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969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引流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负压引流器存在着如下缺陷:

(1)一个引流器只能对患者的一个部位实施引流,且成本较高。

(2)在实际使用组装中,连接管采用插入方式连接,操作极为不便。

(3)连接管在连接后,连接过紧时不易更换。连接过松时容易造成脱落,造成引流器泄气而影响患者引流,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和更换不方便,易造成脱落,成本高等缺陷,提供一种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引流器,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一主连接管、一三通接头、一第一分支连接管、一第二分支连接管,所述三通接头包括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接口、一第二接口、一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设有一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分支连接管的第一锁紧机构,且所述第一分支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设有一用于锁紧所述第二分支连接管的第二锁紧机构,且所述第二分支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于所述主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所述第一分支连接管、所述第二分支连接管之间相连通。

较佳地,所述第一分支连接管的外壁面设有一第一卡簧凹槽,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一按扣、一第一紧锁卡簧、一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紧锁卡簧、所述第一按扣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口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一紧锁卡簧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口的内壁面,所述第一按扣限位滑设于所述第一接口的内壁面,所述第一按扣的一端是一第一触碰端,所述第一按扣的另一端是一第一楔形端,所述第一触碰端露出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楔形端抵靠于所述第一紧锁卡簧,所述第一紧锁卡簧卡接于所述第一卡簧凹槽;

所述第二分支连接管的外壁面设有一第二卡簧凹槽,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二按扣、一第二紧锁卡簧、一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紧锁卡簧、所述第二按扣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口内,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二紧锁卡簧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口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按扣限位滑设于所述第二接口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按扣的一端是一第二触碰端,所述第二按扣的另一端是一第二楔形端,所述第二触碰端露出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楔形端抵靠于所述第二紧锁卡簧,所述第二紧锁卡簧卡接于所述第二卡簧凹槽。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作用力于按扣就可以实现装卸,装卸非常快速且方便,而且密封性能好,同时结构简单。

较佳地,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一紧锁套、一第一挡环,所述第一紧锁套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内,所述第一紧锁套的内壁面设有一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紧锁卡簧连接于所述第一紧锁套,且所述第一紧锁卡簧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末端,所述第一按扣滑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所述第一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紧锁卡簧和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且所述第一紧锁卡簧抵靠于所述第一挡环;

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二紧锁套、一第二挡环,所述第二紧锁套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口内,所述第二紧锁套的内壁面设有一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紧锁卡簧连接于所述第二紧锁套,且所述第二紧锁卡簧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末端,所述第二按扣滑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所述第二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紧锁卡簧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且所述第二紧锁卡簧抵靠于所述第二挡环。

在本方案中,通过紧锁套使得锁紧机构组装和拆卸方便,且限定按扣的滑移作用。

另外,挡环对紧锁卡簧起保护作用,保证紧锁卡簧的弹性力。

较佳地,所述第三接口设有一用于锁紧所述主连接管的第三锁紧机构,且所述主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三锁紧机构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三接口。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主连接管与三通接头之间连接或断开操作方便。

较佳地,所述主连接管的外壁面设有一第三卡簧凹槽,所述第三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三按扣、一第三紧锁卡簧、一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紧锁卡簧、所述第三按扣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所述第三接口内,所述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三紧锁卡簧均设置于所述第三接口的内壁面,所述第三按扣限位滑设于所述第三接口的内壁面,所述第三按扣的一端是一第三触碰端,所述第三按扣的另一端是一第三楔形端,所述第三触碰端露出于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楔形端抵靠于所述第三紧锁卡簧,所述第三紧锁卡簧卡接于所述第三卡簧凹槽。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作用力于第三按扣就可以实现装卸,装卸非常快速且方便,而且密封性能好,同时结构简单。

较佳地,所述第三锁紧机构包括有:

一第三紧锁套,所述第三紧锁套连接于所述第三接口内,所述第三紧锁套的内壁面设有一第三限位凹槽,所述第三紧锁卡簧连接于所述第三紧锁套,且所述第三紧锁卡簧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末端,所述第三按扣滑设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内;

一第三挡环,所述第三挡环设置于所述第三紧锁卡簧和所述第三密封圈之间,且所述第三紧锁卡簧抵靠于所述第三挡环。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三紧锁套使得第三锁紧机构组装和拆卸方便,且限定第三按扣的滑移作用。

