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颈椎理疗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279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颈椎理疗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腰颈椎理疗工具。



背景技术:

颈椎病、腰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它虽然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但其疼痛难以忍受,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颈椎病、腰椎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增生的骨质将颈椎、腰椎附近的神经进行压迫,神经压迫造成人们的痛感。

传统理疗方法多采用牵引、按摩、手术,但牵引、按摩疗效太慢,理疗周期长。而手术对人体生理的破坏性大,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而且存在风险大,易留后遗症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尚未出现一种疗效快,痛苦少的理疗手段或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理疗颈椎腰椎,且疗效快、痛苦少的专用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腰颈椎理疗工具,包括一条状形的板体,该板体的一端为受敲击端,另一端为压迫端,该压迫端的上下两面呈斜面向压迫端的端部倾斜靠拢设置,该压迫端的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圆角。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板体的中部还设置有握持槽,该握持槽包括于板体中部的上表面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面和下表面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面互相凹陷而成。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二凹面靠近压迫端的末端形成有垂直于板体下表面凸起的抵靠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板体的握持槽与受敲击端之间的距离为8~15cm,握持槽与压迫端之间的距离为2~5cm。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板体的宽度为2~3cm,厚度为0.8cm~1cm。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二凹面的凹陷深度比第一凹面的凹陷深度深0.1~0.2cm。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受敲击端设置有硬质层。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工具由竹子或木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采用这种工具,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由压迫端顶在病人的颈椎部或腰椎部的相关神经压迫与椎骨之间的位置,然后配合敲击部件如木锤,敲击工具板体的手敲击端,由老技师祖传手法来控制此敲击力道,敲击力道从轻到重,渐渐的使得受压迫的神经和椎骨分开,在理疗3-4个疗程之后能够使得骨质增生或错位的椎骨不再压迫神经,采用此工具,配合上专业技师祖传的敲击手法,能够使得患有颈椎、腰椎病的病人在不开刀、不吃药的条件上,轻松缓解颈椎病和腰椎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工具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工具正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工具作用对象的腰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图中,1、板体;11、压迫端;111、斜面;112、圆角;12、受敲击端;13、握持槽;131、第一凹面;132、第二凹面;14、抵靠部;2、脊椎体;3、髓核;31、增生髓核;4;神经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腰颈椎理疗工具,参见附图1和2,本实施例中此工具优选竹制材料,相比于木制材料更加经济环保。工具包括一大致呈矩形的板体1,板体1的一端为受敲击端12,另一端为作用于人体的压迫端11,其中的受敲击端12可以进行硬化处理,如火烤。压迫端11的上下两端面呈斜面111且分别向端部靠拢倾斜,并且压迫端11的两端还倒有圆角112,圆角112的半径范围为0.4-0.6cm,斜面111的设置,能够使得压迫力更加集中且减少受力面积,受力点更加集中,圆角112的设置,则能够减少当压迫端11作用在人体上时的伤害,避免压迫端11刺破皮肤。

为了更加方便对工具的掌控,在板体1的中部还设置有握持槽13,包括分别设置在板体1上下两面的第一凹面131和第二凹面132,在使用的时候由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按住第二凹面132和第一凹面131,并且第二凹面132的深度部第一凹面131要深0.1-0.2cm,这样深度差的设置更加方便人们手指对工具的拿捏掌控。且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对工具的掌控能力,在第二凹面132靠近压迫端11的末端形成有垂直于板体1下表面凸起的抵靠部14,抵靠部14朝向第二凹面132的一面设置有一弧面,当大拇指和食指捏在第二凹面132和第一凹面131上的时候,大拇指也会同时贴靠在抵靠部14的弧面上,使得大拇指更加舒适;抵靠部14背离第二凹面132的一面设置为具有一斜度的加强面,从而提高了抵靠部14反向抵抗大拇指施加在抵靠部14上的力,提高抵靠部14的结构牢固性。

具体在操作本工具的时候,结合附图3,为腰椎间盘突出示意图,其中处于两节脊椎体2之间的髓核3破裂形成了增生髓核31,将处于集椎体外部的神经根4部压住,造成了神经压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疼痛难忍。具有经验的颈椎、腰椎理疗师在找准神经受压迫位置之后,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工具的第二凹面132和第一凹面131,之后使得压迫端11顶住增生髓核31与神经根4的压迫位置,并且向捏住握持槽13的手指向下用力,使得力施加在抵靠部14上再将力施加到压迫端11上,使得工具的压迫端11静静顶在增生髓核31与神经根4的压迫位置不至于发生位置偏移;接着具有祖传手艺或者专业手法的理疗师或按摩师用上合适的力,拿木锤敲击工具的受敲击端12,增生髓核31与神经根4的压迫位置将受到从轻到重的振动,在经过3-4个疗程之后,受压迫的神经根4将偏移位置,从而脱离增生髓核31的压迫,重新恢复神经的通畅,接触和缓解原不适症状,在不打针,不吃药、无副作用的情况下就能有效的控制原不适的症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