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防过敏脐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7139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用防过敏脐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科常用疗法辅助载体,具体是一种儿科用防过敏脐贴。



背景技术:

由于幼儿往往服药困难,尤其是味道较苦的中药成分尤为难以下咽,脐疗法作为一种外治疗法是儿科治疗时一种非常重要替代的手段。中医认为,肚脐内连血脉,药物从肚脐内进入,可经过良好的吸收和穿透后入血液,尤其在腹部能够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临床医学实验证明,幼儿用脐疗法医治效果较成人尤为显著,可在数天内有效地医治如新生儿脐炎、腹部绞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脾胃不适、眩晕呕吐等症状问题,无痛无伤,安全系数较高。

但在具体使用脐贴时也出现一些普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由于幼儿皮肤细嫩,容易产生对粘贴胶布的过敏反应,造成脐周皮肤红肿痒涩,造成婴幼儿的不适感;此外,直接粘贴于皮肤上的胶布移除也是个问题,往往难以轻易撕下,造成婴幼儿皮肤拉扯,除下后还往往在皮肤上残留余胶难以去除,目前护理人员多采取的方法是涂抹温水、毛巾热敷或涂抹油质,给脐贴的推广和使用带来了大大的不便;从舒适感角度考虑,由于脐周皮肤受胶布限制,婴幼儿活动时往往感到局限不适感。综上几点,多次使用后难免造成婴幼儿的抵触情绪。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脐贴技术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皮肤对粘贴物过敏的问题,能够不限制幼儿活动,增加舒适度,提高抗菌程度,使用方便,卫生安全,同时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肚脐保护及儿科脐疗法的相关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科用防过敏脐贴。该儿科用脐贴可固定贴置于衣物上而非幼儿皮肤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幼儿皮肤对粘贴物过敏的问题,不限制幼儿活动,舒适度增加,抗菌程度提高,使用方便,卫生安全,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肚脐保护及儿科脐疗法的相关治疗。

一种儿科用防过敏脐贴,包含测长定位纸和肚脐接触区,其特征在于:测长定位纸和肚脐接触区之间用易撕除方式连接,从测长定位纸根部的撕断处撕断,测长定位纸呈可抽拉卷式层叠,肚脐接触区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粘贴膜和右侧粘贴膜,底部设有底部粘贴膜,粘贴膜背面设有防粘隔离层,肚脐接触区含五层结构,从肚脐处起分别为肚脐接触层,抑菌层,药物渗出层,药物凝胶层和防渗透层。

