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输液瓶专用输液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970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输液瓶专用输液报警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输液瓶专用输液报警器。



背景技术:

输液是目前医疗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当输液完成后,若患者在输液时睡着或没注意,如果没有其它人看护,常常会导致空气输入病人体内或者回血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医疗事故。现有一些输液警报器,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不易生产和使用,甚至还有一些输液警报器需要将部件插入到药液中,并且插入药液中的部件还需要通电,这样不仅不卫生,甚至会造成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输液瓶专用输液报警器,当输液快结束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示患者和护士,注意输液情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塑料输液瓶专用输液报警器,包括定位支架,该定位支架固定在输液架上,所述定位支架的两侧设有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包括微型红外线发射器、微型红外线接收器、绳索、定位片、滑块、控制芯片、报警器和电源;

定位支架为框型结构,塑料输液瓶设置在定位支架内,定位支架的两侧设内腔,内腔一端位于定位支架内,内腔另一端和外界相通,定位片设置在定位支架的内侧,两端相对于定位支架固定,定位片有弹性材料制成,定位片与塑料输液瓶相接触的一面设有贴片,绳索设置在内腔内,绳索一端与定位片相固定,伸缩另一端设有橡皮筋,橡皮筋与内腔的端部相固定,微型红外线发射器喝微型红外线接收器对应设置在内腔两侧,滑块位于内腔内,且滑块设置在绳索上;

微型红外线接收器、控制芯片和报警器依次通信连接,电源给微型红外线发射器、微型红外线接收器、控制芯片和报警器供电;

滑块距离绳索端部的距离等于定位支架两侧距离的一半和微型红外线接收器距离内腔外端部的距离之和。

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有无线发射器,无线发射器与护士长站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上下侧壁设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塑料输液瓶专用输液报警器,当塑料输液瓶的输液快结束时,在气压的作用下输液瓶的两侧侧壁压缩在一起,带动定位片移动,进而带动绳索移动,当滑块达到微型红外线接收器处,微型红外线接收器接受不到红外线,向控制芯片发出信号,控制芯片向报警器和后台控制终端发出信号,进行报警;当不使用时,定位片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复位,避免误报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报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定位支架、2--微型红外线发射器、3--微型红外线接收器、4--绳索、5--定位片、6--滑块、7--控制芯片、8--报警器、9--电源、10--内腔、11--滚珠、12--橡皮筋、13--塑料输液瓶、14--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塑料输液瓶13专用塑料输液瓶专用输液报警器8,包括定位支架1,该定位支架1固定在输液架上,所述定位支架1的两侧设有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包括微型红外线发射器2、微型红外线接收器3、绳索4、定位片5、滑块6、控制芯片7、报警器8和电源9;定位支架1为框型结构,塑料输液瓶13设置在定位支架1内,定位支架1的两侧设内腔10,内腔10一端位于定位支架1内,内腔10另一端和外界相通,定位片5设置在定位支架1的内侧,两端相对于定位支架1固定,定位片5有弹性材料制成,定位片5与塑料输液瓶13相接触的一面设有贴片14,绳索4设置在内腔10内,绳索4一端与定位片5相固定,伸缩另一端设有橡皮筋12,橡皮筋12与内腔10的端部相固定,微型红外线发射器2喝微型红外线接收器3对应设置在内腔10两侧,滑块6位于内腔10内,且滑块6设置在绳索4上;微型红外线接收器3、控制芯片7和报警器8依次通信连接,电源9给微型红外线发射器2、微型红外线接收器3、控制芯片7和报警器8供电;滑块6距离绳索4端部的距离等于定位支架1两侧距离的一半和微型红外线接收器3距离内腔10外端部的距离之和。

控制芯片7连接有无线发射器,无线发射器与护士长站控制终端无线连接,滑块6的上下侧壁设有滚珠11,报警器8为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塑料输液瓶专用输液报警器,当塑料输液瓶的输液快结束时,在气压的作用下输液瓶的两侧侧壁压缩在一起,带动定位片移动,进而带动绳索移动,当滑块达到微型红外线接收器处,微型红外线接收器接受不到红外线,向控制芯片发出信号,控制芯片向报警器和后台控制终端发出信号,进行报警;当不使用时,定位片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复位,避免误报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