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582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牵引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骨牵引器。



背景技术:

骨牵引器包括骨牵引针,股牵引针通过手摇钻或电钻旋入患者肢体上靠近骨折的部位以进行定位,其旋透双侧骨皮质后从另一侧刺破皮肤而穿出,然而伸出肢体的骨牵引针过于锋利,容易勾破衣物甚至刺伤自己和他人,为病人使用带来不便,现有技术一般将手术后的骨牵引针进行修剪,再将骨牵引针的尾部弯折并包裹针尖,但其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而且露出肢体的针尖长度也不易把握,针尖端的长度过长也需要裁剪,同时,外露的骨牵引针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偏移,不仅疼痛难忍,而且不利于伤病处的恢复,不能满足现代医疗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骨牵引器,该骨牵引器不仅使用和操作方便,而且安全性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牵引器,包括骨牵引针,还包括防护帽和固定套,固定套套于骨牵引针的尾部且紧贴肢体,防护帽套于骨牵引针的针尖外侧,防护帽内设有传动装置和刀具组件,传动装置带动刀具组件移动以切断骨牵引针,刀具组件包括刀片和夹持部,夹持部在刀片切断骨牵引针后夹紧骨牵引针。

进一步的,所述刀具组件还包括均与传动装置连接的三个刀座,三个刀座在骨牵引针周向上均匀分布,三个刀座上均设有所述刀片和夹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三个刀座上的夹持部在刀片切断骨牵引针时拼接形成夹持环,夹持环的内环直径小于或等于骨牵引针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为曲面结构,刀片的内侧面面向夹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帽设有贴合于肢体的贴合面,贴合面上设有供骨牵引针穿过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弹性密封圈,贴合面上设有一次性海绵垫。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与骨牵引针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套上设有吸附于肢体的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圈、中心齿轮、行星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中心齿轮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垂直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上设有沿骨牵引针径向设置的螺杆,螺杆与第二锥齿轮传动连接,螺杆连接于刀具组件并带动刀具组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帽还包括壳体,齿圈转动连接于壳体,齿圈的外径大于壳体的最大径向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帽外侧设有安装扳手,安装扳手上设有供齿圈伸入的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限位槽,齿圈外侧设有限位凸筋,安装扳手在限位凸筋卡入限位槽时带动齿圈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扳手外侧设有握持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首先,骨牵引针的针头通过防护帽的包裹,避免针尖外露刺伤病人或勾破衣物等,提高了骨牵引针使用安全性,同时固定套套于骨牵引针的尾部,避免骨牵引针插入肢体后其尾部外露,以防骨牵引针的尾部受到外力作用而错位,影响病人伤病处的恢复;其次,防护帽内设有刀具组件,插入肢体后的骨牵引针过长时,传动装置带动刀具组件切断骨牵引针,实现对骨牵引针两端的修剪,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同时防护帽在对针尖端完成剪切后直接套于修剪后的骨牵引针上,避免修剪后的端部外露;最后,刀片与夹持部随着传动装置径向移动,夹持部在刀片切断骨牵引针后直接夹紧骨牵引针,实现防护帽固定于骨牵引针上,则整个防护帽对骨牵引针的切断和固定操作一步到位,简单方便。

2、刀座的设置不仅便于夹持部与刀片的安装,而且连接强度高,保证夹持部具有足够的夹持力,三个刀座均匀分布于骨牵引针的周向,使三个夹持部和三个刀片同步运动,保证切削率和夹持稳定性。

3、通过形成的夹持环夹紧骨牵引针,保证骨牵引针周向上各处的夹持力相等,稳定的夹紧骨牵引针的端部。刀片为曲面结构,则刀片上的刀刃为向骨牵引针方向弯曲的曲线结构,增大每个刀片在骨牵引针上的作用面积,提高切削效率。

4、通孔内设有弹性密封圈,不仅提高了防护帽与骨牵引针连接的稳定性,而且避免病人使用过程中水渍通过通孔渗入防护帽内部,污染传动装置的工作环境,影响正常传动,贴合面的边缘设有一次性海绵垫,避免肢体直接与贴合面接触,不仅更加卫生,保证整个防护帽可以重复使用,而且提高使用舒适度,避免贴合面磨损皮肤。

5、吸盘提高固定套与肢体的贴合度,避免外力作用于固定套时使固定套移位,保证骨牵引针在肢体内的相对位置,促进伤病处的骨头快速愈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骨牵引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防护帽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刀座、刀片和夹持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安装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牵引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骨牵引针1、防护帽2和固定套3,固定套3套于骨牵引针1的尾部且紧贴肢体,防护帽2套于骨牵引针1的针尖外侧,防护帽2内设有传动装置和刀具组件4,传动装置带动刀具组件4移动以切断骨牵引针1,刀具组件4包括刀片41和夹持部42,夹持部42在刀片41切断骨牵引针1后夹紧骨牵引针1。

