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运动器械以及辅助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394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四肢运动器械以及辅助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肢运动器械以及辅助环。



背景技术:

长期卧病在床或是长年瘫痪在床的病人几乎没有机会做一些肢体锻炼,虽然所处的护理床具有舒展、起背等功能,但仍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而且长期的躺在病床上,会引发患者其他疾病的发生,例如:导致患者血液流通不畅,易形成血栓;患者运动量少,能量消耗小,易引发肥胖症;关节活动频率低,容易引起骨质病变,肌肉萎缩。因此,适当的运动对人体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对于长期卧病在床或是长年瘫痪在床的病人,即使少量的运动也是极为困难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肢运动器械以及辅助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四肢不便者以及瘫痪病人肢体锻炼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肢运动器械,包括支架、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吊环与所述第一滑轮连接,所述第二吊环与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转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吊环和所述第二吊环运动。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固定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杆的两端,且其下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支架主要支撑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驱动装置,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所述支架还包括锁紧旋扣;所述锁紧旋扣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分别连接所述横杆的连接处。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连接处使用锁紧旋扣可实现支架的固定、拆卸,同时可以调整支架的宽度、角度等。

进一步,所述横杆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连接的长方体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连接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连接于所述长方体部的两端。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长方体部作为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载体,用以安装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圆柱部作为长方体部的载体,与长方体部共同组成横杆;圆柱部与长方体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同时为动连接,长方体部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为了方便安装、拆卸、更换与使用。

进一步,所述横杆还包括条形通孔、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条形通孔贯穿所述长方体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长度方向和所述长方体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条形通孔前后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通过各自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均放置在条形通孔中,其滑轮的旋转轴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中,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可在条形通孔的宽度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分别由两根直径不同的小竖杆与大竖杆组成,所述小竖杆套接于所述大竖杆内壁。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套接在一起的大竖杆和小竖杆可通过套接部的长度在调整横杆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的旋转轴包括与滑轮连接的旋转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连接的卡接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卡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通过所述卡接部固定于所述横杆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卡接部将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固定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固定部与旋转部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接部连接所述旋转部的一端设置为扁平状。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扁平状的卡接部与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之间为面接触,固定性能好,保证了卡接部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驱动所述第一滑轮双向旋转;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第二滑轮双向旋转。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马达的正反转带动滑轮正反转,实现了吊环的上提和下放的运动,进而达到帮助患者运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辅助环,用于根据上述所述的四肢运动器械,包括缠绕层、上粘结层和下粘结层;所述上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缠绕层上表面左侧边缘处,所述下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缠绕层下表面;所述上粘结层与所述下粘结层能够通过所述缠绕层粘结。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在患者进行某些运动时,可将该辅助环缠绕在患者关节处,可减小患者关节处的弯曲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四肢运动器械主要包括支架、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驱动装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主要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吊环与第一滑轮连接,第二吊环与第二滑轮连接,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可分别放置患者的手臂或是腿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转动,分别带动第一吊环与第二吊环运动,进而带动患者手臂或是腿部运动。辅助环可缠绕在患者肘部关节或者膝关节处,减小患者关节的弯曲度。整个四肢运动器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吊环、滑轮与驱动装置的组合,实现了帮助四肢不便者以及瘫痪病人运动的目的,同时辅助环能够辅佐四肢运动器械,以达到更好的质量效果,进而满足了人们的现实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肢运动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导槽与卡接部连接处横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支架; 20-第一滑轮; 30-第二滑轮;

40-第一吊环; 50-第二吊环; 60-限位壳;

70-旋转轴; 80-滑轮本体; 90-吊装绳;

100-辅助环;

101-横杆; 102-第一竖杆; 103-第二竖杆;

104-固定部; 105-锁紧旋扣;

701-旋转部; 702-卡接部;

1011-长方体部; 1012-圆柱部; 1013-条形通孔;

1014-第一导槽;

1021-小竖杆; 1022-大竖杆; 1023-旋转扣;

1041-上板; 1042-下板; 1043-螺柱;

1044-紧定螺母; 1045-旋螺母;

1001-缠绕层; 1002-上粘结层; 1003-下粘结层;

1014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肢运动器械,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肢运动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导槽与卡接部连接处横截面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四肢运动器械的主要结构支架10、第一滑轮20、第二滑轮30、第一吊环40、第二吊环50和驱动装置。具体地,第一滑轮20、第二滑轮30和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10上;第一吊环40与第一滑轮20连接,第二吊环50与第二滑轮30连接;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滑轮20与第二滑轮30转动,分别带动第一吊环40和第二吊环50运动。

