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高效止鼾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26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鼾垫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高效止鼾垫。



背景技术:

打鼾(医学术语为鼾症、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而不以为然,还有人把打鼾看成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鼾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打鼾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体位疗法是睡眠呼吸领域的传统疗法,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临床试验,重新评价了其有效性,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前途的治疗方向。研究发现亚洲人中67-75%的OSAHS患者因仰卧加重了病情,25-30%的患者直接由仰卧导致该病发生。目前国内尚无将体位疗法的临床成果转化为睡眠健康的产品,市场需求大。预防与治疗鼾症、OSAHS疾病蕴藏着巨大的人群健康需求,受到广泛关注。现有的止鼾设备大多是运用震动、声音、电刺激等方式唤醒使用者,往往会造成睡眠破碎,降低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智能高效止鼾垫。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止鼾产品通过震动、声音或者电刺激等方式唤醒使用者,造成使用者睡眠破碎,降低睡眠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智能高效止鼾垫,包括亲肤层、垫层、传感片、止鼾气囊和控制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垫层、所述传感片、所述止鼾气囊以及所述亲肤层,所述控制器具有鼾声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片、所述止鼾气囊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传感片检测睡姿,以及控制止鼾气囊充放气;所述止鼾气囊充气展开后所述止鼾垫形成一个斜面,所述止鼾气囊的一侧为展开口,所述止鼾气囊的展开口朝向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止鼾气囊充气后呈扇形结构,所述止鼾气囊包括底片、顶片和展开部,所述展开部设在所述底片与所述顶片之间,充气后,所述顶片相对所述底片展开。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展开部为可折叠的伸缩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包括四个止鼾气囊,所述四个止鼾气囊两两横向排布。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止鼾气囊的长度为20cm至40cm,所述止鼾气囊的宽度为10cm至40c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传感片包括上基层和下基层,所述上基层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列导线,所述下基层的上表面设有多个行导线,所述列导线与所述行导线交叉排列形成多个矩阵的触点,所述下基层的上表面上设有分隔层,所述上基层或所述下基层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上基层或所述下基层变形时,所述列导线与所述行导线搭接,所述触点形成导电连接点。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传感片划分为多个传感区,所述每个传感区产生不同的电信号,所述传感片的传感区位置与所述止鼾气囊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层包括多个矩阵的分隔点,所述分隔点为交叉结构,所述分隔点设在四个触点之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亲肤层采用柔软材料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亲肤层与所述垫层之间设有可伸缩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亲肤层四周,所述连接部采用折叠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止鼾结构设置成止鼾垫,使用时铺设在使用者的身体下方,并设有亲肤层,使用者能够舒适的使用止鼾垫。

2、采用扇形结构的止鼾气囊,使得向止鼾气囊充气时,止鼾垫逐渐形成斜面。使用者在止鼾垫斜面的干预下,被迫翻身,将睡姿改为侧卧。止鼾气囊逐渐变化形成斜面的过程缓慢且顺畅,不会惊扰到使用者,避免使用者的睡眠破碎,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用于睡姿检测的传感片的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所示传感片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高效止鼾垫的主视图;

附图4是附图3所示止鼾垫当止鼾气囊处于充气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5是附图3所示止鼾垫中止鼾气囊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3所示止鼾垫中传感片的排布示意图;

附图7是附图3所示止鼾垫中止鼾气囊的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传感片100包括上基层110和下基层120。所述上基层110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列导线111,所述下基层12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行导线121。所述列导线111与所述行导线121交叉排列形成多个矩阵的触点140。通过将行导线121与列导线111分别设在两个基层上,实现紧密排布感应点的目的,使得睡姿检测成为可能,具有感应点多的优点。

请参考图2,所述上基层110上设有第一电极112,所述列导线111之间并联,所述列导线11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112连接。所述下基层120上设有第二电极122,所述行导线121之间并联,所述行导线121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122连接。所述传感片100通过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22与外设备连接。

请参考图1,所述下基层120的上表面上设有分隔层130,所述上基层110或所述下基层12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上基层110或所述下基层120变形时,所述列导线111与所述行导线121搭接,所述触点140形成导电连接点。

通过设置分隔层130,在没有压力作用下,所述触点140不能够导通。而在压力作用下,所述上基层110变形或者下基层120变形,又或者二者同时变形,使得所述上基层110与所述下基层120在触点140的位置贴合并导通。每个触点140都对应唯一的行导线121与列导线111,因此形成回路所产生的电信号,也能对应唯一的行导线121与列导线111。因此,每个触点140的位置都能够被判定,具有触发感应敏感、准确的优点。

请参考图1,优选的,所述分隔层130包括多个矩阵的分隔点,所述分隔点为交叉结构。所述行导线121与所述列导线111围成多个阵列的方格,所述分隔点设在方格内,所述分隔点伸出位于四周的所述行导线121与所述列导线111。使得未触发状态,所述行导线121与所述列导线111能够被有效分隔开来;且在触发状态,所述两个基层具有变形空间,确保所述触点140的导通。

请参考图1,更优选的,所述分隔点间隔设在阵列的方格中,所述分隔点设在方格的中心点。所述相邻两行分隔点交错排布。

请参考图2,所述上基层110和所述下基层120采用柔性的导电涂层,所述列导线111通过印刷方式设在上基层110上,所述行导线121通过印刷方式设在下基层120上。所述分隔层130采用绝缘漆制成,通过刷漆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分隔层130。将上基层110和下基层120采用柔性的导电涂层,通过印刷来制作行导线121、列导线111。同时分隔层130采用绝缘漆制成。使得制成的传感片100具备轻薄的特性,非常适合应用在止鼾的设备中,提高止鼾设备的舒适性。

