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噪装置、风机装置和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408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减噪装置、风机装置和呼吸机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噪装置、具有该减噪装置的风机装置、以及具有该风机装置的呼吸机。



背景技术:

气体噪音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因此对于外界环境比较安静的场所,例如是呼吸机等需要产生气体并使气体流动的机器设备,通常气道的壁面由消音棉的减噪材料形成,以降低气体噪音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由于减噪材料对于气体噪音的削弱能力有限,并且还会增大气阻,因此该种减噪结构通常无法获得非常理想的减噪效果,该问题在例如是呼吸机等需要在非常安静的睡眠环境下使用的机器设备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的呼吸机中存在的气体噪音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减噪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风机的腔体和进气气道,所述进气气道包括第一进气气道和第二进气气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气道在所述腔体的侧面围绕所述腔体延伸;其中,所述第二进气气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进气气道且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腔体,所述第二进气气道从所述腔体的侧面延伸至所述腔体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减噪装置还包括减噪材料层,所述减噪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气道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减噪材料层包括在所述第一进气气道的中间位置处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减噪材料层和第二减噪材料层,所述减噪装置还包括压差测量器,所述压差测量器位于第一减噪材料层和第二减噪材料层之间的间隔处并伸入到所述第一进气气道内的气路中。

优选地,所述进气气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气口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延伸,所述进气口呈漏斗状。

优选地,所述进气气道的出气口与所述腔体间隔开。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对应于所述第二进气气道的底部向外凸出,以使所述第二进气气道沿着气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气道内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进气气道延伸的分流隔筋,所述分流隔筋将所述第一进气气道内的气路分隔成多个子气路。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出气气道,所述出气气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腔体,所述出气气道相对于所述腔体侧向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出气气道位于所述第二进气气道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呼吸机的风机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对气体加压;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减噪装置,所述风机容纳在所述减噪装置的所述腔体内,所述风机的进气端连通至所述进气气道的出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呼吸机,所述呼吸机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风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噪装置包括腔体和围绕腔体的进气气道,进气气道则包括第一进气气道和第二进气气道。其中,第一进气气道在腔体的侧面围绕腔体延伸,使得气路平滑,湍流少,因此可以减少噪音向外辐射。第二进气气道则从腔体的侧面延伸到其下方,这样既将气流引导至风机的底部,又可以防止噪声直接传出。由此可见,第一进气气道和第二进气气道共同作用将气体引导到风机的进气端并且还能减少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由于进气气道围绕腔体的外形形成气路,节省空间,因此使得减噪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为减小呼吸机的体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减噪装置的结构简单,可以组装为一个部件,使得安装便捷,成本较低。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装置的透视图,其示出了减噪装置的气流方向;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装置的俯视图,其示出了减噪装置的气流方向;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5中的线A-A所截的风机装置的第一剖视图;

图7为沿图5中的线B-B所截的风机装置的第二剖视图;以及

图8为沿图5中的线C-C所截的风机装置的第三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减噪装置、以及具有该减噪装置的风机装置。图1-8从各个角度示出了风机装置的整体以及风机装置所包含的各个部件或部分等。为了了解这些部件或者部分在呼吸机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首先对风机装置进行整体性描述,以便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风机装置10包括风机100和减噪装置200。

风机100用于对气体加压。风机100通常包括叶轮和马达。马达驱动叶轮转动,进而将气体(例如空气)通过风机入口吸入到风机中,并在加压后通过风机出口排出。加压后的气体可以通过输气管和患者接口(例如呼吸面罩)输送至患者,来提高患者的肺通气量,改善其呼吸功能,维持患者的持续通气和呼吸。此外,在输送至患者接口之前,还可以将加压后的气体通入到加湿器中进而湿化,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气体在进入风机100之前会在呼吸机内流动产生的气体噪音也不容忽视,因此在风机100的外围增加了减噪装置200。风机100可以是本领域内已知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机,因此本文将主要详细地描述减噪装置200。

如图2所示,减噪装置200包括壳体210。该壳体210内形成有腔体220和进气气道230。

腔体220用于容纳风机100。优选地,风机100可以通过设置在其周围的多个风机悬挂机构300悬挂在腔体220的侧壁上。通过悬挂式设计,风机100与腔体220的顶部、底部和侧壁均不直接接触,风机100产生的震动会在传递过程中被风机悬挂机构吸收,进而起到良好的减震、降噪效果。该腔体220可以为壳体200形成的具有开口的凹陷部,在此情况下,风机装置10还可以包括上盖400,上盖400与壳体200配合来形成封闭的腔体220,以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当然,风机10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设置在腔体220中。

进气气道230用于引导气体(例如环境空气)有序地进入到风机100的进气端,以减小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进气气道230是减噪装置200内的重要减噪部件,因此,下文将结合图3-8详细地描述进气气道230的各个细节。在图3-8中的箭头用于指示气体流动方向,以更清楚地示出气路的走向。进气气道230包括第一进气气道231和第二进气气道232。第二进气气道232连接至第一进气气道231的出口端。气体从进气气道230的进气口233(即第一进气气道231的入口)进气进气气道230,先后流经第一进气气道231和第二进气气道232后从进气气道230的出气口234(即第二进气气道232的出口)流出,并输送至风机100。

