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手术用皮肾通道内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55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经皮肾镜手术用皮肾通道内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肾镜手术器械,特别是公开一种经皮肾镜手术用皮肾通道内鞘。



背景技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治疗肾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是复杂肾脏结石的成熟技术。但该手术中肾脏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轻者需输血、卧床及应用止血药物,有1%-2%的患者术后出血严重需行一次或多次介入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栓塞治疗以达到止血目的。

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由于肾脏的皮质有很多细小血管,经皮肾镜手术中出血的风险主要在这些细小血管处的出血,而在有鞘管压迫时压住了这些细小血管断端,从而不易发现。若发现出血现象,通常会运用肾镜内镜止血电极进行止血,但现有的肾镜内镜止血电极需要进出肾镜内镜通道进行操作,表面积小、接触面积小,不利于压迫出血点,尤其是较大血管的出血,且术者需同时调节内镜、通道鞘及止血电极,操作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于观察出血点、便于确定出血部位,及时有效止血、止血面积大,操作简单的经皮肾镜手术用皮肾通道内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经皮肾镜手术用皮肾通道内鞘,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主体、档位调节器、止血器;所述鞘管主体包括主通道管、调节器固定管,所述调节器固定管套接在所述主通道管的尾部外围,所述调节器固定管的下半部内壁与所述主通道管尾部的下半部外壁相连、所述调节器固定管的上半部内壁与所述主通道管尾部的上半部外壁之间设有调节器穿过通道;所述主通道管中前部的下半部外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主通道管前端的底部设有缺口;所述主通道管的底部内壁上设有止血器穿入通道;

所述档位调节器包括呈圆管状的前端套管、呈半圆管状的滑动片,所述前端套管套设在所述主通道管的前部外围并位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前方,所述滑动片的前端与所述前端套管的上半部相连,所述滑动片的尾端穿过所述调节器穿过通道位于所述主通道管尾端,所述滑动片的尾端设有第一限位手柄;所述档位调节器可沿所述主通道管滑动且滑动时裸露或封闭所述缺口;

所述止血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电凝头、金属连接杆、连接接头;所述电凝头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金属连接杆位于所述止血器穿入通道内并可在所述止血器穿入通道内转动,所述连接接头位于所述鞘管主体的尾端;所述金属连接杆连于所述电凝头尾端的下半部。

所述电凝头的截面形状如下:

设所述主通道管前端的外径为D、周长为L,则所述电凝头的截面形状由一个半径等于D/4的上半圆和一个弧长等于L/6的弓形相连组成。

所述电凝头的长度为4~6mm。

所述鞘管主体的尾端下半部分设有第二限位手柄。

当所述档位调节器沿所述主通道管向前滑动至所述第一限位手柄与所述调节器固定管的尾端接触时,所述前端套管的前端与所述主通道管的前端相距2mm;当所述档位调节器沿所述主通道管向后滑动至所述前端套管的尾端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接触时,所述前端套管的前端位于所述缺口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置入目前常规使用的外鞘管中,本实用新型比目前常用的外鞘管长4~6mm,在进行碎石等操作时组合后的本实用新型和外鞘管可整体作为普通导引鞘,在检查皮肾通道时若需要止血,通过所述止血器的连接接头连接电凝发生器即可利用电凝头进行电凝止血。本实用新型优点如下:1、观察及确定出血位置效果更好:在碎石或其他手术操作过程中通过与外鞘管组合,可压迫手术操作通道暂时避免出血影响手术,在碎石后检查手术操作通道有无出血时,可逐渐向体外退出本实用新型与外鞘管管检查,若退鞘时出现出血视野变红,可通过鞘管主体前端的电凝头先行向体内前进压迫,鞘管主体的主通道管前部下方贴合手术操作通道迅速压迫出血点保证视野清晰,再缓慢退出寻找周径内出血点,确定出血部位。2、止血表面积大,效果更确切:通过档位调节器可以调节电凝头裸露的大小,档位调节器位于前方时,露出的2mm电凝头可处理细小血管出血,当档位调节器向后滑动到底并完全露出缺口时,露出的4-6mm的电凝头可处理较大血管出血,若血管断端大而深,出血较多时,可以通过转动止血器的连接接头带动金属连接杆转动并进一步带动电凝头转动,使得电凝头的上半部分转至下方至使电凝头的最底端向缺口下方凸出、以增加电凝深度和电凝面积;位于缺口内的电凝头压迫面积大,止血效果更为确切,即使有较大口径血管出血也可止血。3、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通道管前端、前端套管与电凝头前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鞘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鞘管主体的头端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档位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鞘管主体与止血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13是当止血器旋转180度时,主通道管前端、前端套管与电凝头前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1、鞘管主体;101、主通道管;102、调节器固定管;103、调节器穿过通道;104、限位凸起;105、缺口;106、止血器穿入通道;107、第二限位手柄;

