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牙科器械,尤其属于拔牙装置。
背景技术:
“无痛、微创 ”的舒适医疗理念正被广大医学界同行所认可,即现今的口腔治疗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就诊过程中以及之后的舒适除保证就诊过程的无痛操作,同时也要尽量减轻术后反应。传统的牙钳、 牙挺等拔牙器械由于使用杠杆原理、轮轴原理和楔的原理,这必然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功能、牙槽突骨折,同时也会损伤邻近的牙齿及周围的牙周组织。随着微创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国外学者尝试了各种微创拔牙方法:Babbush 等在2007 年报道了X- Trac 拔牙器微创拔牙方法:以邻牙做支抗,利用杠杆力原理从而实现微创拔牙,但该方法容易损伤邻牙,且操作受到开口度的限制; Benex 拔牙系统将螺纹钉拧入牙的根管内,将牵引绳两头分别固定 在螺纹钉和牵引器上,以邻牙为支点,利用牵引原理将牙轻轻拉出,但不适用于邻牙缺失及邻牙松动的情况,同时可能造成邻牙的损伤。2009年, Yalcin等采用不同直径的种植钻具从根管内壁逐级磨除牙体组织,直至剩余菲薄的根壁,并以最小的力量将其取出,但这种方法会损伤根尖部分的牙槽骨,同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各种微创拔牙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痛无创的电动式微创拔牙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式微创拔牙装置,其要点在于它包括动力柄、工作头,动力柄包括外壳、电源、电机、轴向振动转换器、变速器、强度调节按钮、连接件,电源、电机、轴向振动转换器、变速器装在外壳内,强度调节按钮与变速器电连接,并控制变速器,强度调节按钮固定在外壳表面,连接件与工作头连接,将动力传递给工作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频微振动的理念使拔牙过程更为无创,避免敲击,减轻患者的牙科恐惧症,用高频振动松动牙周膜与牙槽骨相连。
所述的工作头由连接端和工作端构成,工作端分成刃状、勾状及螺钉套绳三种。本实用新型根据工作需要,有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工作头,为成套设备,刃状有挺松患牙和增隙的作用,刃端有圆弧状锐利边缘;勾状工作端可固定于患牙本身缺损部位或人为制备的凹槽,将患牙轴向脱位,利用工作端中间部分与动力柄的不同角度,适用于不同牙位;螺钉套绳指先将螺钉固定于患牙根管内,借由与动力柄相连的套绳通过机身产生的振动拔除患牙。
刃状工作端分成单刃头、双刃头。
螺钉套绳由螺钉和套绳两个部件构成,套绳接在连接端,螺钉的尾部有与套绳配合的卡口。
电机转速为5000-25000rpm,利用轴向振动转换器的功能将电机产生的转动转化为垂直向振动,振幅为0.02mm,每秒高达20次。
天然牙的生理动度为0.02mm,患者往往不会察觉,本产品将振幅设定为0.02mm,此时可达到微创甚至无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频微振动的理念使拔牙过程更为无创,避免敲击,减轻患者的牙科恐惧症,用高频振动松动牙周膜与牙槽骨相连。本产品将振幅设定为0.02mm, 与天然牙的生理动度相同,可达到微创甚至无创拔牙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刃头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刃头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折弯单刃头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勾状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折弯勾状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螺钉套绳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动力柄15强度调节按钮16连接件17外壳2工作头21连接端22工作端23卡口24套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视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所列举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7所示,一种电动式微创拔牙装置,其要点在于它包括动力柄1、工作头2,动力柄1包括外壳17、电源、电机、轴向振动转换器、变速器、强度调节按钮15、连接件16,电源、电机、轴向振动转换器、变速器装在外壳17内,强度调节按钮15与变速器电连接,并控制变速器,强度调节按钮15固定在外壳17表面,连接件16与工作头2连接,将动力传递给工作头。工作头2由连接端21和工作端22构成,工作端22分成刃状、勾状及螺钉套绳三种。本实用新型根据工作需要,有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工作头2,为成套设备,刃状有挺松患牙和増隙的作用,刃端有圆弧状锐利边缘的单刃头及双刃头,有直和弯两种;勾状工作端可固定于患牙本身缺损部位或人为制备的凹槽,将患牙轴向脱位,有直和弯两种,利用工作端中间部分与动力柄的不同角度,适用于不同牙位;螺钉套绳指先将螺钉固定于患牙根管内,借由与动力柄相连的套绳通过机身产生的振动拔除患牙。
螺钉套绳由螺钉和套绳两个部件构成,套绳24接在连接端21,螺钉的尾部有与套绳配合的卡口23。
电机转速为5000-25000rpm,利用轴向振动转换器的功能将电机产生的转动转化为垂直向振动,振幅为0.02mm,每秒高达20次。牙齿通过牙周膜与牙槽骨相连,具有承受、 传递 、 分散咬合力等功能,Ralph报告牙周膜最大抗拉强度平均值为2.4N/mm2,魏治统等国内外学者对牙周膜面积进行了系统测量,获得了不同人种的经典数据,相对于国人而言,牙周膜面积为120-360mm2不等,其中切牙及下颌前磨牙面积不超过150mm2,抗拉力强度为2.4(N/ mm2)x150(mm2)=360(N),故第一档强度设定为360N;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尖牙不超过200mm2, 抗拉力强度为2.4(N/ mm2)x200(mm2)=480(N),故第二档强度设定为480N,上颌尖牙平均为217mm2,故第三档强度为520N;上下第二磨牙不超过300mm2,故第四档强度为720N;上下第一磨牙不超过400mm2,故第五档强度为96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