实施例2:

一种睡姿检测方法,使用实施例1中的传感片100,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传感片100,将所述传感片100与控制器230连接,并启动控制器230。其中,所述传感片100通过所述第一电极112、所述第二电极122与所述控制器230连接;

S2,所述触点140导通后产生电信号,所述控制器230采集电信号;

S3,所述控制器230依据所采集的电信号,判定触点140的具体位置,或者传感区101的具体位置;

S4,所述控制器230依据触点131或者传感区101形成的图形、数量判定睡姿。

其中,步骤3与步骤4中控制器230通过触点140判定睡姿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步骤3,所述每个触点140所产生的电信号不同,所述控制器230依据所采集的电信号,分别生成相应触点140所在列的数字信号与所在行的数字信号。即每个触点140导通时,产生特定的电信号,使得控制器230能够依据电信号转换并生成相应的数字信号。且数字信号包括行的数字信号以及列的数字信号,因此能够准确判定出触点140的所在位置。

步骤4,所述控制器230能够依据步骤3中每个触点140的位置形成图形,再将所形成图形与控制器230中存储的图形对比,最后判断出睡姿。

第一种方法中,一方面能够准确判定出使用者身体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控制器230能够准确判定每个触点140的具体位置,并形成图形,通过图形的对比来判定睡姿,具有判断准确的优点,尤其适合体型较小使用者。

第二种:步骤3,将所述相邻的多个触点140组成一个传感区101,因此,所述传感片100被划分为多个传感区101。所述每个传感区101产生的电信号不同,所述控制器230依据所采集的电信号,分别生成相应传感区101所在列的数字信号与所在行的数字信号。

步骤4,所述控制器230依据步骤3中每个传感区101列的数字信号与行的数字信号,判定出每个传感区101的位置形成图形,再将所形成图形与控制器230中存储的图形对比,最后判断出睡姿。

第二种方法相比第一种方法所形成的睡姿图形会更粗糙、简略些。适合体型较大的使用者,不会影响判断准确性,还具有减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的优点。

第三种:步骤3,所述相邻的多个触点140组成一个传感区101,所述每个传感区101产生的电信号不同。所述控制器230依据所采集的电信号,分别生成相应传感区101的数字信号。

步骤4,所述控制依据数字信号能够判断出使用者身体的位置,其次控制器230依据数字信号的数量来判断睡姿。

第三种方法中,所述控制信号不要对每个触点140或者每个传感区101生产行的数字信号与列的数字信号,大大减少了所述控制器230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具有判断速度快的优点。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的传感片100以及实施例2中的睡姿检测方法应用到实例3中。

请参考图3和图4,一种智能高效止鼾垫200包括亲肤层210、垫层220、传感片100、止鼾气囊240和控制器230,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垫层220、所述传感片100、所述止鼾气囊240以及所述亲肤层210。所述控制器230具有鼾声检测模块,所述鼾声检测模块检测鼾声并产生鼾声信号。所述控制器230分别与所述传感片100、所述止鼾气囊240连接,所述控制器230控制传感片100检测睡姿,以及控制止鼾气囊240充放气。所述亲肤层210采用柔软材料制成。

将止鼾结构设置成止鼾垫200,使用时铺设在使用者的身体下方,并设有亲肤层210,使用者能够舒适的使用止鼾垫200。采用扇形结构的止鼾气囊240,使得向止鼾气囊240充气时,止鼾垫200逐渐形成斜面。使用者在止鼾垫200斜面的干预下,被迫翻身,将睡姿改为侧卧。止鼾气囊240逐渐变化形成斜面的过程缓慢且顺畅,不会惊扰到使用者,避免使用者的睡眠破碎,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请参考图5,优选的,所述止鼾气囊240包括底片242、顶片241和展开部243,所述展开部243设在所述底片242与所述顶片241之间,充气后,所述顶片241相对所述底片242扇形展开。所述展开部243为可折叠的伸缩结构,所述展开部243上设有折叠痕2431。

请参考图6,所述传感片100划分为多个传感区101,所述每个传感区101产生不同的电信号。所述传感片100判断睡姿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2中三种方法的任何一种。其中,采用第一种方法时,所述每个传感区101内的每个触点140产生不同的电信号。即需要每个传感区101对应特定的几个电信号。

请参考图6和图7,优选的,包括四个止鼾气囊240,所述四个止鼾气囊240两两横向排布,指的是定义人体躺的方向为纵向,可以根据身高加长止鼾垫200的长度,其中每行设置两个止鼾气囊240。所述传感片100相应划分为四个传感区101,所述传感区101的位置与所述止鼾气囊24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控制器230能够在判断使用者身体位置后,启动最有效的止鼾气囊240。被启动的止鼾气囊240所对应的传感区101内被触发最多数量的触点140。

请参考图7,所述止鼾气囊240的长度为20cm至40cm,所述止鼾气囊240的宽度为10cm至40cm。所述止鼾气囊240的尺寸是通过采集多个亚洲人背部尺寸的样本,最终设定出的适合多数人使用的止鼾气囊240尺寸。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止鼾方法,使用上述的智能高效止鼾垫200,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所述控制器230,所述鼾声检测模块检测打鼾声音;

S2,所述传感片100检测使用者的位置以及睡姿;

S3,对位于使用者的位置的止鼾气囊240进行充气以调整使用者的睡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