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颞肌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101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颞肌剥离器。



背景技术:

颅骨膜是颅骨表面所被覆的结缔组织包膜,在颅骨缝或骨性突起和肌腱膜附着部位,非常致密的附着在颅骨上,在进行颅骨或开颅手术时,需要用剥离器对颅骨膜进行剥离,颅骨膜不易剥离。且开颅手术经常会涉及颞肌的处理,目前临床上对颞肌进行处理时,通常使用单极电刀,但是单极电刀使用时产生的电流生热,容易对颞肌造成不可修复的热损伤,对神经、血管及肌肉不可逆的损伤,造成病人出现咬啮无力、脸部变形不对称等表现。

另外,现有剥离器手柄较滑,不易抓附,且手柄与杆体之间相对比较长,操作时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颞肌剥离器,所述颞肌剥离器包括剥离头、杆体、手柄,所述剥离头与所述杆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剥离头前端呈扁平状,且扁平处一侧设置有刀刃,所述手柄上套设有多个圆弧形凸起,所述手柄的中间大,两端小,所述手柄的截面为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手柄中空或实体。

进一步,所述剥离头包括剥离本体、剥离前端、刀刃,所述剥离本体与所述剥离前端平滑连接,所述剥离前端与所述刀刃平滑连接。

进一步,所述颞肌剥离器的刀刃形状为圆弧形。

进一步,所述颞肌剥离器的刀刃长度为5mm-30mm。

进一步,所述手柄与杆体的长度比例为1.5~3:1。

进一步,所述刀刃设置在所述相接处的左侧或右侧。

进一步,所述剥离头、杆体的材料为不锈钢或脱磁硬质金属材料。

进一步,所述手柄的材料为金属。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所述剥离头前端一侧设置有刀刃,便于组织的切割与分离,避免了因剥离器产生的颞肌热损伤。

(2)所述手柄上设置有圆弧形凸起,使颞肌剥离器便于抓附,提高了手与手柄间的摩擦力。

(3)所述手柄与所述杆体的比例确定,相对较短,提高了操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颞肌剥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剥离头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颞肌剥离器1,如图1所示,所述颞肌剥离器1包括剥离头11、杆体12、手柄13,所述剥离头11与所述杆体1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杆体12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13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剥离头11包括剥离本体111、剥离前端112、刀刃113,所述剥离本体111与所述剥离前端112平滑连接,所述剥离前端112宽而扁平,即所述剥离前端112呈扁平状,且扁平处一侧设置有刀刃113,所述剥离前端112与所述刀刃113平滑连接,所述刀刃113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颞肌剥离器1的刀刃113的长度为5mm-30mm,所述刀刃113设置在所述相接处的左侧或右侧,

所述手柄13上设置有多个圆弧形凸起131,所述手柄13的中间大,两端小,所述手柄的截面为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手柄13中空或实体。所述手柄13与所述杆体12的长度比例为1.5~3:1。

所述剥离头11和所述杆体12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手柄13的材料为金属,所述杆体12和所述手柄13可拆卸连接,而且便于及时更换用钝或部分损坏的剥离器头。

本实用新型剥离头前端112一侧设置有刀刃113,所述刀刃113便于组织的切割与分离,通过在手柄13上设置圆弧形凸起131,使得颞肌剥离器1便于抓附,提高了手与手柄13间的摩擦力,所述手柄13与所述杆体12比例确定,相对较短,提高了开颅手术对颞肌剥离操作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