另外,第三挡环对第三紧锁卡簧起保护作用,保证第三紧锁卡簧的弹性力。

较佳地,所述引流器包括有:

一第一管夹板,所述第一管夹板设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一分支连接管的第一长形槽,所述第一分支连接管滑设于所述第一长形槽,所述第一长形槽包括有一第一夹紧端、一第一释放端,所述第一释放端沿所述第一夹紧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变窄;

一第二管夹板,所述第二管夹板设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二分支连接管的第二长形槽,所述第二分支连接管滑设于所述第二长形槽,所述第二长形槽包括有一第二夹紧端、一第二释放端,所述第二释放端沿所述第二夹紧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变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长形槽可快速且方便地实现分支连接管的开断。

另外,通过将分支连接管的管路断开,从而可以对引流器的更换和维护。

较佳地,所述引流器包括有一引流瓶、一弹性帽,所述主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引流瓶,且所述引流瓶与所述主连接管之间相连通,所述弹性帽与所述引流瓶之间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弹性帽可以检查出引流瓶中是否为负压状态,保证引流器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引流器包括有:

一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引流瓶和所述主连接管,且所述主连接管、所述橡胶管、所述引流瓶之间相连通;

一第三管夹板,所述第三管夹板设有一套设于所述橡胶管的第三长形槽,所述橡胶管滑设于所述第三长形槽,所述第三长形槽包括有一第三夹紧端、一第三释放端,所述第三释放端沿所述第三夹紧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变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三长形槽可快速且方便地实现橡胶管的开断。

另外,通过将橡胶管的管路断开,可以实现将橡胶管和主连接管之间断开进行引流瓶的更换和维护。同时在更换维护过程时引流瓶中的引流液体不会外漏。

较佳地,所述引流器还包括有一第一引流管、一第一穿刺针、一第二引流管、一第二穿刺针,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穿刺针和所述第一分支连接管,且所述第一穿刺针、所述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分支连接管之间相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穿刺针和所述第二分支连接管,且所述第二穿刺针、所述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分支连接管之间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穿刺针方便且精准地进入引流部位进行引流。

另外,通过引流管方便于观察引流管路是否通畅。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通过三通接头可以同时为患者两个部位实施引流,较大幅度节省患者治疗费用。在组装时只要直接插入、卡紧即可,连接牢固,组装操作极为方便。且连接后不漏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引流器的三通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连接管10,第一分支连接管11,第二分支连接管12

三通接头13,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第三接口133

第一管夹板14,第二管夹板15,第一引流管16,第二引流管17

第一T塔接头18,第二T塔接头19

引流瓶20,弹性帽21,刻度22

橡胶管30,第三管夹板31,鲁尔接头32

第一锁紧机构4,第一按扣41,第一紧锁卡簧42,第一密封圈43

第一紧锁套44,第一挡环45

第二锁紧机构5,第二按扣51,第二紧锁卡簧52,第二密封圈53

第二紧锁套54,第二挡环55

第三锁紧机构6,第三按扣61,第三紧锁卡簧62,第三密封圈63

第三紧锁套64,第三挡环6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其包括有主连接管10、三通接头13、第一分支连接管11、第二分支连接管12,三通接头13包括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第三接口133,第一接口131设有用于锁紧第一分支连接管11的第一锁紧机构4,且第一分支连接管11通过第一锁紧机构4可拆卸地卡接于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设有用于锁紧第二分支连接管12的第二锁紧机构5,且第二分支连接管12通过第二锁紧机构5可拆卸地卡接于第二接口132,第三接口133连接于主连接管10,主连接管10、第一分支连接管11、第二分支连接管12之间相连通。

