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透用短管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5567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透用短管固定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腹透用短管固定夹。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晚期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治疗过程中通过手术将腹透管一端植入体内,另一端通过钛接头与腹透短管连接。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在进行换液操作时,腹透短管与腹透液双联管接触的部分没有支撑,造成腹透短管与床单或衣裤相接触,很容易将床单或衣裤上的微生物附着到腹透短管上造成患者逆行感染,同时残留在接头处的碘伏消毒液会粘污床单或衣裤,并且腹透短管随意放置受到牵拉后造成液体逆流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能够避免腹透短管与床单或衣裤产生接触,并且能够避免腹透短管受到牵拉脱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腹透用短管固定夹,包括夹子和管夹,夹子包括夹片、夹尾和手柄,夹尾的一端安装在夹片上,夹尾的另一端安装有手柄;管夹包括安装座、夹管环、卡钩和拆卸棱,安装座顶部设有夹管环,安装座底部两侧设有卡钩,卡钩的两侧设有拆卸棱,管夹通过卡钩安装在夹子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能够在夹尾上进行拆卸,夹尾上且与手柄的连接端为开口结构,手柄的一端设有半圆形豁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拆卸棱与夹子顶部平面为45°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管环内壁圆周上设有齿状凸起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的两侧设有防滑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拆装方便的优点,能够将腹透短管与衣裤或床单分离开,避免腹透短管与衣裤或床单接触后微生物附着到腹透短管上造成患者逆行感染,并且能够避腹透短管受到牵拉后造成的液体逆流或短管脱落,因此,适合在尿毒症晚期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管夹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管夹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子,1.1.夹片,1.2.夹尾,1.3.手柄,2.管夹,2.1.安装座,2.2.夹管环,2.3.卡钩,2.4.拆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图5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管夹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管夹主视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腹透用短管固定夹,包括夹子1和管夹2,夹子1包括夹片1.1、夹尾1.2和手柄1.3,夹尾1.2的一端安装在夹片1.1上,夹尾1.2的另一端安装有手柄1.3;管夹2包括安装座2.1、夹管环2.2、卡钩2.3和拆卸棱2.4,安装座2.1顶部设有夹管环2.2,安装座2.1底部两侧设有卡钩2.3,卡钩2.3的两侧设有拆卸棱2.4,管夹2通过卡钩2.3安装在夹子1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1.3能够在夹尾1.2上进行拆卸,夹尾1.2上且与手柄1.3的连接端为开口结构,手柄1.3的一端设有半圆形豁口结构,因此,便于腹透短管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的拆卸棱2.4与夹子1顶部平面为45°角设置,因此,利于手指的施力,便于管夹2从夹子1拆卸下来。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管环2.2内壁圆周上设有齿状凸起结构,因此,能够利于腹透短管的固定,避免腹透短管在夹管环2.2内发生窜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1.3的两侧设有防滑纹结构,能够防止手指滑脱。

具体使用过程,先将手柄1.3从夹尾1.2上拆卸下来,再将腹透短管通过夹尾1.2的开口结构放入夹管环2.2内,并且将腹透短管固定在管夹2上,将手柄1.3安装在夹尾1.2上,手指用力捏压手柄使夹子1张开,将夹子1夹在衣裤或床单上,将腹透短管支撑起来,因此,能够将腹透短管与衣裤或床单分离开,避免腹透短管与衣裤或床单接触后微生物附着到腹透短管上造成患者逆行感染,并且能够避腹透短管受到牵拉后造成的液体逆流或短管脱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