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307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皮肤皱纹等皮肤衰老症状,主要源于真皮胶原流失,目前通过对真皮胶原进行热刺激,促进胶原蛋白变性新生来进行相关适应症的治疗。具体的有采用激光,射频等物理技术领域的治疗设备。由于射频具有非侵入性,广受广大客户的喜爱。目前非侵入式射频治疗,其加热层次较浅,不能很好的解决真皮深层的皮肤状况问题,通常治疗后效果维持时间较短。一些方法采用将表皮进行制冷,进行大剂量的射频治疗方案,也有一些方案,采用侵入式治疗,如将射频电极制作成微针,侵入皮下进行发射射频能量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些方法不仅严重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对皮肤的损伤严重,存在治疗不舒适的情况。

在低频射频治疗领域中,尤其是其输出频率主要在20MHz以下的频率,其加热方式主要为阻抗加热。加热组织间的能量Q=I2*R*t(其中I为电流密度,R为人体组织的阻抗,t为电流流经的时间)。由于射频电流沿着阻抗最小的方向流动,其电流主要聚集在表皮真皮交界处,此区域的阻抗与真皮层相当,但远低于表皮层的阻抗。

因此,如何改善低频射频治疗下的治疗深度,来提高治疗精度和治疗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用于解决现有低频射频治疗中治疗深度不理想以及治疗精准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射频发生器,每个射频发生器上通过唯一连接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来形成一组双极性射频治疗单元,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排列来同向布设形成一治疗面,且在相同或/和不同射频发生器所在的第一射频电极或/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磁场发生机构。

优选地,具有一个所述射频发生器,在所述射频发生器上的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所在治疗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磁场发生机构。

优选地,具有多个所述射频发生器,在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第二射频电极之间所在治疗面上或/和在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所在治疗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磁场发生机构。

优选地,各所述磁场发生机构在所述治疗面上呈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磁场发生机构包括一电磁线圈和用于根据设定要求对所述电磁线圈施加不同电流方向或/和不同电流大小的电源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磁场发生机构为磁铁。

优选地,所述射频发生器为低频射频发生器。

优选地,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在所述治疗面上具有第一相等间隔,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在所述治疗面上具有第二相等间隔。

优选地,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的形状分别为矩形状射频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的形状分别为环状射频电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治疗面上设置磁场发生机构来产生磁场,利用磁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效应来改善皮下射频电流的疏密度和聚集度,从而来控制皮下射频能量的穿透度和聚集度,从而实现对治疗区域的精准治疗,进而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在具有一个磁场的射频电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在具有两个单独磁场的射频电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在具有一组磁场的多对独立射频电源的射频电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在具有多组磁场的多对独立射频电源的射频电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磁场生成机构的一实施原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射频发生器

101 第一射频电极

102 第二射频电极

20 磁场发生机构

201 电磁线圈

202 电源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射频发生器,每个射频发生器上通过唯一连接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来形成一组双极性射频治疗单元,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排列来同向布设形成一治疗面,且在相同或/和不同射频发生器所在的第一射频电极或/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磁场发生机构。

上述双极射频治疗装置通过在射频电极的电流走向之间设置磁场发生机构来产生磁场,并配合射频电极在治疗面上的布设方式,通过该磁场与皮下电流自身所产生的磁场进行相互影响,利用磁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效应来改善皮下射频电流的疏密度和聚集度,从而来控制皮下射频能量的穿透度和聚集度,从而实现对治疗区域的精准治疗,进而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方案可以有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只包括一组双极性射频治疗单元,即只有一个射频发生器10,如图1和图2,这时在第一射频电极101和第二射频电极102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磁场发生机构,在为多个磁场发生机构时,该多个磁场发生机构在治疗面上间隔布设,且与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所在直线方向一致。通过该一个或者多个磁场发生机构来产生不同强度和不同方向的磁场,从而实现对该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的射频电流的多样控制。

实施2

包括多组双极性射频治疗单元,即具有多个射频发生器10。如图3,这种方案是只在间隔最近的一对射频电极之间设置一个或者可以是多个的磁场发生机构,依次来改善皮下射频电流的治疗深度和疏密度,相对上述实施例1,这种方案可以对皮下对路射频电流进行聚集度提升。

此外,如图4,还可以在全部或者也可以是部分射频电极之间设置磁场发生机构,即在所有第一射频电极101和/或第二射频电极102之间,当然也可以是部分第一射频电极101和/或第二射频电极102之间各设置至少一个磁场发生机构,图中为在所以射频电极之间都至少设置有一个磁场发生机构,这样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来进行自由的控制,效率极高。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视图仅给出了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它可能存在的一些实施方式也是被包含在上述方案范围内的,只是没有给出详细的视图。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中,磁场发生机构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在治疗面设置磁石的方式;也可以在采用电池线圈的方式来进行实现。

具体地,这里以采用电磁线圈来实现为例进行说明。见图5,所述磁场发生机构20可以包括一电磁线圈201和用于根据设定要求对所述电磁线圈施加不同电流方向或/和不同电流大小的电源控制模块202。例如,可以通过电源控制模块20调节电磁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磁场方向,另外,还可以通过电源控制模块20调节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依次两改变磁场的强度。这种控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进行自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对于低频射频发生器的想过较为明显,此方案为优选方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治疗面上设置磁场发生机构来产生磁场,利用磁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效应来改善皮下射频电流的疏密度和聚集度,从而来控制皮下射频能量的穿透度和聚集度,从而实现对治疗区域的精准治疗,进而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率。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