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气管导管内分泌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69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提供一种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气管导管内分泌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中,患者气管中的分泌物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气管导管内壁向下流动,汇聚于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连接处。由于该连接处空间较小,分泌物可能会阻塞患者的呼吸管路,从而不同程度地增加机控呼吸的气道压力。对于此种情况,现有技术中的常用做法是断开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的连接,对分泌物进行清理,然后再将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重新连接。在手术过程中断开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会造成机控呼吸暂时中断,如果中断时间过长还会造成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也会造成麻醉药物供给的中断而容易导致全身麻醉深度变浅。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断开和重新连接,还可能造成两者之间的连接松动,甚至使该连接在随后的手术过程中有自行断开的风险。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装置或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在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中患者的呼吸分泌物可能阻塞呼吸管路和增加机控呼吸气道压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气管导管内分泌物收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连接患者的气管导管,所述第二开口端连接呼吸机,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连通的分泌物收集池。由于设置了分泌物收集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分泌的分泌物收集在所述收集池中,从而不会影响呼吸通道的畅通也不会造成呼吸通道内压力的升高。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泌物收集池的最下端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收集池开口。由于设置了收集池开口,医师或者其他医护人员可以打开该收集池开口来清除存储在分泌物收集池内的分泌物,而不会对正在进行的手术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泌物收集池设置成其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装置的其他部位的横截面积,这样设置可以提高分泌物收集池的容量。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设置成当其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端位于上部位置、所述第二开口端位于侧部位置并且所述分泌物收集池位于下部位置。上述部件相对位置这样设置比较合理,有利于所述装置装置的更好运行。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引导板以便引导患者的呼吸气流和分泌物。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板包括气流引导部分和分泌物引导部分,所述气流引导部分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从呼吸机传来的气流引导到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分泌物引导部分用于将患者的分泌物引流到所述分泌物收集池中。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板还包括中间连接部分,所述中间连接部分用于连接所述气流引导部分和所述分泌物引导部分。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装置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气流引导部分处于竖直位置并且所述分泌物引导部分处于倾斜位置,所述中间连接部分的形状为弧形。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所述气流引导部分和气流的方向大致相同从而有助于对气流进行引导,分泌物引导部分和分泌物与分泌物收集池之间连线的方向大致相同从而有助于对分泌物进行引导,并且避免了气流和/或分泌物引导行程的急剧弯转以及迟滞甚至阻挡气流和/或分泌物的可能性。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引导部分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端直径的3/4位置处,所述分泌物引导部分与所述装置内壁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开口端直径的1/5。这样既可以无障碍地引导患者的呼吸气流,又可以更好地引导患者的气管导管的分泌物向下流动。

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板用紧固件固定连接到所述装置的侧壁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上述结构,所述装置能够:在不影响呼吸通道的畅通也不会造成呼吸通道内压力升高的情况下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分泌的分泌物收集在所述收集池中,可以在需要时打开收集池开口来清除存储在分泌物收集池内的分泌物,而不会对正在进行的手术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以及避免了气流和/或分泌物引导行程的急剧弯转并且免除了迟滞甚至阻挡气流和/或分泌物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气管导管内分泌物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按照特定比例绘制了各个构件,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特定构件的尺寸和比例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气管导管内分泌物收集装置10(此后在说明书中可以称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所述装置或者装置10等)的示意图。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装置10设置为大体上圆柱体结构,这种结构简单并且便于制造和使用。装置10具有第一开口端1和第二开口端2,第一开口端1连接患者的气管导管,第二开口端2连接患者使用的呼吸回路,即呼吸机。装置10还设置有用于收集患者气管导管分泌物的分泌物收集池3,所述分泌物收集池3与第一开口端1与第二开口端2连通。优选地,当装置10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开口端1位于装置10的上部位置、第二开口端2位于装置10的侧部位置并且分泌物收集池3位于装置10的下部位置,它们相对位置这样设置比较合理,有利于装置10的更好运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分泌物收集池3的横截面积大于装置10的其他部位的横截面积;在此应该确切地指出的是,装置10中的呼吸气流的流动和分泌物的流动的方向大致上垂直于前述横截面积。分泌物收集池3的横截面积较大使得它能够容纳更多的分泌物。分泌物收集池3的最下端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收集池开口31,以便能够将分泌物收集池3打开来排出存储在其中的分泌物并且能够在完成排出动作后关闭分泌物收集池3。

优选地,装置10中还可设置有引导板4以便对装置10中的患者呼吸气流和患者分泌物进行引导。引导板4包括气流引导部分41、分泌物引导部分42和中间连接部分43。气流引导部分41用于将通过第二开口端2从呼吸机传来的气流引导到第一开口端1的气管导管连接口,分泌物引导部分42用于将患者分泌的分泌物引导到分泌物收集池3中,并且中间连接部分43用于连接气流引导部分41和分泌物引导部分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能够将呼吸气流和患者分泌物正确地进行分流和引导,然而引导板4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实现对气流和分泌物的更好引导。优选地,当装置10处于工作位置时气流引导部分41处于竖直位置并且分泌物引导部分42处于倾斜位置,中间连接部分43为连接气流引导部分41与分泌物引导部分42的弧形件。弧形的中间连接部分43在引导部分41与分泌物引导部分42之间实现了平顺的过渡,从而避免了气流和/或分泌物引导行程的急剧弯转,并且免除了迟滞甚至阻挡气流和/或分泌物的可能性。当气流引导部分41处于竖直位置时,它和气流方向大致相同从而有助于对气流进行引导;分泌物引导部分42处于倾斜位置时,它和分泌物与分泌物收集池3之间连线的方向大致相同从而有助于对分泌物进行引导。另外优选地,如图1所示,气流引导部分41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气管导管连接口直径(即第一开口端1的直径)的3/4位置处,分泌物引导部分42的底端在左右方向上与装置10的内壁的距离为气管导管连接口直径(即第一开口端1的直径)的1/5。大量的模拟实验数据证明,这样既可以无障碍地引导患者的呼吸气流,又可以更好地引导患者的气管导管的分泌物向下流动。此外,由于分泌物引导部分42在装置10的横截面积方向上占据面积比较大,所以该部分还能够很大程度上阻挡存留在分泌物收集池3中的分泌物的异味逆着呼吸气流的方向回传到吸入气流中。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用紧固件5将引导板4固定连接到所述装置10,所述紧固件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铆钉和螺钉。

容易理解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能够方便地将分泌物汇聚在其下方的分泌物收集池3中。分泌物收集池3具有较大容积,因此它可以暂时存储分泌物而不影响患者的机控呼吸并且气道压力也保持恒定;也就是说,在手术过程中一般无需清理分泌物。假设手术过程中必须要清理分泌物,装置10也可以打开其分泌物收集池3下方的收集池开口31,待分泌物清理完毕后关闭收集池开口31。在该清理过程中无需断开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因此对正在进行的手术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综上所述,装置10不仅避免了气管内分泌物对全身麻醉中机控通气的影响,还具有体积小、便于连接、安全实用和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具有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