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眼部术后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42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眼部术后给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眼部术后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眼部术后护理时,通常需要撑开眼睑滴注药液,现有操作大多是医务人员双指撑拉,剂瓶滴管直接滴注药液,这样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药效发挥慢,给医务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眼部术后给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眼部术后给药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底端通过基板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撑拉臂与第二撑拉臂,所述第二撑拉臂上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储药囊。

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一活动杆、第二支杆与第二活动杆均通过小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上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两个固定块通过大弹簧相互连接。

所述基板内设置有矩形槽,所述第一撑拉臂与第二撑拉臂贯穿矩形槽顶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连接。

所述第一撑拉臂与第二撑拉臂上均设置有眼睑托。

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眼睑托的设置有利于控制病人眼睑,利于药水进入眼内,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的设置有利于控制第一撑拉臂与第二撑拉臂的距离,调节方便,省时省力,能够避免造成交叉感染,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医疗操作效率,有利于病人快速恢复健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8,所述支架8上设置有第一支杆3与第二支杆5,所述第一支杆3与第二支杆5底端通过基板9连接,所述支架8上设置有第一活动杆1与第二活动杆2,所述第一活动杆1与第二活动杆2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撑拉臂10与第二撑拉臂12,所述第二撑拉臂12上设置有引流管13,所述引流管13上设置有储药囊15;所述第一支杆3与第一活动杆1、第二支杆5与第二活动杆2均通过小弹簧4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1与第二活动杆2上均设置有固定块7,所述两个固定块7通过大弹簧6相互连接;所述基板9内设置有矩形槽16,所述第一撑拉臂10与第二撑拉臂12贯穿矩形槽16顶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1、第二活动杆2连接;所述第一撑拉臂10与第二撑拉臂12上均设置有眼睑托11;所述引流管13上设置有截止阀14。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医务人员手握第一活动杆1与第二活动杆2,使其向内侧压缩,使第一撑拉臂10与第二撑拉臂12相互靠近,达到适当距离,此后通过眼睑托11分开病人上下眼睑,此后开启截止阀14,手捏压储药囊15,使药液沿引流管13流入病人眼中,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有利于病人快速恢复健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