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727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杆式的拔罐。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

传统治疗方法是通过在罐内燃烧酒精棉球,消耗掉罐内的氧气,使罐内气体形成负压,而后将拔罐吸附在穴位的表皮处,使局部的浅层组织充血,促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从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传统疗法的缺点是,罐内所形成的负压的大小不易掌握,操作时稍有不慎就容易烧伤患者皮肤,更有甚者还会点燃被褥衣物形成火灾。

现代的拔罐器是以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在选定的部位,使皮下及浅层肌肉充血,刺激人体皮部、经筋、经络穴位以达到排除毒素、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促进新陈代谢、调动脏腑功能最终以达到净化血液的一种非药物自然物理生态疗法。

现有技术也有螺杆式的拔罐为了增加治疗效果,一般均设有发热装置,有部分是自带电池的,但整体结构较复杂,制备成本较高,且更换电池不方便,也不易控制温度并实时调节;部分是与控制台连接,虽然结构简单了,控制方便,但均是采用抽气方式的,使用较麻烦,且也不易控制负压,仍然存在调节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相对较简单、易于调节及热疗效果较好的拔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拔罐,它包括罐体和带螺杆的活塞,所述罐体上端转动连接有旋套,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罐体内,所述螺杆与旋套旋合,且螺杆位于活塞的上方,所述活塞下端设有陶瓷发热片,所述螺杆内设有插接头,所述陶瓷发热片与插接头电连接,所述旋套上端设有通孔,通孔与插接头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螺杆与旋套的组合,使用方便,操作者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罐内负压的大小,可有效地避免传统火罐在使用过程中烧伤或烫伤皮肤的现象;而陶瓷发热片与插接头的组合,使得结构较简单,整体体积相对较小,且整体的重心靠下,对皮肤的拉扯作用较小,可有效地减少使用过程中破皮的情况,而在插接头上连接上电源后,陶瓷发热片发热后会产生远红外,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罐疗效果。故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相对较简单、易于调节及热疗效果较好的特点。

作为改进,所述活塞下端设有凹槽,所述陶瓷发热片位于凹槽内,且陶瓷发热片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个内径不同的环形的内凹,所述若干个内凹的圆心重叠,且内凹的圆心与陶瓷发热片的中心重叠;则凹槽设置后,使得陶瓷发热片连接更加稳定,还可节省一部分的原料,降低生产成本,而内凹设置后,使得陶瓷发热片产生的远红外效率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陶瓷发热片下端面的中心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接有圆柱,圆柱下端为弧形结构,且圆柱下端位于陶瓷发热片的外侧;则这样设置后,圆柱可以增加对穴位刺激的,提高罐疗效果的作用,而圆柱又不会将热量传导到皮肤上,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皮肤灼伤的情况,使用安全性也较好。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高出陶瓷发热片下端面2~25mm,所述圆柱为塑料柱或硅胶柱;则这个范围内的圆柱,对穴位的刺激效果相对较好,同时制备成本也相对较低。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陶瓷发热片包括圆形的陶瓷本体,所述陶瓷本体上端面设有印刷电阻,印刷电阻与插接头电连接;则这种结构的陶瓷发热片,结构相对较简单,使用稳定性也较好,同时发热控制也相对较精确,更便于使用。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旋套的上端设有把手;则把手设置后,使得使用时更便于使用者的施力,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利性。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上端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径向的支撑,所述的支撑沿周向均布,且支撑与罐体为一体式结构;则支撑设置后,使得罐体的强度更高,且罐体与旋套的连接稳定性也更好,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均设有密封圈;则这样设置后,密封圈的使用稳定性较好,活塞的气密性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活塞位于上限位位置时,螺杆的上端位于旋套内或与旋套的上端平齐;则这样设置后,可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外界不易影响到螺杆,且灰尘及其它异物不易通过螺杆而进入到罐体内,保证罐体的清洁度,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

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旋套位于罐体内的长度大于旋套位于罐体外的长度;则这样设置后,旋套转动的稳定性较好,不易出现晃动情况,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拔罐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罐体,2、螺杆,3、活塞,4、旋套,5、陶瓷发热片,6、插接头,7、通孔,8、凹槽,9、内凹,10、插接孔,11、圆柱,12、把手,13、支撑,14、环形槽,1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拔罐,它包括罐体1和带螺杆2的活塞3,所述罐体1上端转动连接有旋套4,旋套4的下端设有弹性挡圈,弹性挡圈用于对旋套4轴向限位,所述活塞3滑动连接在罐体1内,所述螺杆2与旋套4旋合,当然旋套4内设有与螺杆2旋合的内螺纹,且螺杆2位于活塞3的上方,螺杆2的轴线与活塞3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活塞3下端设有陶瓷发热片5,所述螺杆2内设有插接头6,所述陶瓷发热片5与插接头6电连接,所述旋套4上端设有通孔7,通孔7与插接头6连通。

所述活塞3下端设有凹槽8,所述陶瓷发热片5位于凹槽8内,凹槽8内壁上设有三个倒扣,三个倒扣沿周向均布,三个倒扣将陶瓷发热片5限位在凹槽8内,倒扣为楔形结构,倒扣的斜面朝下,这样便于陶瓷发热片5的压入,提高组装效率,且陶瓷发热片5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个内径不同的环形的内凹9,所述若干个内凹9的圆心重叠,且内凹9的圆心与陶瓷发热片5的中心重叠。

所述陶瓷发热片5下端面的中心设有插接孔10,所述插接孔10内插接有圆柱11,圆柱11下端为弧形结构,且圆柱11下端位于陶瓷发热片5的外侧。

所述圆柱11高出陶瓷发热片5下端面2~25mm(本例为10mm,也可为2mm、3mm、5mm、15mm、18mm、20mm或25mm等等),,所述圆柱11为塑料柱或硅胶柱(本例为硅胶柱,也可为塑料柱(pp或pc))。

所述陶瓷发热片5包括圆形的陶瓷本体,所述陶瓷本体上端面设有印刷电阻(也可以使用电阻丝;印刷电阻也可位于陶瓷本体内),印刷电阻与插接头6电连接。

所述旋套4的上端设有把手12,把手12为梅花形(也可为盘式的把手)。

所述罐体1上端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径向的支撑13,所述的支撑13沿周向均布,且支撑13与罐体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活塞3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环形槽14,所述环形槽14内均设有密封圈15。

活塞3位于上限位位置时,螺杆2的上端位于旋套4内或与旋套4的上端平齐。

所述旋套4位于罐体1内的长度大于旋套4位于罐体1外的长度。

以上实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允许有其它结构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要求范围内变化的,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