在现有技术中,长期卧病在床或是长年瘫痪在床的病人几乎没有机会做一些肢体锻炼,虽然所处的护理床具有舒展、起背等功能,但仍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而且长期的躺在病床上,会引发患者其他疾病的发生,例如:导致患者血液流通不畅,易形成血栓;患者运动量少,能量消耗小,易引发肥胖症;关节活动频率低,容易引起骨质病变,肌肉萎缩。因此,适当的运动对人体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对于长期卧病在床或是长年瘫痪在床的病人,即使少量的运动也是极为困难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四肢运动器械主要包括支架10、第一滑轮20、第二滑轮30、第一吊环40、第二吊环50和驱动装置,第一滑轮20、第二滑轮30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支架10上,支架10主要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吊环40与第一滑轮20连接,第二吊环50与第二滑轮30连接,第一吊环40和第二吊环50可分别放置患者的手部或是腿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滑轮20与第二滑轮30转动,分别带动第一吊环40与第二吊环50运动,进而带动患者手部或是腿部运动。其中,滑轮为匀速运动,保证了该器械的稳定性,同时滑轮的匀速运动对患者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吊环与滑轮之间可以通过吊装绳90连接。具体的,吊装绳90放置于滑轮的凹槽内,在滑轮两端面边缘处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壳60,用以限制吊装绳90在工作过程中沿其滑轮凹槽左右摇摆以至于越出滑轮凹槽,进而破坏该器械的正常运行。在限位壳60上设置有吊装绳90出口,同时也保证了吊装绳90的正常工作。其中吊装绳90由柔软、韧性好、不易断的材料制成,例如加密尼龙。吊装绳90连接吊环的一端设置为活结,便于调节吊装绳90的长度。吊环套于患者手部或脚部,也应由柔软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减少因患者自身重力造成吊环对患者手部与脚部的挤压作用,其中,吊环的直径可通过患者的需求来调节大小。在该器械工作的时候,还可以加以辅助设备,例如肘环、膝环,在患者进行某些运动时,可减小患者膝盖或是手肘部的弯曲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支架10包括横杆101、第一竖杆102、第二竖杆103和固定部104;第一竖杆102和第二竖杆103上端分别连接于横杆101的两端,且其下端连接于固定部104。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主要用以支撑第一滑轮20、第二滑轮30、第一吊环40、第二吊环50和驱动装置,并将其固定在针对使用时的适当位置,例如护理床的两侧等。支架10主要由一个横杆101、两个竖杆——即第一竖杆102和第二竖杆103、固定部104组成,第一竖杆102和第二竖杆103相同,分别连接于横杆101的两端,支撑横杆101,且在其远离横杆101的一端分别连接固定部104,固定部104用于固定支架10。其中,固定部104由分别连接第一竖杆102的和第二竖杆1023的四块平板组成,其中一边包括两块平板。两块平板上下设置,中间通过螺柱1043连接,在上板1041的上表面设置有紧定螺母1044,用于限制上板1041沿螺柱1043上下的运动;在下板1042的下表面设置有一个旋螺母1045,用于限制下板1042沿螺柱1043上下的运动。其中,紧定螺母1044通过螺柱1043直接固定在上板1041的上表面。当需要将该装置固定在床边时,将床沿放置于两块板之间,确定好角度、位置后,旋转旋螺母1045,使下板1042逐渐靠近床沿的下表面,直至不能旋转为止。该固定部104稳定性能好,固定性强。

