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68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是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



背景技术:

空气质量关系着人的生命质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空气的质量,但目前大的环境还无法根本解决空气净化的问题,故越来越多的商家及消费者选择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市场上目前存在各式各样的空气净化器,但空气净化器受其净化空气体量的限制,并不适用于大面积房屋及多居室的房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其改进在于:包含底座及主箱体,所述底座和主箱体分体设置;其中,所述主箱体内设置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风机,风机具有排风口,还包含滤网组合;其中,所述底座具有分风箱,所述分风箱具有入风口和至少二个以上的分风口,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与入风口对接,分风口连接新风输送管道。

采用分体式的新风机,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室内状况,如有地暖的房间,和无地暖的房间,均可以将底座运至施工现场预先安装,待整体装修完毕后,再将具有过滤网等精细,害怕灰尘污染的部分与底座相连,而当主箱体的部件损坏或需要定期更换时,这种分体式的装置的优势就更为明显。

其中,所述主箱体上方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连接室外进风通道,该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内空气回收管道,该滤网组合设置于风机上方,及进风口的下方。

进一步讲: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设置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该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为圆筒形或合页式。

采用圆筒形风阀可以一次性增大进风量,而采用合页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主箱体整体的体积,使得外形小巧美观,节省居室空间。

进一步讲:所述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下方设置有进风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为风机提供温度数据,扩展风机的功能。

此外,本系统中所述风机上方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滤网组合设置在该紫外线杀菌灯的上方。

滤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堆积细菌,尤其是长时间使用后,细菌的累积更加的明显,紫外线杀菌灯的设置,可以在过滤PM10,PM2.5等有害物质后,杀灭细菌,进一步提升空气的质量。

本系统中所述分风箱上方具有防护垫。为分体设置的新风机,在安装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缓冲和保护。

本系统中所述主箱体,以滤网组合为分界,上方区域通过上衬板封堵,下方区域通过下衬板封堵,外侧通过整块的外侧板密闭。系统中该外侧板内侧具有垫片,所述外侧板通过外围设置的卡扣与主箱体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的封闭方案,可以达到风机和进风口处的三层封闭,有效的降低了工作噪音,也可以达到防灰尘,防腐蚀的目的, 垫片的增加可以进一步为主箱体的保护提供缓冲,卡扣结构的固定使得外板更加稳固。

此外,所述控制装置与落地式新风机一体设置,位于主箱体的外侧或者嵌置主箱体下方区域的内侧。 采用设置在外侧的控制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控制装置的电器部件收到灰尘的污染,而采用控制装置设置在主箱体下发区域内,下方区域的空气为净化后的空气,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占地,更能够解决防尘,防污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可以有效净化空气质量,杀灭细菌,并具有防冻,内外循环交替等优势,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易于实施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的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底座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底座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底座的侧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的未加侧盖主箱体的正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带有上、下次衬板的主箱体的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主箱体侧盖的外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主箱体侧盖的侧面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主箱体侧盖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的送风通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的回风通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控制装置的构成图和原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中采用另外一款电动风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10,其具有两个进风口,一个进风口连接室外,另一个进风口连接室内,两个进风口根据温度及温差的设定,而单个工作或交替工作,以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同时,又能保证室内温度的均衡。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落地式新风机10的外形图,其中,所述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10包含底座11及主箱体12,所述底座11和主箱体12分体设置,可以拆分,主箱体12外侧设置有控制装置50,主箱体12的上方设置两个进风口:第一进风口124和第二进风口125。

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为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10底座11部分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底座11具有分风箱110和位于分风箱110上方的防护垫117,所述分风箱110具有入风口111和至少二个以上的分风口,本案中显示了五个分风口112至117。底座11一般具有两种规格,一种适用于有地暖房屋的较高规格,另一种适用于无地暖房屋的较低规格。