结合图4,第一进气气道231在腔体220的侧面围绕腔体220延伸。第一进气气道231大体上在水平面内延伸,气路平滑,湍流少,因此减少噪音向外辐射。第二进气气道23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进气气道231。并且,第二进气气道232的另一端连通至腔体220,该端(即进气气道230的出气口234)大体上与风机100的进气端对准,以便将气体提供给风机100。第二进气气道232从腔体220的侧面延伸至腔体220的下方。第一进气气道231和第二进气气道232大体上形成围绕腔体220的螺形形状。气体从第一进气气道231出来后在流经第二进气气道232时,在X和Y方向都发生了改变,既将气流引导至风机100的底部,又可以防止噪声直接传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噪装置200包括腔体210和围绕腔体210的进气气道230,进气气道230则包括在侧面围绕腔体220延伸的第一进气气道231和从腔体220的侧面延伸到其下方的第二进气气道232。第一进气气道231大体上在水平面内延伸,使得气路平滑,湍流少,因此可以减少噪音向外辐射。第二进气气道232既将气流引导至风机100的底部,又可以防止噪声直接传出。由此可见,第一进气气道231和第二进气气道232共同作用将气体引导到风机100的进气端并且还能减少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由于进气气道230围绕腔体210的外形形成气路,节省空间,因此使得减噪装置200的整体结构紧凑,为减小呼吸机的体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减噪装置200的结构简单,可以组装为一个部件,使得安装便捷,成本较低。

优选地,如图3-4和图7所示,进气气道230的进气口233位于壳体210的顶部,进气口233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延伸。进气口233大体上可以呈漏斗形,以更好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除此之外,进气口233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进气口233与第一进气气道231大体上垂直,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噪音向外辐射,由此降低患者接收到的噪音。

优选地,如图3-4和图8所示,进气气道230的出气口234与腔体220间隔开。出气口234位于腔体220的正下方,并与风机100的进气端对准。风机100的进气端与出气口234间隔开一定距离,使得气流有一定的缓冲后再进入到风机100内,从而使气流更加稳定。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10的对应于第二进气气道232的底部向外凸出。也就是说,腔体220下方的壳体210向外凸出,由此为第二进气气道232提供从腔体210侧面向其下方延伸的空间,以使第二进气气道232沿着气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作为示例,可以在壳体210的底部形成凹槽,另外提供导流板235,导流板235覆盖在凹槽上,由此来形成第二进气气道232,将气流引导至风机100的下方。导流板235沿第二进气气道232的延伸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此外,减噪装置200还包括减噪材料层240,如图6-8所示。减噪材料层240设置在第一进气气道231的上部。该减噪材料层240可以由多孔性吸声材料形成,多孔性吸声材料例如包括玻璃纤维丝、低碳钢丝网、聚酯纤维吸音棉、玻璃纤维吸音棉和岩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噪音在多孔性吸声材料中传播,因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掉,使沿第一进气气道231传播的噪音随距离而衰减,从而达到消除噪音的目的。壳体210通常由硬质材料(例如硬塑)制成。这样,第一进气气道231内的气路由减噪材料和硬塑共同形成,气路的上面是减噪材料层240,下面是壳体210。减噪材料虽然对吸收噪音有良好作用,但是减噪材料过多,会导致气阻增大,进而影响呼吸机的性能;反之,减噪材料过少,虽然可以保证较小的气阻,但是吸声效果差。由硬塑和减噪材料结合形成气路的壁面,使气路内的气阻与减噪相平衡,既能降低噪音,又可以使气阻不会很大。

优选地,减噪材料层240可以包括两部分,即第一减噪材料层和第二减噪材料层,第一减噪材料层和第二减噪材料层在第一进气气道231的中间位置处间隔开设置。间隔开的空间用于容纳压差测量器250。压差测量器250位于第一减噪材料层和第二减噪材料层之间的间隔处并伸入到第一进气气道231内的气路中,使得数据稳定、可靠。通过压差测量器250来测量气路中间的压差,为呼吸机的正常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将该压差测量器250设置在第一减噪材料层和第二减噪材料层之间的间隙处可以减小第一进气气道231的体积,进而使得减噪装置200的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气体噪音,第一进气气道231内还设置有沿着第一进气气道231延伸的分流隔筋260,如图4和8所示。分流隔筋260将第一进气气道231内的气路分隔成多个子气路。在图示实施例中,分流隔筋260将第一进气气道231内的气路分隔成两个子气路。分流隔筋260将气路分成两路,使得气流方向一致,避免产生湍流,起到降噪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第一进气气道231内的气路较宽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更多的分流隔筋260,以便分隔成更多的子气路。除此之外,分流隔筋260还可以对减噪材料层240起到支撑作用,进而便于减噪材料层240在第一进气气道231内的装配。

优选地,壳体210内还形成有出气气道270,如图2-4和图8所示。出气气道270的一端连通至腔体220。出气气道270用于将风机100加压后的气体排出并输送至患者接口。出气气道270相对于腔体220侧向地延伸。所述“侧向”大体上为风机100的径向方向。通过下进气、侧出气的方式可以使得风机装置10的整体结构紧凑。进一步优选地,出气气道270位于第二进气气道232的上方,如图8所示,从而进一步提供空间的利用率,减小减噪装置200的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呼吸机。该呼吸机包括上文所提到的任一种风机装置。关于风机装置可以参照上文相应部分的描述,本文为了简洁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