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转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467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药液转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液转移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药液转移器转移药液在转移粉剂药品时比较繁琐,需要以下程序才能完成:现有的注射针筒抽取溶媒注入到粉剂所在的西林瓶中,待溶解后再抽回到注射器中,再回充到大输液瓶内,再注射到患者体内。需要程序较多,比较繁琐,因此增加了药液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增加了药液受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现有的输液转移器还有以下不足:不能满足西林瓶的小口径尺寸要求,产品结构和尺寸没有实现紧凑小巧,模具的制作难度较高,产品的注塑要求低,穿刺过程中容易产生胶塞碎屑,输液安全性不够高。

随着环境的污染,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灰尘也就越多,现有的静脉输液器空气滤膜应对当今的空气环境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另外,进气管的进气口处位于插瓶锥的基部,输液时,药液会进入进气管将空气滤膜浸湿,使空气滤膜进气不畅,空气难以进入瓶内,使瓶内压力下降,造成输液困难。

CN201120377172.2公开了一种输液转移器,在主体的轴心位置沿轴向设置有一个对称的双头穿刺针,该双头穿刺针的穿刺头方向相反,双头穿刺针内部沿轴向开有两个贯通的通道,两个通道的开口互为对称,即每个通道的一边开口为高通道口,则该通道另一边开口为低通道口;每边的双头穿刺针均设置有一保护帽。该实用新型输液转移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液体、气体的通道达到了最短,避免了药品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保障了安全;但在其中一个穿刺头出现堵塞或毛细管效应时,该输液转移器需要轻微震动,容易出现转移工作不顺畅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液转移器,能有效过滤空气和平衡内外压力,保障输液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药液转移器,包括针体和空气过滤器;所述针体外部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进气孔内;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空气过滤膜和盖帽;所述针体内部沿轴向开有两个贯通的通道,两个所述通道分别为通气通道和转液通道;所述通气通道与进气孔相通,通气通道两端分别为高通气孔和低通气孔;所述转液通道两端分别为高通道口和低通道口,所述高通道口与低通气孔设置在针体一端,所述低通道口与高通气孔设置在针体另一端;所述转液通道在靠近高通道口一端设置拐角β,所述拐角β为135~180°;所述转液通道的孔径从低通道口往拐角β处逐渐变窄,所述高通道口的孔径与拐角β处的孔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拐角β设置在靠近高通道口一端的4/5转液通道处。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通道的孔径小于拐角β处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通道以进气孔为界,分为高通气通道和低通气通道,高通气通道和低通气通道之间的夹角a为135~180°。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设置在针体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固定有疏水透气滤膜。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膜固定在疏水透气滤膜外。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膜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静电网、核孔膜和细孔膜,所述细孔膜安装在疏水透气滤膜外。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设置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针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针体从两端至中间的直径逐渐递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液转移器,

1)所述转液通道的低通道口孔径大,高通道口的孔径小,使得转液通道上下形成一定的负压,药液流动快速,拐角β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通气通道两端均设置通气孔,保证平衡药液转移时药瓶内部压力,夹角a缓冲压力;

2)空气过滤膜设置有静电网、核孔膜、细孔膜三重空气滤膜,能高效的过滤有害颗粒,过滤空气及平衡内外压力的作用;另外,细孔膜安装在疏水透气滤膜外,避免空气过滤膜被药液浸湿,使空气过滤膜进气顺畅,有利输液,还在药液倒流时,将药液阻止,防止倒流现象的发生。

3)空气过滤器外设置有盖帽,密封西林瓶,便于药液保存应用于其他患者;也用于平衡转液系统内压力。

4)转移过程中,彻底避免了药液在转移过程中污染的可能性。该药液转移器操作简单,减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繁琐程度,成本低廉,为患者节省了就医成本,使用该装置后液体、气体的通道既能达到最短,又有效避免污染,保障了安全,在出现通道堵塞或毛细管效应时,能有效的完成药液转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药液转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针体1、手持部2、进气孔3、空气过滤膜4、盖帽5、高通气孔61、低通气孔62、高通道口71、低通道口72、拐角β、夹角a、疏水透气滤膜8、核孔膜41、静电网42和细孔膜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药液转移器,包括针体1和空气过滤器;所述针体1外部设置有手持部2,所述手持部2设置有进气孔3,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进气孔3内;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空气过滤膜4和盖帽5;所述针体1内部沿轴向开有两个贯通的通道,两个所述通道分别为通气通道和转液通道;所述通气通道与进气孔相通,通气通道两端分别为高通气孔61和低通气孔62;所述转液通道两端分别为高通道口71和低通道口72,所述高通道口71与低通气孔62设置在针体1一端,所述低通道口72与高通气孔61设置在针体2另一端;所述转液通道在靠近高通道口71一端的4/5转液通道处设置拐角β,所述拐角β为135~180°;所述转液通道的孔径从低通道口72往拐角β处逐渐变窄,所述高通道口71的孔径与拐角β处的孔径相同。

所述通气通道的孔径小于拐角β处的孔径。所述通气通道以进气孔3为界,分为高通气通道和低通气通道,所述高通气通道和低通气通道之间的夹角a为135~180°。

所述进气孔设置在针体1中部位置。所述进气孔3固定有疏水透气滤膜8。

所述空气过滤膜4固定在疏水透气滤膜8外。

所述空气过滤膜4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核孔膜41、静电网42和细孔膜43,所述细孔膜43安装在疏水透气滤膜8外。

所述手持部2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防止使用药液转移器时滑落等情况的出现。

所述针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且针体1从两端至中间的直径逐渐递增。

工作原理:

配药时,将针体1插入西林瓶的胶塞中,打开盖帽,利用液体重力,高通气孔61和低通道口72的位置高低不同,低位置液体压力大,液体从低通道口72流入下面的容器,由于液体流入下面的容器,下面容器的气压会升高,下面容器中的气体通过低通气孔62进入通气通道,进一步经高通气孔61进入西林瓶液体自动流入需要转移的容器内,顺畅后,关闭盖帽;如果没有流动,打开盖帽5,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进入由高通气孔61进入西林瓶中或由低通气孔61进入下面的容器内;将瓶内压力进行平衡,直至需要转移的液体完成后拔掉药液转移器。

空气过滤器有效的解决在转移过中出现的毛细管效应,有效防止由于堵塞使得药液转移器转移不顺利的情况。

采用一通道进液,另一通道进气,实现转液过程中,内部气液互换。另外,在开始时,出现难以实现互换,则通过打开盖帽,使得瓶内压力平衡促进互换顺利进行;设计角度a和β,一定程度改变流体的压力、流速和方向,使得液体转移更顺畅;设计转液通道的孔径大小变化,使得液体的压力随孔径变小而升高,流动更顺畅。

转移过程中,空气过滤器避免空气污染,保证用药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