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按摩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7117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按摩垫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按摩垫。



背景技术:

发烧是急诊上最常见的症状,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免疫反应,某些药物等,都可做为一种致热源,对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影响,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体温上升,引起发热,发烧时常引起四肢关节与肌肉疼痛,物理降温是急诊首选的降温方法,常见的降温方法需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皮肤用酒精进行频繁擦拭,但是这样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且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按摩垫,其目的是在为急诊病人降低体温的同时,同时还具备按摩功能。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按摩垫,包括降温垫本体、循环管道、循环泵和储水槽,降温垫本体内设置有上冷却腔室和下冷却腔室,上下冷却腔室之间通过弹性挡板隔开;上冷却腔室的上端面均匀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弹性降温包,降温垫本体上设置有与弹性降温包相对应的若干通孔,弹性降温包通过通孔伸出到降温垫本体的上表面,弹性降温包内设置有按摩磁珠;所述上下冷却腔室的两端通过循环管道并列连接,循环管道还连接有循环泵和储水槽。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降温垫本体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块冷却风板,冷却风板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冷却风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出风孔,出风孔与空腔内部的进风通道相连接,进风通道的直径大于出风孔的直径;进风通道的下端还设置有风扇,风扇固定在冷却风板的内部空腔下端的内表面上。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冷却腔室与弹性降温包之间连通部位还设置有网状档膜。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冷却腔室内部还设置有吸水海绵。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降温包的材质为弹性橡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实用新型急诊护理用降温按摩垫,降温垫本体的表面对人体具有水冷降温作用,冷却水通过循环泵将储水槽里的水分别在上下冷却腔室中循环流动,上冷却腔室与弹性降温包相连通,由于水泵里的循环压力,冷却水通过上冷却腔室流入弹性降温包,而弹性降温包凸起在降温垫本体的表面,与按摩磁珠共同作用在与人体的接触面,在冷却的同时具有按摩功能;下冷却腔室在补充冷却水厚度的同时,也具有缓冲人体接触部分压力的功能。

另外,降温按摩垫的两端设置冷却风板,风扇吹出的风首先进入直径较大的进风通道,然后通过,空气经过压缩,降低了进风时的温度,更好地对人体的其他部位进行了冷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急诊发热病人的降温治疗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急诊护理用降温按摩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降温垫本体;2、上冷却腔室;3、弹性降温包;301、网状档膜;4、按摩磁珠;5、弹性挡板;6、下冷却腔室;7、吸水海绵;8、冷却风板;801、出风孔;802、风扇;803、进风通道;9、循环管道;10、循环泵;11、储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按摩垫,包括降温垫本体1、循环管道9、循环泵10和储水槽11,降温垫本体1内设置有上冷却腔室2和下冷却腔室6,上下冷却腔室之间通过弹性挡板5隔开;上冷却腔室2的上端面均匀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弹性降温包3,降温垫本体1上设置有与弹性降温包3相对应的若干通孔,弹性降温包3通过通孔伸出到降温垫本体1的上表面,弹性降温包3内设置有按摩磁珠4;所述循环管道9并列连接上下冷却腔室的两端,循环管道9还连接有循环泵10和储水槽11。所述降温垫本体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块冷却风板8,冷却风板8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冷却风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出风孔801,出风孔801与空腔内部的进风通道803相连接,进风通道803的直径大于出风孔801的直径;进风通道803的下端还设置有风扇802,风扇802固定在冷却风板8的内部空腔下端的内表面上。所述上冷却腔室2与弹性降温包3之间连通部位还设置有网状档膜301。所述下冷却腔室6内部还设置有吸水海绵7。所述弹性降温包3的材质为弹性橡胶。

使用时,只需将降温按摩垫本体1放置在座椅或者病床上,接通外部的循环管道9,打开循环泵即可。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风扇802接通接通外部电源,即可将冷却风板同时进行风冷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