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椅的楼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75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电动轮椅的楼梯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轮椅的楼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轮椅(轮椅机器人)通过主控单元控制相应驱动电机,可实现履带的升降、后轮的旋起旋下,实现电动轮椅的上楼或下楼,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够准确地判断对楼梯进行检测,使得上下楼时电动轮椅工作的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轮椅的楼梯检测装置,能够对楼梯进行准确检测,从而有效提高上下楼时电动轮椅的工作可靠性。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轮椅的楼梯检测装置,轮椅下方设有前轮、后轮,轮椅下方的两侧设有履带,具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用于控制前轮抬起或放下和履带的升降,第二驱动电机用于控制后轮的旋起或旋下,还设有主控单元,主控单元输出端接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单元输入端、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单元输入端,其特征在于:轮椅上设有角度传感器,轮椅下方的后端设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检测轮椅后轮下方楼梯;角度传感器输出端、测距传感器输出端接主控单元。

角度传感器设置于履带上或轮椅上。

测距传感器向前倾斜安装,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轮椅上设有角度传感器,轮椅下方的后端设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轮椅后轮下方楼梯;角度传感器输出端、测距传感器输出端接主控单元。角度传感器设置于履带上或轮椅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角度传感器可准确测得轮椅倾斜角,通过测距传感器可检测轮椅后轮下方楼梯,从而实现对楼梯的准确检测,进而有效提高上下楼时电动轮椅的工作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测距传感器向前倾斜安装,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角度,可进一步提高楼梯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距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轮椅1下方设有前轮4、后轮5,前轮4为万向轮,椅1下方的两侧设有履带,如图1所示,具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用于控制前轮抬起或放下和履带的升降,履带升起前轮同步放下,履带降下前轮同步抬起,第二驱动电机用于控制后轮的旋起或旋下,还设有主控单元,主控单元输出端接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单元输入端、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单元输入端,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后轮平地模式下运动,还设有第五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履带爬楼模式下运动,主控单元接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单元、第五驱动电机控制单元,上述为现有技术。

如图2、图1所示,轮椅1上设有角度传感器2,轮椅1下方的后端设有测距传感器3,测距传感器3用于检测轮椅后轮下方楼梯;角度传感器输出端2、测距传感器3输出端接主控单元。角度传感器3设置于履带盘上或轮椅上。测距传感器向前倾斜安装,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角度。图2中,虚线表示测距传感器超声波射出的方向,∠C为传感器安装角。

本实用新型基于角度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可对上下楼时电动轮椅的四种状态进行准确检测。

轮椅由下层缓台开始上楼梯,至轮椅完全离开下层缓台的过程中,根据角度传感器传送的信号,当轮椅倾斜角稳定于设定的倾斜角度区间时,判断轮椅完全离开下层缓台。设定的倾斜角度区间为A-1度至A+1度,A为楼梯的倾斜角度。本实施例中,设定的倾斜角度区间为26度至28度。

轮椅由楼梯开始进入上层缓台,至轮椅完全离开楼梯位于上层缓台之上的过程中,当测距传感器检测到距离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判断轮椅达到最后一阶楼梯,根据角度传感器传送的信号,当轮椅倾斜角稳定于0度时,判断轮椅完全离开楼梯位于上层缓台之上。

轮椅由上层缓台开始下楼梯,至完全离开上层缓台的过程中,根据角度传感器传送的信号,当轮椅倾斜角度稳定于设定的倾斜角度区间时,判断轮椅完全离开上层缓台。轮椅由上层缓台开始下楼梯,至完全离开上层缓台的过程中,从角度传感器测量值曲线中获取经验值作为轮椅后轮收起的节点。

轮椅由楼梯开始进入下层缓台,直至轮椅完全离开楼梯位于下层缓台之上的过程中,根据角度传感器传送的信号,当轮椅倾斜角稳定于0度时,判断轮椅完全离开楼梯位于下层缓台之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