所述测长定位纸为易撕裂材料做成。

所述肚脐接触区的面积为1.5-4.5cm2

所述肚脐接触区可为长方形、椭圆形、多边形多种形状。

所述左侧粘贴膜和右侧粘贴膜与水平面夹角锐角为45-75°。

所述肚脐接触层为纯棉质柔软干爽表层。

所述抑菌层为混配抑菌剂制成的抗菌高聚物涂料涂覆而成。

所述药物渗出层为熔喷聚丙烯制成,可通过调整疏密程度控制渗出速率。

所述药物凝胶层负载储存功能性药物。

所述防渗透层为高压聚乙烯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该儿科用防过敏脐贴固定贴置于贴身衣物内壁上而非幼儿皮肤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幼儿皮肤对粘贴物过敏的问题,测长定位纸的设置使得方便准确地将脐贴在衣物上定位且撕处后对脐贴发挥作用不产生干扰和影响,三方位粘贴膜的设计和贴合角度保证了脐贴与衣物的良好贴合和固定性,不限制幼儿活动,棉柔肚脐接触层保证了脐周皮肤接触的舒适性,抗菌层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抗菌性能,防止脐周感染,药物渗出层可根据具体治疗需要,通过调节熔喷聚丙烯疏密程度控制渗出速率,防渗透层能够保持衣物清洁,同一衣物可多次粘贴,本实用新型脐贴使用方便,卫生安全,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肚脐保护及儿科脐疗法的相关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测长定位纸撕处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肚脐接触区的层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和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儿科用防过敏脐贴,包含测长定位纸1和肚脐接触区2,测长定位纸1为易撕裂材料制成,测长定位纸1和肚脐接触区2之间用易撕除方式连接,可从测长定位纸根部撕断处7撕断,测长定位纸1呈可抽拉卷式层叠。测长定位纸的作用在于准确测量脐贴应贴于衣物内壁上的位置,且完成测量后易撕去,不影响舒适感且不妨碍脐贴发挥作用。肚脐接触区2为面积1.5 cm2的长方形区域,该区域大小及形状以覆盖肚脐区域为准,可根据幼儿具体情况调节。肚脐接触区2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粘贴膜3和右侧粘贴膜4,左侧粘贴膜3和右侧粘贴膜4与水平面夹角锐角为45°,底部设有底部粘贴膜5,粘贴膜背面设有防粘隔离层13。考虑到幼儿在运动过程中脐贴易从衣物上滑落,因此良好的实用新型方案以对抗重力作用,保证粘贴的牢固性十分重要,因此设定左侧和右侧粘膜与水平面以一定夹角,充分起到提拉的作用,以对抗重力作用,同时由底部粘贴处提供支撑力作用,保证整体与衣物良好的贴合性。肚脐接触区2含五层结构,从肚脐处起分别为肚脐接触层8,抑菌层9,药物渗出层10,药物凝胶层11和防渗透层12。肚脐接触层8为纯棉质柔软干爽表层,保证与肚脐皮肤摩擦的舒适感,且可以适当在使用前滴入一些酒精进行肚脐周围皮肤的消毒。抑菌层9为混配负载型抑菌剂制成的抗菌高聚物涂料涂覆而成,可大大提高抗菌性能,防止脐周感染。药物渗出层10为熔喷聚丙烯制成,可通过调整疏密程度控制渗出速率,药物凝胶层11负载储存治疗腹泻的止痛药物,防渗透层12为高压聚乙烯制成,能够保持衣物清洁,同一衣物可多次粘贴。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儿科用防过敏脐贴,包含测长定位纸1和肚脐接触区2,测长定位纸1为易撕裂材料制成,测长定位纸1和肚脐接触区2之间用易撕除方式连接,可从测长定位纸根部撕断处7撕断,测长定位纸1呈可抽拉卷式层叠。测长定位纸的作用在于准确测量脐贴应贴于衣物内壁上的位置,且完成测量后易撕去,不影响舒适感且不妨碍脐贴发挥作用。肚脐接触区2为面积4.5 cm2的椭圆形区域,该区域大小及形状以覆盖肚脐区域为准,可根据幼儿具体情况调节。肚脐接触区2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粘贴膜3和右侧粘贴膜4,左侧粘贴膜3和右侧粘贴膜4与水平面夹角锐角为75°,底部设有底部粘贴膜5,粘贴膜背面设有防粘隔离层13。考虑到幼儿在运动过程中脐贴易从衣物上滑落,因此良好的实用新型方案以对抗重力作用,保证粘贴的牢固性十分重要,因此设定左侧和右侧粘膜与水平面以一定夹角,充分起到拉起的作用,以对抗重力作用,同时由底部粘贴处提供支撑力作用,保证整体与衣物良好的贴合性。肚脐接触区2含五层结构,从肚脐处起分别为肚脐接触层8,抑菌层9,药物渗出层10,药物凝胶层11和防渗透层12。肚脐接触层8为纯棉质柔软干爽表层,保证与肚脐皮肤摩擦的舒适感,且可以适当在使用前滴入一些酒精进行肚脐周围皮肤的消毒。抑菌层9为混配有机抑菌剂制成的抗菌高聚物涂料涂覆而成,可大大提高抗菌性能,防止脐周感染。药物渗出层10为熔喷聚丙烯制成,可通过调整疏密程度控制渗出速率,药物凝胶层11负载储存治疗便秘的药物,防渗透层12为高压聚乙烯制成,能够保持衣物清洁,同一衣物可多次粘贴。

实施例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儿科用防过敏脐贴,包含测长定位纸1和肚脐接触区2,测长定位纸1为易撕裂材料制成,测长定位纸1和肚脐接触区2之间用易撕除方式连接,可从测长定位纸根部撕断处7撕断,测长定位纸1呈可抽拉卷式层叠。测长定位纸的作用在于准确测量脐贴应贴于衣物内壁上的位置,且完成测量后易撕去,不影响舒适感且不妨碍脐贴发挥作用。肚脐接触区2为面积3 cm2的五边形区域,该区域大小及形状以覆盖肚脐区域为准,可根据幼儿具体情况调节。肚脐接触区2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粘贴膜3和右侧粘贴膜4,左侧粘贴膜3和右侧粘贴膜4与水平面夹角锐角为60°,底部设有底部粘贴膜5,粘贴膜背面设有防粘隔离层13。考虑到幼儿在运动过程中脐贴易从衣物上滑落,因此良好的实用新型方案以对抗重力作用,保证粘贴的牢固性十分重要,因此设定左侧和右侧粘膜与水平面以一定夹角,充分起到拉起的作用,以对抗重力作用,同时由底部粘贴处提供支撑力作用,保证整体与衣物良好的贴合性。肚脐接触区2含五层结构,从肚脐处起分别为肚脐接触层8,抑菌层9,药物渗出层10,药物凝胶层11和防渗透层12。肚脐接触层8为纯棉质柔软干爽表层,保证与肚脐皮肤摩擦的舒适感,且可以适当在使用前滴入一些酒精进行肚脐周围皮肤的消毒。抑菌层9为混配天然抑菌剂制成的抗菌高聚物涂料涂覆而成,可大大提高抗菌性能,防止脐周感染。药物渗出层10为熔喷聚丙烯制成,可通过调整疏密程度控制渗出速率,药物凝胶层11负载储存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防渗透层12为高压聚乙烯制成,能够保持衣物清洁,同一衣物可多次粘贴。

具体使用时操作如下,使用时先打开抽拉卷式的测长定位纸,拉出一定长度,测量幼儿从领口到肚脐的垂直距离,保持垂直此距离移至幼儿贴身衣物内壁处,确定固定脐贴的位置,除去防粘隔离层,将左侧、右侧及底部粘膜牢固贴置衣物上选定位置后,从测长定位纸和肚脐接触区连接根部撕去测长定位纸丢弃,需要时在肚脐接触层表面滴入一些酒精进行肚脐周围皮肤的消毒,放下衣物将其束入幼儿裤腰以保证药物良好地发挥作用。用毕后从衣物上撕下弃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