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31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整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



背景技术:

大部分儿童存在错颌畸形需要矫正,尤其在4-5岁时已经呈现错颌趋势,不良习惯、肩颈异常、错误的姿势位,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诱因,但是传统的观念使得大部分孩子需要等到12岁以后才开始治疗。

此外,现有的肌功能训练器或者矫正器,都是标准化化的产品,只能选择大号,中号,小号。通常,儿童佩戴后,存在不适,或者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呼吸性好、使用体验舒适,且能按用户的口型和病灶进行定制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和骨架本体;

上述支架本体包括上牙弓部、下牙弓部及咬合部;该三部分的结构从上之下依次设置,可根据试用人群的差异,进行多个标准尺寸的设计。

上述上牙弓部为,由上牙弓前壁、上牙弓后壁和上牙咬合板合围成的,一个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即、按使用的状态来看,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的结构;该上牙弓前壁、上牙弓后壁的高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为上牙弓后壁低于上牙弓前壁的造型。

上述下牙弓部为,由下牙弓前壁、下牙弓后壁和下牙咬合板,合围成的,一个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即、按使用的状态来看,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的结构;该上牙弓前壁、上牙弓后壁的高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为上牙弓后壁低于上牙弓前壁的造型。

上述上牙咬合板与上述下牙咬合板均为带有弧度的、U型开口结构;基于该设备应用于口腔内的齿型矫正,该上牙咬合板与上述下牙咬合板应当为中部窄,并逐步向两端部拓宽的构型;

上述咬合部设置于上述上牙弓部与上述下牙弓部之间,其上表面为上牙咬合板,下表面为下牙咬合板;该咬合部可以为由上牙咬合板及下牙咬合板直接接合而成的层状结构(此处,上牙咬合板可以即为下牙咬合板),或者该咬合部可以为具有立体几何形状的结构。

上述上牙弓前壁与下牙弓前壁设置于U型开口结构的外径上,构成面板;

上述上牙弓后壁与下牙弓后壁设置于U型开口结构的内径上;

上述骨架本体设置于支架本体内部,由可变形的材料制造而成;

上述骨架本体的结构与支架本体相匹配,控制支架本体随着骨架本体进行变形。即、由于骨架本体为可变形的材料,故而,当将其装配与支架本体内部后,可通过施力、加热、制冷等各种方式来实现骨架本体的变形,进而来实现支架本体的变形。

该支架本体一般为弹性食品级塑料或硅胶等可变形的、耐高温的材质。将其包裹于架体外可起到提供使用舒适度、保护架体、美观等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咬合部上纵向的,设有至少一个的贯穿上述上牙弓部与上述下牙弓部的通孔。

从而能导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唾液,使其不至于郁积在训练器上;并产生一定的流动性,从而避免由于唾液中含带的食物残留,当其被郁积在某处时,导致该处细菌的快速增长,进而造成的健康隐患等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咬合部上横向的,设有至少一个的贯穿面板的通孔。

从而在实现导流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通气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上牙咬合板和/或下牙咬合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件。

从而能导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唾液,使其不至于郁积在训练器上;并产生一定的流动性,从而避免由于唾液中含带的食物残留,当其被郁积在某处时,导致该处细菌的快速增长,进而造成的健康隐患等问题。

该导流件的形式多样,可起到导流的效果即可,如:设置于咬合板表面,呈凸起状的条状、齿轮状、花型等构型。或为设置于咬合板表面,呈凹陷型的具有一定斜度的条状或其他几何形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上牙弓前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上整形端;

上述下牙弓前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下整形端。

该上整形端或下整形端可以为任意结构,一般设置于上牙弓前壁或下牙弓前壁的中部,从而当对训练器进行结构调整时,可以减小结构上的阻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下牙弓后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端。

该开口端可以为任意结构,一般设置于下牙弓后壁的中部,从而当对训练器进行结构调整时,可以减小结构上的阻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上牙弓后壁的中部设有舌位矫正板。

通过该舌位矫正板的设置,可对长期不良的用舌习惯进行限定,进而进一步改善口腔内的牙齿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上牙弓前壁的上沿、和/或上述上牙弓后壁的上沿、和/或上述下牙弓前壁的下沿、和/或上述下牙弓后壁的下沿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弹性件。

该弹性件一般为由弹性材料制造的微小突起或具有按摩等效果的结构,通过口腔活动时,自然产生的蠕动效应,带动训练器上的弹性件对牙龈或牙齿进行局部的按摩,从而能缓解当用户长时间使用该训练器时产生的牙龈等部位的疲劳或不适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咬合部为一端开口的夹角结构,其开口端设置于面板上;

上述上牙咬合板与上述下牙咬合板构成该夹角结构的两条边;

其中,上述上牙咬合板与上述下牙咬合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的间距调节件。

即、该结构为上下咬合板不重叠的结构,而呈现一条边相接,另一条边不想接的构型,当采用该种构型时,其间通过设置间距调节件(如:立柱等)的方式,来提供支撑力,当最终完成结构的调整后,能通过该立柱来实现夹角角度的固定,采用该种结构能避免口水的积淤、提高通气性的同时,给上下齿间提供了一个弹性空间,能提高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咬合部为中空结构;

上述中空结构由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合围而成;

上述上牙咬合板与上述下牙咬合板分别构成该中空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上述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均设有至少一个的通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骨架本体由咬合板和面板组成;

