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601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中,气管插管术是一种常用、快速而有效的人工管道建立措施,其具体的是将一种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呼吸道吸引及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气管插管通常采用喉镜进行引导或导管盲探插管2。现有的气管插管在插入气管后难以固定,此外,有些哮喘、肺结核的病人还需要雾化后再送入气管,现有的做法是先经雾化装置雾化后再送入气管导管,但雾化装置体积较大,移动性查,使用不方便。

此外,在气管插管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气道的湿润,现在常用的做法是直接向气管插管内通过滴注的方式滴入生理盐水,滴注速度由输液调节器12进行控制,但上述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使用过程中气管插管的管壁上会形成索状的痰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有效实现气管插管使用过程中湿化,并利于插管2使用的气管插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气囊、充气装置、插管、雾化器、氧气源和生理盐水容器,所述插管为中空管体,其内部分为相互隔离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 述雾化器连接于插管的一端,并与所述插管的第一管腔贯通,在所述插管的另一端近端处设有可充气膨胀的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二管腔贯通,所述第二管腔的另一端则通过充气管与充气装置贯通连接,在所述充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充气的气阀,所述氧气源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雾化器连接,所述生理盐水容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雾化器连接。

在所述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插管外设有蜂鸣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蜂鸣器电连接,当气囊气压达到阈值时,其联动所述蜂鸣器报警。

所述气阀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联动连接,当气囊内气压达到阈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联动所述气阀关闭而停止向所述气囊内充气。

在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出口端设有出气管,在所述出气管的端部设有同心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由出气管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气管与固定环之间通过若干个相互间隔的连接部连接,相邻两个连接部之间的出气管与固定环之间形成镂空区域,其用于使用者呼气及湿化插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上设有气囊,使用时插入气管后可通过气囊较好的固定气管插管的末端,且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蜂鸣器联动,从而可将气囊气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固定气管插管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保证病人的舒适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上自带有雾化器,雾化器上还连接有生理盐水容器,且雾化器出气端的出气管特殊设置,从而可使生理盐水雾化进入插管形成的气道,用以完成气管插管治疗中的插管的湿化功能,避免使用过程中气管插管的管壁上形成痰痂。与此同时,雾化器的出气管与插管之间的连接,留有利于呼气的镂空区域,其能更好的应用于气管插管治疗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气管与插管相连接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包括雾化器1、插管2、充气装置3、蜂鸣器4、氧气源5、生理盐水容器6、蜂鸣器4、压力传感器7和气囊8。

所述插管2为中空管,其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管腔21和第二管腔22。所述第一管腔21由插管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第二管腔22位于插管2的中部。在所述插管2的一端设有气囊8。所述气囊8与第二管腔22贯通,与第一管腔21不贯通。在所述第二管腔22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管9,在充气管9的端部连接有充气装置3,从而使得充气装置3可通过充气管9、第二管腔22向气囊8内充气。

在所述插管2的端部连接有雾化器1,所述雾化器1与第一管腔21贯通。在所述雾化器1上连接有氧气源5,所述氧气源5通过第一连接管10与雾化器1的入口相连。在所述雾化器1的侧壁上还连接有生理盐水容器6,其通过第二连接管11贯通连接。为利于调节生理盐水的流量,在所述第二连接管11上设有输液调节器12。为避免插管2的管壁上形成痰痂,在所述雾化器1的出气端设有出气管13,所述出气管13的内径大于所述插管2的外径。在所述出气管13的端部设有同心的固定环14,所述固定环14由出气管13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气管13与固定环14之间通过若干个相互间隔的连接部15连接,所述连接部15使得出气管13与固定环14一体连接,并 使得相邻两个连接部15之间的出气管13与固定环14之间形成了镂空区域16,从而利于呼气。所述固定环14的内径与所述插管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插管2的端部插入至固定环14内,从而使雾化器1的出气管13与插管2的第一管腔21贯通,并在出气管13的端部形成利于出气的镂空区域16。所述镂空区域16使得插管2与外部空气连通,患者呼气时,呼出的气体能够经由插管2后通过镂空区域16排出。

为控制气囊8的充气,在所述气囊8内设有压力传感器7,在所述插管2外设有蜂鸣器4,所述压力传感器7与蜂鸣器4联动连接,当气囊8内的气压值达到阈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7联动所述蜂鸣器4进行蜂鸣提醒。此外,在所述充气管9上设有气阀17,所述气阀17与所述压力传感器7联动连接,当气囊8内的气压值达到阈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7联动所述气阀17关闭而停止向气囊8内充气。

使用时,用手握住气管插管的带有雾化器1的一端,将气管插管的另一端插入喉咙内气管中后,通过充气装置3对气囊8进行充气,使插管2的末端较好的固定在喉咙内气管中,然后开启雾化装置,氧气源5提供氧气进入雾化器,在雾化器作用下,生理盐水产生雾化并混合在氧气中经出气管13、插管2而供患者吸入,从而起到治疗作用。雾化的生理盐水实现了插管2的湿化,同时在持续使用过程中,雾状的生理盐水有效避免了插管2的内外管壁上痰痂的形成。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