通过三通接头13使得主连接管10与第一分支连接管11、第二分支连接管12之间相连通,在临床使用上,一个引流器可以同时为患者的两个部位实施引流,较大幅度节省患者治疗费用。在组装时第一分支连接管11和第二分支连接管12均只需要直接插入到三通接头13中即可卡紧连接并可进行引流。操作极为方便,而且连接牢固,不会因为患者的拉扯而使得主连接管10与第一分支连接管11、第二分支连接管12之间断开连通,且连接后不漏气,且牢固程度得到极大改善,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达到主连接管10与三通接头13方便装卸的效果,第三接口133可以设有用于锁紧主连接管10的第三锁紧机构6,且主连接管10通过第三锁紧机构6可拆卸地卡接于第三接口133。在安装时主连接管10只需要直接插入到第三锁紧机构6中即可卡紧连接并可进行引流。操作非常方便,且连接牢固,连接后不漏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达到三通接头13与第一分支连接管11方便拆装的效果,第一锁紧机构4可以包括有第一按扣41、第一紧锁卡簧42、第一密封圈43,第一密封圈43、第一紧锁卡簧42、第一按扣41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第一接口131内,第一密封圈43和第一紧锁卡簧42均设置于第一接口131的内壁面,第一按扣41限位滑设于第一接口131的内壁面,第一按扣41的一端是第一触碰端(图中未示出),第一触碰端露出于第一接口131,第一触碰端可以设有一个方便于作用力的端面部,方便于人作用力于第一触碰端上,从而使得第一按扣41滑移于第一接口131内。第一按扣41的另一端是第一楔形端,第一楔形端抵靠于第一紧锁卡簧42,当人作用力于第一触碰端上时,第一按扣41在受到作用力的条件下将会往第一接口131内的内部滑移,从而使得第一楔形端抵靠于第一紧锁卡簧42,使得第一紧锁卡簧42将会往贴紧于第一接口131的内壁面摆动,从而实现第一锁紧机构4的孔径变大。第一分支连接管11的外壁面设有第一卡簧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一锁紧机构4的孔径变大时,第一分支连接管11就可以实现插入至第一锁紧机构4的内部从而紧紧地抵靠于第一密封圈43,当人不在作用力于第一触碰端时,第一紧锁卡簧42因为弹性力而将会作用力于第一楔形端,从而实现第一按扣41和第一紧锁卡簧42恢复至原始位置,此时第一紧锁卡簧42卡接于第一卡簧凹槽。第一分支连接管11与三通接头13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拆卸时则过程相反即可实现,在此不再复述。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而且通过第一密封圈43与第一分支连接管11之间密封连接,密封性能好。同时第一锁紧机构4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三通接头13与第二分支连接管12方便拆装的效果,第二锁紧机构5可以与第一锁紧机构4的结构相同,第二锁紧机构5可以包括有第二按扣51、第二紧锁卡簧52、第二密封圈53,第二密封圈53、第二紧锁卡簧52、第二按扣51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第二接口132内,第二密封圈53和第二紧锁卡簧52均设置于第二接口132的内壁面,第二按扣51限位滑设于第二接口132的内壁面,第二按扣51的一端是第二触碰端(图中未示出),第二触碰端露出于第二接口132,第二按扣51的另一端是第二楔形端,第二楔形端抵靠于第二紧锁卡簧52,第二分支连接管12的外壁面可以设有第二卡簧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二紧锁卡簧52卡接于第二卡簧凹槽。当人不在作用力于第二触碰端时,第二紧锁卡簧52因为弹性力而将会作用力于第二楔形端,从而实现第二按扣51和第二紧锁卡簧52恢复至原始位置,第二分支连接管12与三通接头13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拆卸时则过程相反即可实现,在此不再复述。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而且通过第二密封圈53与第二分支连接管12之间密封连接,密封性能好。同时第二锁紧机构5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三通接头13与主连接管10方便拆装的效果,第三锁紧机构6可以与第一锁紧机构4的结构相同,第三锁紧机构6可以包括有第三按扣61、第三紧锁卡簧62、第三密封圈63,第三密封圈63、第三紧锁卡簧62、第三按扣61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第三接口133内,第三密封圈63和第三紧锁卡簧62均设置于第三接口133的内壁面,第三按扣61限位滑设于第三接口133的内壁面,第三按扣61的一端是第三触碰端,第三按扣61的另一端是第三楔形端,第三触碰端露出于第三接口133,第三楔形端抵靠于第三紧锁卡簧62,主连接管10的外壁面设有第三卡簧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三紧锁卡簧62卡接于所述第三卡簧凹槽。通过作用力于第三按扣61就可以实现装卸,装卸非常快速且方便,而且密封性能好,同时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方便组装和更换第一锁紧机构4的效果,第一锁紧机构4可以包括有第一紧锁套44、第一挡环45,第一紧锁套44连接于第一接口131内,第一紧锁套44的内壁面设有第一限位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一紧锁卡簧42连接于第一紧锁套44,且第一紧锁卡簧42位于第一限位凹槽的末端,即图2中第一限位凹槽的左端为第一限位凹槽的末端,第一按扣41滑设于第一限位凹槽内。第一紧锁套44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接口131,方便于第一锁紧机构4的装卸,且方便于第一紧锁卡簧42的维护和更换。同时第一按扣41能精准地限位滑设于第一限位凹槽内,保证第一锁紧机构4的结构稳定性。

