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盲用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046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盲用手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盲用手杖。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的各种手杖,都只是一个单一的手杖,使用人群狭隘,特别是盲人,单独出行或者独自在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同时他具有帮盲人识别好友和唱歌、听广播的功能。有些手杖防滑性能不强,针对不同长度手杖需求时,不能做适应性调整,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对携带的塑料包装等物品进行切割打开时,往往需要另行找小刀或其他物件进行切割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盲用手杖,目的是增强适应性和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盲用手杖,包括杖体和设于杖体顶端的把手,所述杖体为伸缩结构,所述手杖还包括设于把手内的控制处理模块和报警器,所述把手的一端设有图像采集模块,另一端设有报警按钮和存储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报警器和存储模块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杖体包括同心轴设置的连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通过连杆与把手连接,另一端套接于第二连杆内,所述第一支杆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凹槽,且若干凹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侧壁设有弹缩卡销结构,所述第一支杆可沿第二支杆的轴向方向伸缩运动且通过按压弹缩卡销结构与凹槽的配合进行限位。

所述连杆与第一支杆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杆内设有音响和收音机,且连杆的外壁设有音响开关、收音机按钮、出音孔和一键开机按钮。

供电电源设置于连杆内,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报警器、存储模块和控制处理模块均与供电电源连接。

所述连杆设有供电电源容纳槽和封盖容纳槽的盖体,所述供电电源为太阳能电池。

所述杖体的外表面设有荧光带。

所述手杖还包括照明灯和设于把手上控制照明灯开闭的电灯开关,所述照明灯与图像采集模块处于把手的同一端。

所述杖体的底端设有橡胶防滑底座。

所述手杖的底端设有刀型结构和收纳刀型结构的收纳槽,所述橡胶防滑底座外套于收纳槽外。

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杖体的伸缩调节适应不同高度使用者的需求,适应性更强;通过报警器、图像采集模块及报警按钮的设置,使用者遇到困难或危险等特殊情况时,可以打开报警按钮使报警器报警,提醒周边路人,进而寻求帮助,存储模块可以存储亲朋好友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图像信息传递到控制处理模块处理后与其对比,之后通过控制报警器是否报警来确定身边的人是否是陌生人,提高盲人使用者的安全性,避免被骗现象的发生。荧光带的设置防止盲人晚上出行时自己无交通意识,可以使其他行人看到他从而让他安全出行。把手和防滑底座的设置增加防滑效果,进一步保证安全性。刀型结构的设置具有有防御性以及切割物件的功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杖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斜视图。

图中标记为:

1、把手,2、杖体,3、底座,4、红外摄像头,5、报警按钮,6、音响开关,8、电灯开关,9、SD卡槽,10、太阳能电池,11、弹缩卡销按钮,12、音量按钮,13、收音机按钮,14、一键开机按钮,15、照明灯,16、音响,17、荧光带,20、凹槽,23、第一支杆,24、第二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智能盲用手杖,包括杖体2和设于杖体2顶端的把手1,杖体2为伸缩结构,该智能盲用手杖还包括供电电源、设于把手1内的控制处理模块和报警器,把手1的一端设有图像采集模块,另一端设有报警按钮5和存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报警器和存储模块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供电电源可以布置于把手内,也可以布置于杖体内,图像采集模块、报警器、存储模块和控制处理模块均通过电连接线与供电电源连接,通过供电电源提供电力,各电连接线可以布置于把手内或者相应的杖体内。图像采集模块可以采用红外摄像头4,在把手的一端周向方向可以均布多个红外摄像头4,便于更好的采集图像信息,存储模块包括设于把手一端的SD卡槽9和SD卡,此SD卡槽9与报警按钮5设于把手的同一端,SD卡内存储有亲朋好友的图像信息,当人员站在盲人面前与其交谈时,通过红外摄像头采集此人的图像信号,此图像信号传递到控制处理模块内,控制处理模块将此图像信号与SD卡内的图像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处理,若SD卡内未存有与红外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相匹配的信息,则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盲人站在面前的是陌生人,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若存在相应的图像信息,则不控制报警器报警;当然,此存储模块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他能够实现此功能的结构实现;报警按钮与红外摄像头分别设于把手的两端,便于盲人通过用手触摸进行分辨,便于盲人根据需要将把手带红外摄像头的一端朝向面前的人进行采集图像,并且报警按钮的设置,可以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直接按压报警按钮向周围行人提供警示,使行人容易发现,进而给于其帮助。

