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9467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治疗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



背景技术:

艾灸灸疗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疾病的方式,其治疗效果很好,为人们广泛接受,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电子灸疗仪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并使传统的灸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普通的有线灸疗仪在实际应用中,因为用户进行自我治疗施灸时,施灸仪与控制器有线相连,因此导致施灸仪对用户身上各部位进行施灸的局限性相当大,使用时也很不便利。

另外,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对生产效率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中的通过艾绒缓慢燃烧对穴位施灸或者电子有线灸疗仪器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艾灸施灸快速有效又便携的要求。

因此新型的便携式无线智能艾灸灸头施灸方法受到市场上众多用户强烈的欢迎和喜爱。但是当有多个无线艾灸灸头在用户身上工作时,用户在控制终端对不同灸头控制并发出指令时,很难及时分辨清楚具体哪个位置的灸头接收到运行指令,这会给灸疗效果带来负面影响,施灸的效率会变得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当有多个无线艾灸灸头在用户身上工作时,用户在控制终端对不同灸头控制并发出指令时,难以分辨清楚具体哪个位置的灸头接收到运行指令,提供一种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与智能终端无线通信的艾灸灸头,所述艾灸灸头的壳体内置用于灸疗的发热片、给发热片供电的锂电池以及连接并控制发热片和锂电池的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上包括用于使壳体振动的微型振动装置、用于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连接的通信天线和分别与所述微型振动装置和通信天线电性连接的控制芯片。

优选地,所述微型振动装置是微型振动马达。

优选地,所述微型振动装置是微型电磁振动元件。

优选地,所述壳体中还设置有过热保护装置,所述过热保护装置包括温度保险丝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温度保险丝连接于所述锂电池和发热片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发热片紧邻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中还设置有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发热片和PCB电路板之间,阻隔所述发热片对所述PCB电路板散发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结合而成,所述下壳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发热片紧贴并对准所述开口安装以对外发热施灸。

优选地,所述耐高温上壳体的内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磁铁片,所述耐高温上壳体设置有用于与充电装置充电电极接触配合的导电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户在智能终端发出让发热片开始发热(即灸头开始工作)或者停止发热(即灸头停止工作)的灸头工作指令时,控制芯片都能够实时控制微型振动装置并使其振动,及时提醒用户该灸头接收到了指令,并转换了工作状态。这样用户能够及时得知身上每个位置的灸头的工作状态,有效地进行艾灸施灸,极大的增强了施灸效果,改良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的微型振动马达在艾灸灸头中的位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中智能终端向微型振动马达发出控制信号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中控制芯片分别与通信天线和微型振动马达电性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的艾灸灸头内部结构及部件的一个实施例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艾灸灸头中隔热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艾灸灸头中温度传感器向智能终端发送温度信息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艾灸灸头中控制芯片分别与通信天线和微型振动马达电性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的上壳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的微型振动装置在艾灸灸头中的位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述艾灸灸头200的壳体中设置有PCB电路板5、锂电池(未显示)、微型振动装置81、通信天线(未显示)和控制芯片(未显示),控制芯片(未显示)分别与微型振动装置81和通信天线(未显示)电性连接。微型振动装置81设置在PCB电路板5上,锂电池(未显示)与微型振动装置81电性连接,供电并驱动微型振动装置81。微型振动装置81可以是微型振动马达,微型振动装置也可以是微型电磁振动元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中智能终端向微型振动装置发出控制信号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该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艾灸灸头200。智能终端和通信天线通信连接,常用的通信连接是蓝牙通信连接。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中控制芯片分别与通信天线和微型振动装置电性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电路图。振动马达电路的连接端与控制芯片的MOTER端口连接,控制芯片还包括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分别与通信天线连接。

如果不设置振动装置提醒用户的话,当有多个无线艾灸灸头200在用户身上工作时,用户在智能终端对不同灸头控制并发出指令时,很难及时分辨清楚具体哪个位置的灸头接收到运行指令,使用户很难分辨清楚身上具体每个灸头的工作状态,这会给灸疗效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施灸的效率会变得很低。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在智能终端发出让发热片2开始发热(即灸头200开始工作)或者停止发热(即灸头200停止工作)灸头200工的指令时,控制芯片都会实时控制微型振动马达并使其振动,及时提醒用户该灸头200接收到了指令,转换了工作状态。这样用户能够及时得知身上每个位置灸头的工作状态,有效地进行艾灸施灸。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系统的艾灸灸头内部结构及部件的一个实施例爆炸示意图。艾灸灸头200的壳体中还设置有过热保护装置和发热片2,过热保护装置包括温度保险丝4和温度传感器6。

锂电池9与发热片2电性连接,对发热片2供电发热。

温度保险丝4连接于锂电池9和发热片2之间,温度传感器6与发热片2相紧邻。

艾灸灸头200的壳体中还设置有隔热结构1,隔热结构1设置在发热片2和PCB电路板5之间,阻隔发热片2对PCB电路板5散发的热量。

艾灸灸头200的壳体中还设置有耐高温上壳体3和耐高温下壳体7,耐高温下壳体7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开口71,发热片2紧贴于耐高温下壳体7的开口71,对用户发热施灸。

耐高温上壳体3的内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磁铁片31,耐高温上壳体3设置有导电柱3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艾灸灸头中隔热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爆炸示意图。隔热结构1包括隔热支架11、隔热层12和热量反射层13,隔热支架11包括隔热底座111和设置在隔热底座111上的围合112;隔热层12设置在隔热底座111上,并被围合112包围,热量反射层13设置并覆盖在隔热层12上,发热片2紧邻于热量反射层13。

隔热层12可以是隔热纳米棉,热量反射层13可以是铝箔纸,隔热支架11可以是耐高温塑胶料。另外,用作热量反射的铝箔纸能够有效的将发热片2对隔热结构1和PCB电路板5方向散发出来的大部分热量反射回去。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艾灸灸头中温度传感器向智能终端发送温度信息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控制芯片分别与温度传感器6和通信天线电性连接。智能终端和通信天线通信连接,常用的通信连接是蓝牙通信连接。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艾灸灸头中控制芯片分别与通信天线和微型振动装置电性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电路图。温度检测电路的连接端与控制芯片的TEMP端口连接,控制芯片还包括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分别与通信天线连接。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艾灸灸头的上壳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爆炸示意图。艾灸灸头200包括下壳体7和上壳体3,上壳体3的内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磁铁片31,上壳体3还设置有导电柱32。导电柱32嵌合在上壳体3中。上壳体3的边缘还设置有散热校对孔33,散热校对孔33与充电凹槽上设置的位置校对孔对准位置。散热校对孔33可以设置在导电柱32的正对面,而充电凹槽上的位置校对孔也相应的设置在导电弹针的对面,当散热校对孔33与充电凹槽上的位置校对孔位置相对准时,导电柱32也与导电弹针相对准。在艾灸灸头200工作发热是,散热校对孔33还具有重要的散热功能,使灸头壳体中的热量能够有效的散发出来,避免因为热量堆积而使灸头壳体内温度过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