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可靠的易操作吊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112阅读:10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可靠的易操作吊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吊兜,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可靠的易操作吊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越来越的老年人急需专业化的护理服务,然而无论是护理队伍的专业素质还是设备均难以满足要求。

为了便于治疗,需要将被护理人员位置的进行变动,该项移位对残疾或重病病人的实际操作难度特别大;为了满足上述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了各种专用的护理移位设备,如中国专利ZL 201380022926.4公开的一种病人吊兜以及ZL201020108520.1公开的一种自助式有轨吊兜,它们均能够满足被护理人员的移位需要,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使其难以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如所述病人吊兜为了提高舒适性,采用了复杂的悬吊结构,操作难度大,甚至需要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完成,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增加了设备后期使用维护的成本;而自助式有轨吊兜则应用局限性较大,有轨设计无疑会增加医护硬件投入的成本,且灵活性较差,实际使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易操作吊兜,它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和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方便可靠的易操作吊兜,它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该主体的下侧设有两条用于兜设腿部的延伸部,两延伸部之间有镂空结构,所述主体的上部和延伸部的下部分别设有上吊扣和下吊扣。

所述吊兜还包括缝接在主体和延伸部外周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位于主体上侧的部分拉伸构成上吊扣,固定带位于延伸部下侧的部分拉伸构成下吊扣。

所述主体与延伸部为一个整体,所述固定带为一整条。

优选的是:所述主体和延伸部为防水布;所述固定带为车用安全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使用舒适,它简化了传统吊兜复杂的悬吊形式,采用整体的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外形结构,不仅穿戴方便舒适性,对人体包裹性好,还具有很好地受力均匀性,操作与使用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均得到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人体接触时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吊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主体 2、上吊扣 3、延伸部 4、下吊扣 5、镂空结构 6、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易操作吊兜包括主体1,其结构特点是,该主体1的下侧设有两条用于兜设腿部的延伸部3,两延伸部3之间有镂空结构5,所述主体1的上部和延伸部3的下部分别设有上吊扣2和下吊扣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要轻轻翻动躺着的被护理者,先翻一侧,将主体1置于被护理者背后,并将两延伸部3穿过两膝之下,这样通过主体1和延伸部3结构就能够很好地包裹住被护理者的后背和两腿,只需要将上吊扣2和下吊扣4连接在吊架上,即可通过吊架举升吊兜;由于镂空结构5的设置,使得包裹在两腿上的延伸部3相互独立,便于操作放置,又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增加了使用的舒适性。

为了提高结构强度以及吊兜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述吊兜还包括缝接在主体1和延伸部3外周的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位于主体1上侧的部分拉伸构成上吊扣2,固定带6位于延伸部3下侧的部分拉伸构成下吊扣4;通过固定带6可将主体1、延伸部3与上吊扣2和下吊扣4连成一个整体,增加吊兜受力的均匀性,且缝制于主体1和延伸部3外周的固定带6能够很好地通过上吊扣2和下吊扣4将人体重力集中传递到吊架上,又由于固定带6为一整条,中间不断,结构强度和使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吊兜整体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主体1与延伸部3为一个整体,所述固定带6为车用安全带;为了提高实用性,所述主体1和延伸部3为防水布,这样与人体接触的主体1和延伸部3具有很好的防湿、防水效果,且在使用者失禁情况下,也不沾水,舒适性也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按照上述操作步骤将吊兜置于被护理者身下,只需要将上吊扣2和下吊扣4挂接在吊架上,如图4所示即可,然后通过吊架举升吊兜,被护理者就会被抬升,此时吊兜能够很好地包裹在人体的背部与大腿处,如图2和图3所示,当被护理者移动到适当位置时,控制吊架降落然后取下吊兜即可,本实用新型坐着就可以轻便穿戴好吊兜,躺着只需通过转身就可以很容易穿戴好吊兜,取下吊兜同样容易简便,舒适性好,安全性高,整个穿戴过程轻松快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