由上述组成的支架10,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方便安装、拆卸。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支架10还包括锁紧旋扣105;锁紧旋扣105设置在第一竖杆102和第二竖杆103分别连接横杆101的连接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竖杆102和第二竖杆103分别连接横杆101两端的连接处分别设置一个锁紧旋扣105,通过该锁紧旋扣105将第一竖杆102、第二竖杆103分别与横杆101连接,实现了支架10的安装与拆卸。锁紧旋扣105使用方便,锁紧时稳定性好。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横杆101包括与第一滑轮20、第二滑轮30连接的长方体部1011,以及分别与第一竖杆102、第二竖杆103连接的圆柱部1012;圆柱部1012连接于长方体部101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长方体部1011作为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的载体,用以连接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圆柱部1012作为长方体部1011的载体,与长方体部1011共同组成横杆101,并通过圆柱部1012将横杆101与第一竖杆102和第二竖杆103的连接,共同组成支架10的一部分。圆柱部1012与长方体部10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同时为动连接,为了方便安装、拆卸、更换与使用。同时,长方体部1011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自由旋转,调整第一滑轮20与第二滑轮30的角度,更便于该器械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横杆101还包括条形通孔1013、第一导槽1014和第二导槽(未标注);条形通孔1013贯穿长方体部10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长度方向和长方体部1011的长度方向平行;条形通孔1013前后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槽1014和第二导槽,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通过各自的旋转轴70设置在第一导槽1014和第二导槽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均放置在条形通孔1013中,其滑轮的旋转轴70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槽1014和第二导槽中,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可沿条形通孔1013的宽度方向自由移动,调整角度,同时又能够沿第一导槽1014和第二导槽长度方向移动,调节两滑轮之间的间距,满足了患者现实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竖杆102和第二竖杆103均分别由两根直径不同的小竖杆1021与大竖杆1022组成,小竖杆1021套接于大竖杆1022内壁。在本实施例中,小竖杆1021套接于大竖杆1022的内壁,两者之间能够通过调节套接部的伸缩量来调节支架10的高度,对其使用位置限制减小,方便该运动器械的使用。

进一步的,在大竖杆1022与小竖杆1021的套接部可设置旋转扣1023。旋转扣1023主要起到固定大竖杆1022与小竖杆1021的作用,当支架10调整到一定的高度后,拧紧旋转扣1023,固定大竖杆1022与小竖杆1021的连接处,防止其松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的旋转轴70包括与滑轮连接的旋转部701,以及分别与第一导槽1014和第二导槽连接的卡接部702;旋转部701与卡接部702可拆卸连接;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通过卡接部702固定于横杆10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轮20与第二滑轮30结构一样,均包括滑轮本体80和旋转轴70,旋转轴70又包括与滑轮连接的旋转部701,以及与设置于长方体部1011的第一导槽1014、第二导槽连接的卡接部702。旋转部701直接与滑轮本体80连接,卡接部702与旋转部701为可拆卸连接,卡接部702分别连接在旋转部701的两端,通过与第一导槽1014和第二导槽连接,将滑轮本体80与旋转部701一同固定在横杆101上。滑轮本体80可通过卡接部702沿第一导槽1014与第二导槽的长度方向移动,调整第一滑轮20与第二滑轮30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卡接部702连接旋转部701的一端设置为扁平状。在本实施例中,扁平状的卡接部702与第一导槽1014和第二导槽之间为面接触,固定性能好,保证了卡接部702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第一滑轮20与第二滑轮30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在第一导槽1014与第二导槽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10141。在该器械工作时,滑轮的卡接部702固定于相对应的凸起10141内;当该器械停止工作时,因为上下凸起10141与卡接部702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间,所以卡接部702能够手动转出相对应的凸起10141,并沿第一导槽1014与第二导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便于调节两滑轮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未标注)和第二马达(未标注);第一马达驱动第一滑轮20双向旋转;第二马达驱动第二滑轮30双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马达的正反转带动滑轮正反转,吊环在滑轮的驱动下,可实现一升一降的交替拉动,进而达到帮助患者运动的目的。其中,吊环升降的速度、高度、频率均可通过人为控制调节。

具体的,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均通过马达支架设置在长方体部1011上,再分别连接一个主动轮;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两个端面中心位置均设置环形凸起,滑轮的旋转轴70穿过该环形凸起,并在其中一侧的环形凸起外侧设置一个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马达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驱动滑轮转动。其中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均为可逆马达,能够实现正反转,进而驱动第一滑轮20和第二滑轮30正反转。

