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66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护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面部手术中,经常涉及到使用水液态医疗物品,如用于术中消毒清洁液体等,其液体在面部手术中会随着面部流入到耳廓以及耳道。由此引发耳廓以及耳道的相关并发症。

现有技术中,在面部手术中通常使用棉球阻塞外耳道口或头面部包扎时保护耳廓,以阻止液体在面部手术中会随着面部流入到耳廓以及耳道,然而,这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首先,将棉球置入耳道不能满足于面部手术中,因面部手术中每个环节均需要大量呈液体式的医用物品,棉球不能实现完全阻隔;在耳道中的棉球吸附了液体后,其体积收缩变小,吸液后的棉球在耳道中会移动,如棉球向外移动,则失去了阻塞的功能,若吸液后棉球向耳道内移动,导致棉球无法取出,影响患者的听觉。

其次,棉球植入的方式没有对耳廓进行保护,因人体耳廓特殊的生理结构,即耳廓皮下组织少,富含血管和神经,感觉敏锐,穴位丰富,在手术中如果不对耳廓进行保护,因面部手术中常常会对耳廓压迫、触摸等机械刺激,会引起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等并发症。有时还引起耳廓内积液,耳廓内积液可诱发局麻患者紧张焦虑,影响手术进行。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180634.X,申请日2015.03.27,专利名称为:一种一次性可反折防雾防水面部防护装置,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可反折防雾防水面部防护装置,所述的面部防护装置包括面罩和口罩,所述的面罩下方设有防水兜,所述的口罩上设有弯折鼻夹、固定扣和固定带,所述的面罩和口罩通过固定扣连接,所述的固定扣位于弯折鼻夹的两个远端。优点在于:面罩采用面部轮廓设计,运用透明防雾材料,能全面保护面部不受污染,同时保持视野清晰;面罩下方设有防水兜,可承接血液体液等,避免液体顺面罩流下污染手术衣或手术区域;本实用新型成本低,轻便安全,佩戴方便、卫生舒适。

上述专利公开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医务人员在手术中佩戴,避免术中血液以及体液飞溅在医务人员面部上。不能应用在面部手术中的患者佩戴。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防止液体进入耳廓以及耳道,保护外耳及耳道,不易脱落,粘附效果好的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而关于这种防水护耳贴片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液体进入耳廓以及耳道,保护外耳及耳道,不易脱落,粘附效果好的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所述防水护耳贴片包括隔水区和粘附区;所述的粘附区位于隔水区的一侧;所述的隔水区呈长方形,长为10cm,宽为6cm;所述的粘附区呈长方形,长为10cm.宽为1cm;所述防水护耳贴片包括底片层、中间层、外表层;所述的底片层为聚氨酯;所述的中间层为医用丙烯酸酯粘胶压敏胶;所述外表层为离型纸;所述中间层的覆盖的面积对应于粘附区覆盖面积;所述的底片层覆盖的面积对应于粘附区和隔水区覆盖面积之和;所述的底片层、中间层、外表层的厚度总共为3mm;所述底片层的厚度为1±0.2mm;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1.5±0.2mm;所述外表层的厚度为0.5±0.2mm。

优选地,所述底片层的一端与中间层的一端平齐;所述中间层的另一端向外伸出于中间层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外表层的两端相对于中间层的两端均向外伸出。

优选地,所述底片层的厚度为1mm,中间层的厚度为1.5mm,外表层的厚度为0.5mm。

优选地,所述离型纸上涂有硅酸。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防止液体进入耳廓以及耳道,保护外耳及耳道,不易脱落,粘附效果好,使用简单,效果明确,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形成专用于术中耳廓、耳道保护以及术后外耳包扎保护的标准医疗产品;

2、粘附区的形状以及粘附面积,是根据临床经验制定的,粘附区使用状态下,位于外耳前侧皮肤上,超出耳廓区域后向后折叠,粘附与耳廓后皮肤面上,充分利用耳廓生理结构形状,使得粘附区能紧紧粘附在耳廓上,不易脱落;

3、隔水区的形状设计成长方形,隔水区尺寸设计为以6×10cm,确保能覆盖的外耳所在的面积,避免液体进入外耳及耳道,从而实现对外耳及耳道的保护;

4、底片层为聚氨酯,抗微生物,操作制备工艺简单,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水性能好等特点;

5、中间层为医用丙烯酸酯粘胶压敏胶,耐久性能优异,粘接多种材质,耐高温,成本低;

