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4054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用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



背景技术:

骨折治疗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相当重要,否则极易导致治疗失败。临床上治疗骨折的内固定物以金属材料为主,在人体内易出现腐蚀和应力遮挡引起皮质骨疏松;另外骨折愈合后需二次手术拆除,增加患者负担。

捆绑内固定是一种简单的骨折内固定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器械如钢板、髓内钉、克氏针等联合使用。常用的捆绑内固定器械多以钢丝、钛缆或记忆合金环抱器为主。钢丝具有损伤小,抗张强度大,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钢丝在操作时困难,易形成扭结,并可与另种内置的合金材料发生电解反应,增加手术感染等缺点。钛缆与钢丝的不同在于改进了接头的设计,减少了钢丝尖锐末端对组织的刺激,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和骨质柔韧的年幼儿童患者还存在切割破坏骨质的可能。钛缆在二次手术拆除时需要特定的器械,价格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时点面结合,不破坏髓内血运,但对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强度不够,存在潜在并发症,需二次取出。

目前用于骨折捆绑的捆绑带要求医务人员需一次性的完成骨折部位的捆绑固定,而对捆绑位置做出调整时,需剪断后拆除,并使用新的捆绑带重新固定。并且金属材料的捆绑带在骨愈合过程中产生应力遮挡,导致骨质疏松或二次骨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力学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操作简单、易于调节、可免除二次手术的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以克服现有骨折捆绑带使用中存在副作用且需要二次取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所述绑带采用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包括有一个长条形带体,所述带体分为左端头、左段、中段、右段和右端头五部分;在带体的左段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等间距的排扣,在带体的右段上设有若干等间距的排孔,相邻排扣间的距离与相邻排孔间的距离相等,且排扣的数量少于排孔的数量;在带体的左段和中段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倒齿带。

所述的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在所述左端头和所述右端头的上下表面均设有防滑带。

所述的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所述排扣由柱形底座和球形头部构成,其中,柱形底座的高度与带体的厚度相等,球形头部的顶部中间开设有凹槽。

所述的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所述排孔的直径在1.5mm-3mm,所述排扣的球型头部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排孔直径,所述排扣的柱形底座的直径与排孔的直径相等。

所述的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在所述排孔的圆孔周围设有一圈凹槽,凹槽的外周与圆孔形成同心圆结构。

所述的排扣式可吸收捆绑带,所述带体的长度在80mm-240mm,宽度在1mm-5mm,厚度在1mm-3mm。

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骨科捆绑固定的器械,适合于对四肢骨折、预防性(临时)捆绑固定、与髓内钉和螺钉结合的螺旋形骨折的固定、骨片(块)环扎固定、关节假体置换后骨折固定等,其通过排孔与排扣结合,使可吸收捆绑带固定骨折部位,骨折线贴合牢固,达到骨折稳定固定的目的。排扣设有球型头部,球型头部中间凹形槽设计,使在捆绑时排扣受到切线方向的力不易脱扣。排扣背面带体采用倒齿设计,捆绑后与骨把持牢固,不会滑移至骨折断端,引起骨畸形愈合或骨折愈合迟缓。带体两端防滑带的设计在使用时不易打滑。在固定部位不合适时排孔和排扣可随意解扣,重新扣紧锁定。采用可吸收材料,随着骨折愈合而逐渐降解,使其应力逐渐转移到骨上,有效避免应力遮挡,无需二次取出,降低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体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排扣,2、带体,3、防滑带,4、倒齿带,5、排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吸收式捆绑带,采用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而成,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聚己内酯或其任意几种的共聚物,绑带的各组成部分不限定为同一种聚合物,其主要包括有一个长条形带体2(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纺丝编织而成),带体2分为五部分,由左至右分别为左端头、左段、中段、右段和右端头。在带体2的左段上表面设有五个等间距的排扣1(由聚乳酸(共聚物中可添加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等材料)注塑而成),排扣1由柱形底座和球形头部构成,柱形底座的高度与带体2的厚度相等,球形头部的顶部中间开设有一个凹槽。在带体2的右段上设有8个等间距的排孔5,排孔5间的距离与排扣1间的距离相等,排扣1的球形头部穿过排孔5后,其顶部的凹槽向外膨胀,能有效阻止滑扣。另外,在带体2的左段和中段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倒齿带4,倒齿带4与骨折部位接触,能有效防止滑动至骨折端而影响骨的愈合;在带体2的左端头和右端头的上下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带3,防止在对骨折区域进行绑定是带体2从手中滑脱。

作为改进的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可以将排孔5设置成同心圆式结构,即在孔的周围设置一圈凹槽,形成同心圆状,该凹槽可使排扣1的球型头部和捆绑带2更加紧密的贴合在一起。

本例中,如图1、图3,排扣1的球型头部直径为2.5mm,排孔5的小圆直径为2mm,大圆直径为2.5mm;带体2的长度为150mm,宽3.5mm,厚1.5mm。使用时可与髓内钉联合使用,髓内钉髓内固定骨块复位后,将带体2按常规环扎固定游离骨片或骨段部位,倒齿带4与骨接触,调整好位置收紧带体2,将排孔5与排扣1结合锁定,然后剪去带体2带尾多余部分,根据长骨斜形骨折程度及部位,可使用一根或一根以上绑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