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
背景技术:
患有神经内科病症的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肢体行动异常,轻者行动迟缓,重者不能发力,医生对患者检查时,需要对患者配合医生做出一些动作,以便掌握病情,由于现有的医疗器械中多是患者被动接受检查的用具,这样不便于医生详细地了解病情,枕头会对患者起到一个放松的作用,可引导最真实的病情观察,由于每个患者的体征及习惯不同,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会有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的神经内科检查用床,通过对枕头的气胆调整,达到适应患者不同的要求调整至身体的最佳放松状态,患者通过抓手推动设置在套筒另一端的配重块,来展示自身的发力状态,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包括有床体、枕头、气嘴、气管、单向连通器、气囊、内连杆、抓手、紧固螺栓、折板、配重槽、磁石、套筒和配重块,床体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的主体件,在床体上的床头部设置有枕头,在枕头内设置有气胆,在枕头的一侧设置有气嘴和气管,所说的气嘴与枕头内的气胆相连通,可将气胆内的气体释放,所说的气管一端与枕头内的气胆相连通,另一端与气囊相连接,在气管上设置有单向连通器,挤压气囊对枕头内的气胆充气,在床板的两侧边对称设置有放置增砣的配重槽,在床板中部,并在底面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铰链设置有折板,在折板侧面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磁石,在磁石中间的折板上设置有销轴,折板通过销轴与套筒相连接,所说的套筒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在套筒内套接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内连杆,所说的套筒和内连杆均为铁质,在内连杆的上端连接设置有抓手,所说的抓手为弧形,便于就诊者手掌握持或是手腕搬动,在套筒的侧壁上,靠近开口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栓,调整内连杆的延伸长度,在套筒封闭一端的端面上连接设置有配重块,所说的配重块为倒置的圆锥型,配重块的锥面面积比套筒的截面略大,在配重块上可放置增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对枕头的气胆调整,达到适应患者不同的要求调整至身体的最佳放松状态,患者通过抓手推动设置在套筒另一端的配重块,来展示自身的发力状态,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的俯视图。
1-床体 2-枕头 3-气嘴 4-气管 5-单向连通器 6-气囊 7-内连杆 8-抓手 9-紧固螺栓 10-折板 11-配重槽 12-磁石 13-套筒 14-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和附图2,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包括有床体1、枕头2、气嘴3、气管4、单向连通器5、气囊6、内连杆7、抓手8、紧固螺栓9、折板10、配重槽11、磁石12、套筒13和配重块14,床体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的主体件,在床体1上的床头部设置有枕头2,在枕头2内设置有气胆,在枕头2的一侧设置有气嘴3和气管4,所说的气嘴3与枕头2内的气胆相连通,可将气胆内的气体释放,所说的气管4一端与枕头2内的气胆相连通,另一端与气囊6相连接,在气管4上设置有单向连通器5,挤压气囊6对枕头2内的气胆充气,在床板的两侧边对称设置有放置增砣的配重槽11,在床板中部,并在底面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铰链设置有折板10,在折板10侧面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磁石12,在磁石12中间的折板10上设置有销轴,折板10通过销轴与套筒13相连接,所说的套筒13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在套筒13内套接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内连杆7,所说的套筒13和内连杆7均为铁质,在内连杆7的上端连接设置有抓手8,所说的抓手8为弧形,便于就诊者手掌握持或是手腕搬动,在套筒13的侧壁上,靠近开口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栓9,调整内连杆7的延伸长度,在套筒13封闭一端的端面上连接设置有配重块14,所说的配重块14为倒置的圆锥型,配重块14的锥面面积比套筒13的截面略大,在配重块14上可放置增砣。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挤压气囊6对枕头2内的气胆充气,翻出折板10,沿销轴旋转套筒13,将内连杆7拉出后固定,根据实际需要在配重块14上加上增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床,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对枕头的气胆调整,达到适应患者不同的要求调整至身体的最佳放松状态,患者通过抓手推动设置在套筒另一端的配重块,来展示自身的发力状态,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