如图7所示,其为主箱体的结构示意图,该主箱体12分为三个区域,下方区域设置有风机121,上方区域为进风口端,中间区域为滤网安放的区域。其中,所述风机121的排风口1210与上述分风箱110的入风口111相连。所述风机121上方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122,所述紫外线杀菌灯122上方设置有滤网组合123,所述滤网组合123上方设置第一进风口124和第二进风口125,风机121开启后,大力吸入空气,通过滤网组合123后,再将进风通过风机排风口1210送入底座的分风箱110,请同时结合图13,该第一进风口124连接室外进风通道40。所述滤网组合123包含活性炭滤网1231、初效滤网1232及高效滤网1233。

所述第一进风口124和第二进风口125内设置有与控制装置50连接的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用以控制进风口的开启,风速和风量。如图7所示,第一电动风阀127和第二电动风阀128为圆筒形,以利于大面积的导入进风。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风阀,如图15和图16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风机的体积,使用了合页式风阀,该第一进风口124和第二进风口125分别设置有第一合页式风阀127’和第二合页式风阀128’。

无论采用哪种风阀,所述第一电动风阀127和第二电动风阀128下方的腔室内设置有进风温度传感器126。

如图8所示,所述以滤网组合(123)为分界,主箱体12的上方区域通过上衬板131封堵,下方区域通过下衬板132封堵,中间滤网区域外露,方面周期性更换滤网和检查紫外线灯的工作状况。

如图9至图11所示,还还包含外侧板130,其为整块的设计,用于封堵整个主箱体,侧板130内侧即与主箱体内部对应的一侧具有垫片133。所述外侧板130通过外围设置的卡扣134与主箱体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的封闭方案,可以达到风机和进风口处的三层封闭,有效的降低了工作噪音,也可以达到防灰尘,防腐蚀的目的。

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是在本分体式落地式新风机基础上使用的新风系统,除上述新风机10外,还包含新风输送管道20,室内气体回收管道30,室外进风通道40,及设置在每个房间口的泄压风阀60。落地式新风机10设置于阳台或靠近室外的区域,并通过新风输送管道20将落地式新风机10处理后的气体送至屋内的各个房间,为了平衡各个房间的压力,每个房间的门楣或单独开辟区域设置有风阀40。所述落地式新风机10还连接有室内气体回收管道30,用于抽取室内空气,对室内空气进行空气处理。其中,所述新风输送管道20设置于每个房间的地板或地暖装置下,通过外露的出风口201向每个房间输送净化后的气体。

本系统还包含有控制装置50,如图14所示,该控制装置50包含室内温度获取模块51,室外温度获取模块52,温度比较模块53,模式设定模块54,外循环模块55,内循环模块56。

上述进风温度传感器126与上述控制装置50的室外温度获取模块52相连接;室内设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70,该室内温度传感器70与上述控制装置50的室内温度获取模块51相连接。

所述温度比较模块53比较室内温度获取模块51获取的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获取模块52获取的室外温度,并将结果传递至模式设定模块54,并通过模式设定模块54启动外循环模块55和/或内循环模块56;所述外循环模块55中包含第一时长设定模块T1;所述内循环模块56中包含第二时长设定模块T2。

室内温度获取模块51获得室内温度为C1,室外温度获取模块52获得室外温度为C2,温度比较模块53比较C1和C2的差值,当|C1-C2|>C4(如:15℃),温差过大,即室外温度过冷或过热的时候,模式设定模块54启动内循环模块55,再启动外循环模块54,即:先进行较长时间的内循环净化,再启动较短时间的外循环净化,交替进行。当温差不大的时候,模式设定模块54启动外循环模块54。

当C2< C3(如:-5℃),即:当室外温度低于某个低温值时,需要对设备进行保护,模式设定模块54接收到温度比较模块53的数据后,启动较长时间内循环模块55,再启动较短时间外循环模块54。

所述控制装置50与落地式新风机10一体设置,其可以设置在主箱体的外侧,如图7所示,还可以内嵌在主箱体内,尤其是主箱体的下方区域,既可以保证占用面积小,也可以保证美观。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简洁,使用方便,易于制造。于是,依法提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本实用新型以上的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