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颈椎骨折哈罗氏架术后固定用的垫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车祸及高处坠落伤的多见,目前上颈椎及颈枕交界区的损伤较多。同时因上颈椎及颈枕交界区的解剖因素,手术仍然是风险较大,大多数地方医院均采取支具固定,而哈罗氏架是目前限制颈椎活动最有效的支具。但是尽管已经正确的使用了哈罗氏架固定,颈椎仍存在一定的活动度,在临床中医疗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哈罗氏架的组成由大小不同的头环背心、马蹄形头环及4枚钛钉(头部固定钉)。固定后相见图形。固定后患者卧床后会出现头部后侧2枚钛杆与床接触,颈部悬空,患者会出现头部4枚钛钉处受力出现疼痛,颈部酸痛不适,不能坚持平卧。临床过程中医护人员会自行给予患者垫枕,因每个护理人员对疾病的理解不同导致垫枕的样式不同,往往达不到好的结果,同时患者需1—2小时翻身,每次都需要重新制作垫枕,给护理工作带来不方便。为了避免颈椎因局部悬空导致的颈部酸痛不适,以及因连接杆与床铺接触后出现头部钛钉处疼痛,延迟颈椎术后的恢复,开发一种哈罗氏外架术后垫枕,有其必要性,这样减少颈部的疼痛,避免头部钉道的疼痛,避免颈部骨折的移位,同时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哈罗氏外架术后垫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哈罗氏外架术后垫枕,包括哈罗氏外架和矩形垫枕,其特征是:所述的哈罗氏外架由头颅环和支撑架组成,头颅环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连接,头颅环上设置有头部钛钉;所述的垫枕包括枕芯和枕套。枕套套接在枕芯外,与枕芯贴合。垫枕设置在哈罗士外架的支撑架之间或头颅环内。垫枕的宽度小于头部两侧支撑架之间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种哈罗氏外架术后垫枕的目的是该哈罗氏外架术后垫枕,结构简单轻便、操作简便、实用性高,还很经济。避免了因术后颈椎的再次移位,减轻了颈椎局部悬空导致的酸痛不适,同时还减轻了因连接杆与床铺接触后出现头部钛钉处疼痛;同时减少了护理的工作时间,利于颈椎疾病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垫枕剖面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一种哈罗氏外架术后垫枕,包括哈罗氏外架和矩形垫枕(1),其特征是:所述的哈罗氏外架由头颅环(2)和支撑架(3)组成,头颅环通过连接杆(4)与支撑架连接,头颅环上设置有头部钛钉(5);所述的垫枕包括枕芯(6)和枕套(7)。枕套套接在枕芯外,与枕芯贴合。垫枕设置在哈罗士外架的支撑架之间或头颅环内。垫枕的宽度小于头部两侧支撑架之间的宽度。
对照图1~2对发明实施例的操作步骤做进一步说明:
根据本图对一种哈罗氏外架术后垫枕作详细描述:哈罗氏外架固定在患者头部后,当患者需要平卧时,采用平卧枕(图1),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大、中、小号,垫枕的表面刚好与头颅环、人体后脑勺及人体颈椎相贴合;当患者需要侧卧时,采用侧卧枕(图2),根据患者需要选用大、中、小号,垫枕刚好放置在颈椎下方。枕芯的填充物可以根据各地区不同习俗放置不同,但是必须做到软硬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