杖体包括同心轴设置的连杆、第一支杆23和第二支杆24,第一支杆23的一端通过连杆与把手1连接,另一端套接于第二连杆24内,第一支杆23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凹槽20,且若干凹槽20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支杆24的侧壁设有弹缩卡销结构,第一支杆23可沿第二支杆24的轴向方向伸缩运动且通过按压弹缩卡销结构与凹槽20的配合进行限位。弹缩卡销结构包括卡销、弹簧和弹缩卡销按钮11,通过按压弹缩卡销按钮11使卡销沿第二支杆的径向方向运动,其类似于圆珠笔的自动弹缩笔头,当需要调节杖体长度时,按压弹缩卡销按钮,使卡销脱离凹槽,拉伸第一支杆,当调整到合适长度,按压弹缩卡销按钮,使卡销卡入凹槽,实现固定。此结构适应不同高度使用者的需求,适应性更强。

为了方便收纳手杖,并且可以简单拆卸,连杆与第一支杆23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说,在连杆靠近与第一支杆的一端也可以设有上述的弹缩卡销结构,第一支杆的顶端设有上述的凹槽,通过弹缩卡销结构中的卡销与凹槽配合实现固定和分离;也可以在连接杆与第一支杆的连接端设有内螺纹孔,第一支杆的顶端设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他卡接的方式进行卡接。

此外,连杆内最好设有音响16和收音机,且连杆的外壁设有音响开关6、音量按钮12、收音机按钮13、出音孔和一键开机按钮14。音量按钮12包括音量+按钮和音量-按钮,便于调控音量。可以通过布置于连杆内的电连接线与供电电源连接。此结构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无聊时、闲暇时自己听听音乐或广播找点乐趣。

较好的是,上述供电电源设置于连杆内,图像采集模块、报警器、存储模块、音响、收音机和控制处理模块均通过电连接线与供电电源连接。相应的电连接线布置与把手和连杆内。为了便于供电电源的取出更换操作,连杆设有供电电源容纳槽和封盖容纳槽的盖体,盖体可以采用橡胶材质,通过弹性形变盖合封闭容纳槽。供电电源可以为锂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或者其他可充电蓄电池,优选采用太阳能电池10,打开盖体,可以直接通过太阳能电池自动充电。具体设置时,音响开关6、音量按钮12、收音机按钮13和一键开机按钮14设置于连杆同一侧壁的直线方向上,太阳能电池设置于音响开关的对向侧壁上。

杖体外表面最好设有荧光带17,防止盲人晚上出行时自己无交通意识,可以使其他行人看到他从而让他安全出行。具体可以在连杆的底端或者第一支杆的顶端外表面设置一圈荧光带。另外,该智能盲用手杖还包括照明灯15和设于把手1上控制照明灯15开闭的电灯开关8,照明灯15与图像采集模块处于把手的同一端。同样,打开电灯开关8,使其他行人看到从而实现安全出行的目的。

为了达到防滑的效果,把手1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比如可以设置防滑纹。杖体的底端设有橡胶防滑底座,使得盲人用杖体接触地面时,不易滑移,提高安全性。杖体的底端可以设置旋转轴,橡胶防滑底座外套于旋转轴外,实现旋转功能,在凹凸不清的地质也可以很稳的完成出行。

该手杖的底端还设有刀型结构和收纳刀型结构的收纳槽,橡胶防滑底座外套于收纳槽外。此结构的设置,在使用者遇到危险时,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并且,一些塑料包装需要打开是,可以方便切割取出塑料包装袋中的物品。具体设置时,第二支杆的底端设置收纳槽和刀型结构,刀型结构不用时放入收纳槽内,并通过外套的橡胶防滑底座进行封闭于第二支杆内部,当需要使用刀型结构时,可以取下外套的橡胶防滑底座,从收纳槽中取出使用。此橡胶防滑底座不仅起到防滑效果,还与收纳槽配合起外防护的作用,避免刀型结构在不使用时给人造成误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杖体包括外杆和与把手固定连接的内杆,内杆设有外螺纹,外杆为中空结构,且设有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正反转旋转配合实现杖体的伸长和缩短。内杆的顶端区域不设置外螺纹,上述的供电电源、音响、收音机、音响开关、音量按钮、收音机按钮、出音孔和一键开机按钮均设于内杆的顶端区域,相应的电连接线设于内杆内。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