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科ICU室使用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957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伤科ICU室使用的病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烧伤科ICU室使用的病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品、电流、放射线等所引起的极为复杂的外伤性疾病,以热力烧伤最常见。如果烧伤病员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入院后加以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就能大大减轻病员的痛苦,提高生存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烧伤作为一种突发的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生活事件,是最痛苦的损伤之一,尤其是严重损伤,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发生休克而导致死亡。

在烧科科的ICU室中,病人应该使皮肤敞开,防止衣物、被面等与皮肤接触,避免皮肤的自然恢复受到影响。但是,将病人皮肤敞开后面,又需要同时对病人进行保暖,因此,采用合适的被面保护病人皮肤就显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由于ICU病房中的监控仪器、导线较多,这些导线仪器容易由于放置不合适,与病人皮肤接触,从而导致病人的皮肤受到刺激、疼痛,影响到了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烧伤科室的ICU病房中监控仪器的线路较多、容易碰触在严重烧伤病人皮肤、医生操作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病床,该病床可以较好地解决仪器排线、保护病人皮肤。

技术方案是:

一种烧伤科ICU室使用的病床,包括有床体、床边结构,所述的床边结构位于床体的侧边,所述的床边结构包括有底部的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连接于床体上,在伸缩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夹持部,在伸缩支撑杆的上部设置有水平的排线槽,排线槽的长度大于水平支撑杆的长度;所述的排线槽上依次是由多条槽体平行排列所构成,所述的槽体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槽体的一侧可以绕转轴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

所述的槽体的数量为2个以上。

所述的夹持部是指夹子。

所述的床边结构的数量为2个,相互在床体的两侧对称安装。

所述的排线槽与伸缩支撑杆的连接点为排线槽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水平支撑杆与伸缩支撑杆的连接点为水平支撑杆的中间位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对烧伤科室的ICU病房的病床,可以解决ICU病房中监控仪器的线路较多、容易碰触在严重烧伤病人皮肤、医生操作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病床的整体结构;

图2是床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排线槽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床体;2、床边结构;3、伸缩支撑杆;4、水平支撑杆;5、夹持部;6、排线槽;7、槽体;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伤科ICU室使用的病床,其主体结构如图1~3所示。

包括有床体1、床边结构2,所述的床边结构位于床体1的侧边,所述的床边结构2包括有底部的伸缩支撑杆3,伸缩支撑杆3连接于床体上,在伸缩支撑杆3的中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杆4,水平支撑杆4的两端设置有夹持部5,在伸缩支撑杆3的上部设置有水平的排线槽6,排线槽6的长度大于水平支撑杆4的长度;所述的排线槽6上依次是由2条槽体7平行排列所构成,所述的槽体7的中部设置有转轴8,槽体7的一侧可以绕转轴8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

在使用的过程中,病人躺在床上后,可以通过水平支撑杆4上的夹持部5将病人身上的被单夹起并悬空,一方面可以保证对病人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防止被单直接接触到病人皮肤,利于烧伤病人的皮肤恢复。另外,排线槽6的作用是将ICU病房的各种监控仪器的导线放置在其中,使导线不易缠绕,不容易影响到医护人员的救治操作。由于排线槽6的长度大于水平支撑杆4的长度,可以保证导线的不会直接垂下后压在被单与夹持部5,防止被单被压住。

另外,由于在ICU病房中使用的仪器较多,因此在排线槽6上设置有多条槽体7时,可以将导线分别放置于不同的槽体7中,当需要更换仪器或者重新布置导线等操作时候,导线之间不会以产生相互缠绕,可以更快速地进行相应的仪器操作,减小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为了在使用中可以更好地防止导线对医疗操作产生影响,需要可以合理地排布导线的位置,因此,槽体7的一侧可以绕转轴8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通过改变其位置,利于在急救时候的医护人员操作,也方便安装其它的医疗设备。

在另外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床边结构的数量为2个,相互在床体1的两侧对称安装。可以从床体的两侧都将病床上的被单拉起,更好地防止被单触及至病人的皮肤。

在另外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排线槽6与伸缩支撑杆3的连接点为排线槽6的中间位置,并且所述的水平支撑杆4与伸缩支撑杆3的连接点为水平支撑杆4的中间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