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25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坐在电脑前工作和娱乐的时间逐渐增多,长时间的静坐会导致身体多种疾病的产生,特别是颈椎病或肩周炎。针对上述的问题,现在市场上涌现很多助于缓解颈部或肩部疲劳的按摩器。但是,现有的颈部按摩器和肩部按摩器都是分开设计,消费者要兼顾颈部和肩部的话就要买两套按摩器,增加了消费支出。同时,现有的颈部或肩部按摩器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好固定,容易移位或脱落。还有,携带不方便,限制了利用空余时间(比如坐地铁、公交车、散步)对颈部或肩部的按摩。

有必要考虑设计一种便携式的、可以穿戴在身上的按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包括气囊,固定于气囊的颈按摩部与肩按摩部;所述气囊为U形结构;所述肩按摩部设于U形气囊的底侧,所述颈按摩部设于U形气囊的内凹侧面;所述颈按摩部与肩按摩部设有若干个振动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固定于气囊底部的背带;所述背带设有卡扣;还包括联接于气囊外凸侧面的手动气泵。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手动气泵包括材质为柔性材料的按压部,设于按压部一端的进气阀,及设于按压部另一端的出气阀;所述按压部设有进气阀的一端通过设有的延伸部固定联接于气囊外侧,所述按压部设有出气阀的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管接部与气囊的内腔管路联接;所述按压部向内挤压时,出气阀打开,向气囊充气;按压部向外恢复原型时,进气阀打开,外界的空气被吸入气囊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气阀包括固定于延伸部上为带有通气孔的管状支架,铰接于管状支架并近于按压部侧的气门;所述的出气阀包括固定于管接部上为带有通气孔的管状支架,铰接于管状支架并近于气囊内腔的气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颈按摩部柔性联接或铰接于U形气囊内凹侧面的底边或顶边;所述颈按摩部与气囊贴合处设有魔术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气囊还设有用于放气的放气阀。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肩按摩部设有与人体肩部相匹配的肩凹槽部;所述颈按摩部设有与人体颈部相匹配的颈凹槽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通过将颈按摩部与肩按摩部整合在一个可折叠的气囊上,并且气囊上设有用于在按摩时穿戴在身上的背带,与现有的按摩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多样化,固定方便,不易脱落,携带方便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实施例的去掉背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实施例的肩按摩部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实施例的颈按摩部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实施例的手动泵的局部放大图及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 气囊 11 放气阀

12 内腔 13 柔性布料

20 手动气泵 21 按压部

22 进气阀 221 进气门

222 进气支架 23 出气阀

231 出气门 232 出气支架

24 延伸部 25 进气腔

26 进气口 27 出气腔

28 管接部 30 背带

31 卡扣 41 肩按摩部

410 振动头 411 固定座

412 固定座 42 颈按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3所示,一种便携式穿戴按摩装置,包括气囊10,与气囊10联通且固定在气囊10外凸侧面的手动气泵20,固定于气囊10上用于穿戴在使用者身体上的背带30,及固定在气囊10底部的肩按摩部41和设在气囊10内凹侧面的颈按摩部42。气囊10成弧状结构(优选的,气囊为U形结构),便于卡在脖子上,内部为内腔12,用于充入空气。气囊10设有用于给气囊内腔12充入空气的手动气泵,在使用时通过手动气泵20向气囊10内腔12打气;也设有放气阀11,用于将气囊10里的空气放掉,放掉气体的气囊10可折叠起来便于携带。

图4-6所示,气囊10底侧与人体肩部接触处对称设有两个肩按摩部41,U形气囊10内凹侧面与人体颈部接触处设有一个颈按摩部42。肩按摩部41和颈按部42按照人体形态学设计,使按摩部紧贴于肩部和颈部,让按摩效果更加明显。肩按摩部41呈凹槽状,半包围在人体的肩部,使肩部按摩范围增大。颈按摩部42为弧状形,环绕颈部外侧,同样也使按摩范围增大。肩按摩部41和颈按摩部42包括由记忆材料做成的固定座411(412),固定座411(412)与人体接触面设有若干个独立控制的振动头410,及粘合在固定座411(412)外表面的植绒层。表面设有的植绒层,与人体接触处更具有舒适感。