首先,骨牵引针1的针头通过防护帽2的包裹,避免针尖外露刺伤病人或勾破衣物等,提高了骨牵引针1使用安全性,同时固定套3套于骨牵引针1的尾部,避免骨牵引针1插入肢体后其尾部外露,以防骨牵引针1的尾部受到外力作用而错位,影响病人伤病处的恢复;其次,防护帽2内设有刀具组件4,在骨牵引针1过长时,传动装置带动刀具组件4切断骨牵引针1,实现对骨牵引针两端的修剪,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同时防护帽2在对针尖端完成剪切后可直接套于修剪后的骨牵引针1上,避免修剪后的针尖外露;最后,刀片41与夹持部42随着传动装置径向移动,夹持部42在刀片41切断骨牵引针1后夹紧骨牵引针1,实现防护帽2固定于骨牵引针1上,则整个防护帽2对骨牵引针1的切断和固定操作一步到位,简单方便。

刀具组件4还包括均与传动装置连接的三个刀座43,三个刀座43在骨牵引针1周向上均匀分布,三个刀座43上均设有所述刀片41和夹持部42。刀座43的设置不仅便于夹持部42与刀片41的安装,而且连接强度高,保证夹持部42具有足够的夹持力,三个刀座43均匀分布于骨牵引针1的周向,使三个夹持部42和三个刀片41同步运动,保证切削效率和夹持稳定性。

三个刀座43上的夹持部42在刀片41切断骨牵引针1时拼接形成夹持环,夹持环的内环直径小于骨牵引针1的直径。通过形成的夹持环夹紧骨牵引针1的外侧,保证骨牵引针1周向上各处的夹持力相等,稳定的夹紧骨牵引针1的端部。刀片41为曲面结构,夹持部42位于刀片41的内侧,则刀片41上的刀刃为向骨牵引针1弯曲的曲线结构,增大每个刀片41在骨牵引针1上的作用面积,提高切削效率。

防护帽2设有贴合于肢体的贴合面21,贴合面21上设有供骨牵引针1穿过的通孔22,通孔22内设有弹性密封圈23,不仅提高了防护帽2与骨牵引针1连接的稳定性,而且避免病人使用过程中水渍通过通孔22渗入防护帽2内部,污染传动装置的工作环境,影响正常传动,贴合面21上设有一次性海绵垫24,避免肢体直接与贴合面21接触,不仅更加卫生,保证整个防护帽2可以重复使用,而且提高使用舒适度,避免贴合面21磨损皮肤。

结合图5,固定套3与骨牵引针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套3上设有吸附于肢体的吸盘31,吸盘31在固定套3面向肢体的侧面上均匀分布,吸盘31提高固定套3与肢体的贴合度,避免外力作用于固定套3时使固定套3移位,保证骨牵引针1在肢体内的相对位置,促进伤病处的骨头快速愈合。

传动装置包括齿圈51、中心齿轮52和行星齿轮53、第一锥齿轮54和第二锥齿轮55,第一锥齿轮54与中心齿轮52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4与第二锥齿轮55垂直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55上设有沿骨牵引针1径向设置的螺杆56,螺杆56与第二锥齿轮55传动连接,螺杆56连接于刀具组件4并带动刀具组件4移动。齿圈51通过行星齿轮53和中心齿轮52带动第一锥齿轮54转动,第一锥齿轮54与第二锥齿轮55垂直传动,第二锥齿轮55与螺杆56的传动连接,将骨牵引针1周向的运动转化为径向上的直线运动实现刀片41对骨牵引针1切削,其传递的稳定性高,而且行星齿轮53传动的传动比大,保证刀片41的切削力和切削稳定性。

防护帽2还包括壳体25,齿圈51转动连接于壳体25,齿圈51的外径大于壳体25的最大径向尺寸。齿圈51转动连接于壳体25,保证整个防护帽2内部零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变,手动旋转齿圈51可带动刀片41和夹持部42运行,实现骨牵引针1的切削和夹紧。

结合图6,防护帽2外侧设有安装扳手6,安装扳手6上设有供齿圈51伸入的固定孔61,固定孔61内设有限位槽62,限位槽62沿骨牵引针1轴向延伸,齿圈51外侧设有限位凸筋511,安装扳手6在限位凸筋511卡入限位槽62时带动齿圈51旋转。安装扳手6的设置方便操作者的握持,安装扳手6沿轴线滑入齿圈51外侧,当限位凸筋511卡入限位槽62时齿圈51与安装扳手6周向定位,转动安装扳手6便可驱动传动装置带动刀具组件4运动。

安装扳手6外侧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握持凹槽63,握持凹槽63为圆弧凹槽,操作者的手指伸入握持凹槽63内,不仅提高了手指操作的舒适度,而且避免转动过程中发生打滑。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