6、外表层为离型纸,主要是保护作用,能防止外界水分、粉尘等侵入,外界环境的温变化时,离型纸的长度以及宽度均保持不变,保证粘附面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主视方向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粘附区 2.隔水区

3.底片层 4.中间层

5.外表层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主视方向示意图。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所述防水护耳贴片包括隔水区2和粘附区1;所述的粘附区1位于隔水区2的一侧;所述的隔水区2呈长方形,长为10cm,宽为6cm;所述的粘附区1呈长方形,长为10cm.宽为1cm。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横断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防水护耳贴片包括底片层3、中间层4、外表层5;所述的底片层3为聚氨酯;所述的中间层4为医用丙烯酸酯粘胶压敏胶;所述外表层5为离型纸;所述底片层3的一端与中间层4的一端平齐;所述中间层4的另一端向外伸出于中间层4的一端;所述外表层5的两端相对于中间层4的两端均向外伸出;所述中间层4的覆盖的面积对应于粘附区1覆盖面积;所述的底片层3覆盖的面积对应于粘附区1和隔水区2覆盖面积之和;所述的底片层3、中间层4、外表层5的厚度总共为3mm;所述底片层3的厚度为1±0.2mm;所述中间层4的厚度为1.5±0.2mm;所述外表层5的厚度为0.5±0.2mm,优选底片层3的厚度为1mm,中间层4的厚度为1.5mm,外表层5的厚度为0.5mm。

需要说明的是:护耳贴片的隔水区2的形状设计成长方形,隔水区2尺寸设计为以6×10cm,确保能覆盖的外耳所在的面积,避免液体进入外耳及耳道,从而实现对外耳及耳道的保护。

所述的粘附区1设计尺寸为1×10cm的方形结构,该形状以及粘粘附面积下,不易产生褶皱,粘附效果好,不会脱落,粘附区1使用状态下,位于外耳前侧皮肤上,超出耳廓区域后向后折叠,粘附与耳廓后皮肤面上,充分利用耳廓生理结构形状,使得粘附区1能紧紧粘附在耳廓上,不易脱落,手术人员能够集中在面部手术上,不用顾虑外耳保护贴片是否脱落,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底片层3为聚氨酯,抗微生物,操作制备工艺简单,聚氨酯材质由异氰酸酯、聚醚等经加成聚合反应而成的含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配以催化剂、无水助剂、无水填充剂、溶剂等,经混合等工序加工制成的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水性能好等特点。

所述中间层4为医用丙烯酸酯粘胶压敏胶,耐久性能优异,粘接多种材质,耐高温,成本低。贴敷后不会被人体表面脂肪及内部分泌的汗液成分所溶解,不会使患者皮肤过敏和压敏胶带的粘接力下降。

所述外表层5为离型纸,主要是保护作用,能防止外界水分、粉尘等侵入,外界环境的温变化时,优选离型纸上涂有硅酸,离型纸的长度以及宽度均保持不变,保证粘附面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使用时将离型纸剥离,从而使得中间层4形成粘附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的使用方法是:手术开始消毒前,盐水或酒精棉球清洁耳前皮肤,去除离型纸,将粘附区1中央压敏胶面压覆于耳前区皮肤,注意不要产生皱褶,粘附区1两端压敏胶面超出耳廓区域向后折叠,粘附于耳廓后皮肤面,手术结束后去除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手术防水护耳贴片,防止液体进入耳廓以及耳道,保护外耳及耳道,不易脱落,粘附效果好,能形成专用于术中耳廓、耳道保护以及术后外耳包扎保护的标准医疗产品,使用简单,效果明确,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粘附区1的形状以及粘附面积,是根据临床经验制定的,粘附区1使用状态下,位于外耳前侧皮肤上,超出耳廓区域后向后折叠,粘附与耳廓后皮肤面上,充分利用耳廓生理结构形状,使得粘附区1能紧紧粘附在耳廓上,不易脱落;隔水区2的形状设计成长方形,隔水区2尺寸设计为以6×10cm,确保能覆盖的外耳所在的面积,避免液体进入外耳及耳道,从而实现对外耳及耳道的保护;底片层3为聚氨酯,操作制备工艺简单,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水性能好等特点;中间层4为医用丙烯酸酯粘胶压敏胶,耐久性能优异,粘接多种材质,耐高温,成本低;外表层5为离型纸,主要是保护作用,能防止外界水分、粉尘等侵入,外界环境的温变化时,优选离型纸上涂有硅酸,离型纸的长度以及宽度均保持不变,保证粘附面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