振动头410为常规振动头,用的是小电机带动偏心轮,通过电机转速的变化和偏心轮的转动,产生连续不断的振动,从而达到按摩效果。用记忆材料作为固定座411(412)的材质,可以随意变形并且还能保持变性后的形状,这样适合不同人群需求。上述的记忆材料最好为记忆棉。用于按摩用的若干个振动头410,按照人体形态学分布,并且各个振动头410单独与设有的控制单元电性相连,可以控制单个振动头410单独振动,也可以控制多个振动头410同时振动,互相之间振动不受影响。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座411(412)也可以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制成。

具体的,肩按摩部41设有3-6个振动头410,颈按摩部42设有3-8个振动头410。

颈按摩部42与肩按摩部41在设计上有区别之处,肩按摩部41直接固定安装在U形气囊10与肩膀接触处,颈按摩部42铰接于U形气囊10弯曲部内侧,并靠近人体的颈部。颈按摩部42通过柔性布料13(或柔性塑胶)缝合与气囊10的底部,使颈按摩部42能自由翻动。在使用的时候,将颈按摩部42翻转起来,贴合于气囊10内壁,使振动头410贴合于人体的颈部;在不使用的时候,把气囊10内的空气放掉,把颈按摩部42翻转至气囊10的肩按摩部41一侧,便于折叠和携带。

具体的,颈按摩部42远离人体颈部一端与气囊10弯曲部表面贴合处设有魔术贴,能使颈按摩部42在工作时避免抖动导致移位。

图7所示,设于气囊10外凸侧面部的手动气泵20包括用于吸入空气并挤进气囊10的按压部21,设于按压部21一端的进气阀22,及设于按压部21另一端端的出气阀23。按压部21两端设有两个用于将按压部21固定于气囊的延伸部24和管接部28,其中延伸部24设有与按压部21联通的进气腔25,内设有上述的进气阀22,并且与进气腔25联通的进气口26联接;另外,管接部28设有将按压部21和气囊10的内腔12联通的出气腔27,出气腔27内侧设有出气阀23。

进气阀22包括套合在延伸部24的进气腔25内壁的带通气孔的管状进气支架222,及活动安装在支架的近于按压部21一端的进气门221。进气支架222上设有进气孔,进气门221覆盖于进气孔一侧。按压部21按下时,进气门221关闭;松开按压部21时,进气门221打开吸气。

出气阀23包括套合在延伸部24的出气腔27内壁的带通气孔的管状出气支架232,及活动安装在支架的远离按压部21一端的出气门231。出气支架232上设有出气孔,出气门231覆盖于出气孔一侧。按压部21向气囊10打气时,出气门231打开通气;松开按压部21时,出气门221关闭。

具体的,按压部21为柔性材料做成的囊状结构的腔体。向按压部21挤压一次,就向气囊10充气一次;挤压后,按压部21由于形变力变回原形并从进气腔25吸气,按压部21存储气体等待下一次挤压充气。手动气泵20方便随时向气囊10充气,达到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来按摩,灵活性强。

气囊10外侧设有的背带30穿戴式的固定在身上,背带30具有一定的弹性。背带30上还设有卡扣31,便于穿戴。

按摩装置还设有控制电路,除了上述的控制单元外还设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可以是内置电池,也可以是通过数据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外部电源可以是充电宝等。充电宝给按摩装置提供电源,让携带更加方便,随时都可以享受按摩。

于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设有通讯模块,与下载于手机上的APP相匹配,可以在手机上控制按摩装置,方便性更高,可操作性更强。

于其他实施例中,振动头410可替换为机械按摩头,(机械按摩头,是一种双叉形或三叉型,又或四叉型的按摩棒,在电机带动下产生运动,作用于人体上以达到按摩效果)增加按摩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按摩装置,通过将颈按摩部与肩按摩部整合在一个可折叠的气囊上,并且气囊上设有用于在按摩时穿戴在身上的背带,与现有的按摩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多样化,固定方便,不易脱落,携带方便等优点。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