驱动装置设置在一个保护盒内,在保护盒内还设置有控制模块,在保护盒的外侧面设置有一个控制面板。驱动装置、控制模块与控制面板均电连接。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包括开启、关闭、暂停、速度调节按钮,还包括调节吊装绳90上升高度的档位设置按钮,档位设置按钮包括六个档位,以15cm起始,每5cm增加,依次15cm、20cm、25cm、30cm、35cm、40cm。能够通过现实需求调节档位设置按钮,使正、反转的滑轮带动吊装绳90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吊环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辅助环100,如图4所示,用于根据上述所述的四肢运动器械,包括缠绕层1001、上粘结层1002和下粘结层1003;上粘结层1002设置于缠绕层1001上表面左侧边缘处,下粘结层1003设置于缠绕层1001下表面;上粘结层1002与下粘结层1003能够通过缠绕层1001粘结。其中,缠绕层1001由硬质材料制成,且宽度大约为10cm。在本实施例中,该辅助环100可分为膝环和肘环,在患者进行某些运动时,可将该辅助环100缠绕在患者肘部关节或是膝关节处,用以减小患者关节处的弯曲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安装完成该器械后,调整支架10,确定器械高度,该器械可完成以下四个运动动作:

1、抬腿运动。将患者双腿伸直,平躺于床上,将该器械固定在膝盖较靠上的位置,调整吊装绳90的长度,使得吊环恰好套在患者脚腕处,将膝环套在患者的膝盖处。其中,为减少患者脚腕处的不适感,可事先戴好护踝。打开驱动装置的电源开关,调节档位设置按钮至所需高度后,点击开启按钮,是器械开始运作,完成腿部的抬起、下降运动,打开患者大腿根部髋关节,促使患者腿部活动,进而使患者体内血液流动更顺畅。其中,为保证长方体部1011工作顺畅,可分别进行其中一条腿的抬腿运动。例如,先使左腿运动,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待左腿放下后,再换做右腿抬起,如此交替运动,改善了因两条腿同时交替抬起时对长方体部1011施加载荷不均匀,以致在长方体部1011上产生扭矩,进而破坏长方体部1011。

2、膝关节运动。保持患者成坐起状态,双腿自然下垂。将该器械固定在小腿前方适当位置,吊环套于患者脚腕(可事先戴好护踝)。打开驱动装置的电源开关,调节档位设置按钮至所需高度后,点击开启按钮,使器械开始运作。患者可在器械的带动下,实现左右交替摆腿运动,打开膝关节,放松身体。

3、抬手运动。患者躺于护理床上,将护理床起背放置,保证患者成坐起状态。使患者双臂自然下垂,将该器械固定于靠近身体前部的适当位置,吊环套接于手腕(可事先戴好护腕),同时将肘环套于患者肘部。打开驱动装置的电源开关,调节档位设置按钮至所需高度。例如,需要将手臂抬高20cm,点击控制面板上20cm的档位设置按钮,而后点击开启按钮,使器械开始运作。在器械的带动下,使患者完成手臂的左右交替抬起,活动患者肩关节。

4、肘关节运动。保持患者平躺与床上,打开双臂,并使肘部弯曲,双手握拳放于胸前,将该器械固定于床头位置,吊环套于手腕(可事先戴好护腕)。打开驱动装置的电源开关,调节档位设置按钮至所需高度,而后点击开启按钮,使器械开始运作。在器械的带动下使患者做出类似于出拳的动作,可活动肘关节与肩关节。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控制面板上除了上述所述按钮,还设置有三个运动按钮,分别为交替按钮、同步按钮和异步按钮。其中,交替按钮的工作原理为:当第一滑轮20带动第一吊环40上升、下降后,第二滑轮30带动第二吊环50上升、下降,如此交替运动。同步按钮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滑轮20与第二滑轮30可同时运动,即第一滑轮20带动第一吊环40、第二滑轮30带动第二吊环50同时上升或下降。异步按钮的工作原理为:当第一滑轮20带动第一吊环40上升时,第二滑轮30带动第二吊环50下降。以上三个按钮可根据患者需求来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抬腿运动更适合选择交替按钮。

另外,当点击暂停按钮后,可保持吊环现有状态,此功能更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抬起腿部的患者。需要说明的是,此器械不仅仅只适用于上述运动,也可根据患者自身需要进行其他运动,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现实需求选择运动按钮。

例如,当患者做左抬腿运动时,左腿连接第一吊环40,通过点击交替按钮,先由第一滑轮20带动患者左腿做抬起、下降,之后第二滑轮30通过第二吊环50带动患者右腿抬起、下降,如此交替。

又如,当患者做抬手运动时,将患者手臂分别连接第一吊环40与第二吊环50,点击同步按钮,第一滑轮20与第二滑轮30同时带动患者手臂做上升、下降运动。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不仅仅限制于同步按钮一种运动模式,可以根据患者要求选择异步按钮或是交替按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