将内瓶盖6打开,样品从进液口8进入到内瓶身4内,根据检测要求判断取液量,在取液结束后,可根据样品量判断从下进液口11或上进液口10处加入前处理溶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将内瓶盖6连接到内瓶身4顶部,进内瓶身4放入到外瓶身1内,内瓶身4底部与卡槽12连接,进行固定,送检过程中可通过提拉外拉手2来移动送检装置,在检测时,松动内瓶盖6,通过挤压气囊7来吸取样品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外瓶身和内瓶身,送检物储存在内瓶身内,外瓶身包裹在内瓶身外,起到保温作用,避免送检物与外部环境接触后温度下降过快,对送检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在内瓶身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下进液口和上进液口,可以从下进液口和上进液口内加入液体对送检物进行前处理,方便快捷,在外瓶身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卡槽,卡槽的表面设置有与内瓶身等大的卡槽,可对内瓶身进行固定,防止内瓶身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出现漏液的情况,在外瓶身表面设置有标签卡,标签卡通过吸盘与外瓶身连接,标签卡可用于放置写有患者信息或送检物信息的卡片,相较于直接用笔在瓶身书写,保存时间久,且不易出现错误,避免患者信息与送检物无法对应的情况出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