2、档位调节器;201、前端套管;202、滑动片;203、第一限位手柄;

3、止血器;301、电凝头;302、金属连接杆;303、连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13,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鞘管主体1、档位调节器2、止血器3。

所述鞘管主体1包括主通道管101、调节器固定管102,所述调节器固定管102套接在所述主通道管101的尾部外围,所述调节器固定管102的下半部内壁与所述主通道管101尾部的下半部外壁相连、所述调节器固定管102的上半部内壁与所述主通道管101尾部的上半部外壁之间设有调节器穿过通道103;所述主通道管101中前部的下半部外壁上设有限位凸起104,所述限位凸起104用于限制所述档位调节器2向后滑动;所述主通道管101前端的底部设有缺口105;所述主通道管101的底部内壁上设有止血器穿入通道106。所述鞘管主体1的尾端下半部分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手柄107。

所述档位调节器2包括呈圆管状的前端套管201、呈半圆管状的滑动片202,所述前端套管201套设在所述主通道管101的前部外围并位于所述限位凸起104的前方,所述滑动片202的前端与所述前端套管101的上半部相连,所述滑动片202的尾端穿过所述调节器穿过通道103位于所述主通道管101尾端,所述滑动片202的尾端设有第一限位手柄203,所述第一限位手柄203用于限制所述档位调节器2向前滑动;所述档位调节器2可沿所述主通道管101滑动且滑动时暴露或封闭或部分封闭所述缺口105。

所述止血器3包括依次相连的电凝头301、金属连接杆302、连接接头303;所述电凝头301位于所述缺口105内,所述电凝头301的长度为4~6mm,所述缺口105的长度与所述电凝头301相匹配。所述金属连接杆302位于所述止血器穿入通道106内并可在所述止血器穿入通道106内转动,所述连接接头303位于所述鞘管主体1的尾端;所述金属连接杆302连于所述电凝头301尾端的下半部。所述电凝头301的截面形状如下:

设所述主通道管101前端的外径为D、周长为L,则所述电凝头301的截面形状由一个半径等于D/4的上半圆和一个弧长等于L/6的弓形相连组成。

当所述档位调节器2沿所述主通道管101向前滑动至所述第一限位手柄203与所述调节器固定管102的尾端相接触时,所述前端套管201的前端与所述主通道管101的前端相距2mm;当所述档位调节器2沿所述主通道管101向后滑动至所述前端套管201的尾端与所述限位凸起104相接触时,所述前端套管201的前端位于所述缺口105的后方。通过档位调节器2沿所述鞘管主体1前后滑动,可以调节电凝头301裸露的大小。当档位调节器2的前端套管201部分遮住电凝头301时,所述电凝头301的状态为截面形状为半圆的部分向上、截面形状呈弓形的部分向下、电凝头301位于缺口105和主通道管101中,此时由于前端套管201的遮挡所述电凝头301无法旋转,如图4。当档位调节器2向后滑动到底并完全露出缺口105和电凝头301时,此时可以通过转动止血器3的连接接头303带动金属连接杆302转动并进一步带动电凝头301转动,使得电凝头301的上半部分转至下方、至使电凝头301的最底端向缺口105下方凸出、以增加电凝深度和电凝面积,如图1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