第一挡环45设置于第一紧锁卡簧42和第一密封圈43之间,且第一紧锁卡簧42抵靠于第一挡环45。第一挡环45固定设置于第一接口131的内壁面,第一分支连接管11与三通接头13在连接和断开的过程中,第一楔形端将抵靠于第一紧锁卡簧42,使得第一紧锁卡簧42将会往贴紧于第一接口131的内壁面摆动,第一紧锁卡簧42将会抵靠并紧贴于第一挡环45,通过第一挡环45能够避免第一紧锁卡簧42的结构发生损坏,保证第一紧锁卡簧42的弹性力。

为了达到方便组装和更换第二锁紧机构5的效果,第二锁紧机构5可以包括有第二紧锁套54、第二挡环55,第二紧锁套54连接于第二接口132内,第二紧锁套54的内壁面设有第二限位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二紧锁卡簧52连接于第二紧锁套54,且第二紧锁卡簧52位于第二限位凹槽的末端,即图2中第二限位凹槽的左端为第二限位凹槽的末端,第二按扣51滑设于第二限位凹槽内。第二紧锁套54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接口132,方便于第二锁紧机构5的装卸,且方便于第二紧锁卡簧52的维护和更换。同时第二按扣51能精准地限位滑设于第二限位凹槽内,保证第二锁紧机构5的结构稳定性。

第二挡环55设置于第二紧锁卡簧52和第二密封圈53之间,且第二紧锁卡簧52抵靠于第二挡环55。使得第二紧锁卡簧52在摆动时会抵靠并紧贴于第二挡环55,通过第二挡环55能够避免第二紧锁卡簧52的结构发生损坏,保证第二紧锁卡簧52的弹性力。

为了达到方便组装和更换第三锁紧机构6的效果,第三锁紧机构6可以包括有第三紧锁套64,第三紧锁套64连接于第三接口133内,第三紧锁套64的内壁面设有第三限位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三紧锁卡簧62连接于第三紧锁套64,且第三紧锁卡簧62位于第三限位凹槽的末端,即图2中第二限位凹槽的右端为第二限位凹槽的末端,第三按扣61滑设于第三限位凹槽内。第三紧锁套64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三接口133,方便于第三锁紧机构6的装卸,且方便于第三紧锁卡簧62的维护和更换。同时第三按扣61能精准地限位滑设于第三限位凹槽内,保证第三锁紧机构6在使用时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达到保护第三紧锁卡簧62的效果,第三锁紧机构6可以包括有第三挡环65,第三挡环65设置于第三紧锁卡簧62和第三密封圈63之间,且第三紧锁卡簧62抵靠于第三挡环65。通过第三挡环65能够避免第三紧锁卡簧62的结构发生损坏,保证第三紧锁卡簧62的弹性力。

如图1所示,引流器可以包括有第一引流管16、第一穿刺针(图中未示出)、第二引流管17、第二穿刺针,第一引流管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穿刺针和第一分支连接管11,且第一穿刺针、第一引流管16、第一分支连接管11之间相连通。第二引流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穿刺针和第二分支连接管12,且第二穿刺针、第二引流管17、第二分支连接管12之间相连通。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能够方便且精准地刺穿皮肤进入患者引流部位,方便于引流。第一引流管16和第二引流管17为透明材料,方便于观察引流的管路是否通畅,保证引流器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人体需要引流部位的不同使得第一引流管16和第二引流管17的内径尺寸大小不一,第一引流管16和第二引流管17的内径尺寸相应地具有不同分段,第一引流管16和第二引流管17的内径尺寸均比第一分支连接管11和第二分支连接管12的内径尺寸要小。为了实现引流管与分支连接管的连接,第一引流管16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一T塔接头18,第一T塔接头18的大端部连接于第一引流管16,第一T塔接头18的小端部可以根据第一引流管16的内径尺寸的需要,切断第一T塔接头18所不需要的小尺寸分段,将第一引流管16插入连接至第一T塔接头18的小端部,从而实现第一引流管16与第一分支连接管11之间相连通。同样的,第二引流管17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二T塔接头19,第二T塔接头19的大端部连接于第二引流管17,第二T塔接头19的小端部可以根据第二引流管17的内径尺寸的需要插入连接于第二引流管17从而实现第二引流管17与第二分支连接管12之间相连通。当然,引流管与分支连接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具有连接功能的结构连接。

为了达到可以分别控制第一分支连接管11和第二分支连接管12管路的效果,引流器可以包括有第一管夹板14、第二管夹板15,第一管夹板14设有套设于第一分支连接管11的第一长形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分支连接管11滑设于第一长形槽,第一长形槽包括有第一夹紧端、第一释放端,第一释放端沿第一夹紧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变窄。当第一分支连接管11位于第一释放端时,第一分支连接管11将打开管路,引流器从而可以进行引流,当第一分支连接管11位于第一夹紧端时,第一分支连接管11将断开管路,通过将第一分支连接管11滑移可快速且方便地实现第一分支连接管11的开断。

第二管夹板15可以与第一管夹板14的形状是一样,第二管夹板15设有套设于第二分支连接管12的第二长形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分支连接管12滑设于第二长形槽,第二长形槽包括有第二夹紧端、第二释放端,第二释放端沿第二夹紧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变窄。当第二分支连接管12位于第二释放端时,第二分支连接管12将打开管路,引流器从而可以进行引流,当第二分支连接管12位于第二夹紧端时,第二分支连接管12将断开管路,通过将第二分支连接管12滑移可快速且方便地实现第二分支连接管12的开断。同时通过分别可以实现第一分支连接管11和第二分支连接管12的管路断开,从而可以对引流器的更换和维护。

为了盛装引流的液体,引流器可以包括有引流瓶20,主连接管10连接于引流瓶20,且引流瓶20与主连接管10之间相连通。引流瓶20内预置负压,最大初始负压范围为80kpa-98kpa,可为术后伤口引流提供高负压吸引。引流瓶20瓶体透明,可直观评价引流分泌物。引流瓶20上可以设置有刻度22,可以直接观测液体量。其中刻度22包括有一个竖直刻度和一个斜角刻度,竖直刻度和斜角刻度都是用于测量引流瓶20内的液体量,只是当引流瓶20中液体量较少时竖直刻度无法测量时,可以将引流瓶20倾斜放置,从而可以通过斜角刻度测量出引流瓶20的液体量。在使用引流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直接观测引流瓶20内是否处于负压状态,引流瓶20可以设有弹性帽21,弹性帽21与引流瓶20之间相连通。当弹性帽21呈紧密缩合状态,说明引流瓶20为负压状态,可以使用。反之,弹性帽21呈弹起状态,说明引流瓶20为非负压状态,切勿使用。保证引流器的使用安全性。

引流瓶20盛满或者引流瓶20中处于非负压状态时,为了达到方便更换引流瓶20的效果,引流器可以包括有橡胶管30、第三管夹板31,橡胶管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引流瓶20和主连接管10,且主连接管10、橡胶管30、引流瓶20之间相连通。第三管夹板31用于夹紧或断开橡胶管30,从而使得橡胶管30的管路打开或者断开,方便于引流瓶20的更换和维护,且避免在更换引流瓶20的过程中引流的液体外漏。

第三管夹板31可以与第一管夹板14的形状是一样,第三管夹板31设有套设于橡胶管30的第三长形槽(图中未示出),橡胶管30滑设于第三长形槽,第三长形槽包括有第三夹紧端、第三释放端,第三释放端沿第三夹紧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变窄。通过第三管夹板31可快速且方便地实现橡胶管30的开断,优选地,橡胶管30与主连接管10可以通过鲁尔接头32连接,方便于橡胶管30与主连接管10之间的开断。当然,橡胶管30与主连接管10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具有可拆卸地连接功能的结构连接。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