上述咬合板设置于咬合部内,其形状和结构与咬合部相匹配,即、该咬合板的宽度可等于或窄于咬合部,其具体的尺寸应当为实现可控制支架本体进行变形为准。当该咬合板与咬合部相当时,如其上设有横向或纵向的通孔,其咬合板的相应位置也应当具备该结构,从而实现流通的效果。

上述面板设置于上牙弓前壁和下牙弓前壁内,其形状和结构与上牙弓前壁/下牙弓前壁相匹配。该面板可低于或等于前壁的高度,其具体的尺寸应当为实现可控制支架本体进行变形为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骨架本体由热记忆材料制造而成。如:热记忆合金、热记忆塑料等材料,该材料遇热变形,当完成目标形状后,通过冷处理可实现定型。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男女或成人与儿童的差异,制订标准大小的肌功能训练器,在训练器的结构中通过添加热塑性记忆材料,在加热的情况下,该装置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牙齿模型,调整到适宜宽度和角度,再将肌功能训练器放置在冷水等环境中进行冷处理定型。通过该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牙齿及口腔形状,调节制作个性化的肌功能训练器或者矫正器。克服了之前只有大中小号选择的缺点。

此外,考虑到佩戴舒适性和卫生性等问题,在本实用性中还采用了在主体结构上设置通孔等导流结构来引导口水流出,从而来避免口水的淤积导致的口腔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该通孔的设置还能引流腔体内的空气,排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呼气的同时,还能加速口腔内的空气流动,从而进化口腔环境提高使用舒适度。

此外,考虑到在使用过程中口腔疲劳等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还通过在前后壁的边缘设置微小的弹性件来实现口腔内的牙龈按摩等结果。

另外,对于骨架主体结构的构型,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咬合部构型。其中,三角构型及空腔构型能进一步的提高上下牙之间的牙咬空间和弹性力,从而能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牙部用力来实现微小空间内的咬合程度变化,从而锻炼牙周肌肉和降低使用疲劳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训练器的上弓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本实施例涉及的训练器的下弓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本实施例涉及的训练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训练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训练器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7、本实施例涉及的训练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8、本实施例涉及的训练器的骨架本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本实施例的变形例涉及的训练器的上弓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1,由的支架本体和骨架本体组成。

如图1所示,该支架本体分为两层,均呈牙弓形,与标准口腔形状一致,在制造的过程中,根据适用人群的差异可制造大中小三种尺寸的训练器。

在支架本体中,包括上牙弓部100、下牙弓部200及咬合部300,该上牙弓部100、咬合部300及下牙弓部200为从上至下的依次设置。

如图1或2所示,该上牙弓部100为弓形,依标准上排牙的布局情况设置,一般为中间窄,两端宽,渐变的造型。由上牙弓前壁110、上牙弓后壁120和上牙咬合板301合围成的,一个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上牙弓前壁110高于后上牙弓后壁120,为上牙弓后壁120的1.5倍的高度。且该上牙弓前壁110与下牙弓后壁120均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渐变构型。

该上牙弓前壁110的中间位置设有上整形端111,该上整形端111为三角构型,在上牙弓前壁110的中间位置形成一个缺口,从而易于变形。

该上牙弓后壁120的中间位置设有舌板121,该舌板121为环形,将上牙弓后壁120从中间位置隔开后,设置一个可变形的环状舌板,用于对患者的舌位进行校正。

如图1或3所示,所述下牙弓部200为弓形,依标准下排牙的布局情况设置,一般为中间窄,两端宽,渐变的造型。由下牙弓前壁210、下牙弓后壁220和下牙咬合板302,合围成的,一个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下牙弓前壁210高于后下牙弓后壁220,为下牙弓后壁220的1.5倍的高度。且该下牙弓前壁210与下牙弓后壁220均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渐变构型。

该下牙弓前壁210的中间位置设有下整形端211,该下整形端211为三角构型,在下牙弓前壁210的中间位置形成一个缺口,从而易于变形。

该下牙弓后壁220的中间位置设有开口221,该开口端221为三角构型,在下牙弓前壁210的中间位置形成一个缺口,从而易于变形。

如图7所示,上牙弓前壁110与下牙弓前壁210设置于牙弓型开口结构的外径上,形成面板M;

如图4所示,上牙弓后壁120与下牙弓后壁220设置于牙弓型开口结构的内径上,互不相接。

如图1和4所示,该咬合部300被夹紧的设置于上牙弓部100与下牙弓部200之间,其上表面为上牙咬合板301,下表面为下牙咬合板302;

该上牙咬合板301和下牙咬合板302上设有若干个相互贯通的通孔310,用于导流、呼吸等作用。

如图4、6和7所示,该咬合部300上横向的、对称的设有两个贯穿面板M的通孔320,用于导流、呼吸等作用。

如图5和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支架本体的截面为H型。

在本实施例中,骨架本体包埋于支架本体内部,如图8所示,该骨架本体包括咬合板10和面板20,该咬合板10设置于咬合部内,其宽度d小于咬合部的宽度;该面板20设置于上牙弓前壁和下牙弓前壁内,其形状和结构与上牙弓前壁/下牙弓前壁形成的面板相匹配,其高度h与该面板等高或率低。

该咬合板10上,对应于通孔320的位置,还设有两个孔1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骨架本体由热塑性记忆材料制造而成。

支架本体为通过注塑成型的塑料、或为弹性体等。

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该训练器放入热水中进行整形,当完成整形后,将其置入冷水中进行定型,完成定型后可让用户佩戴使用,从而实现了根据每个用户本身的口腔特性进行更具针对化的治疗,同时根据治疗的每个阶段各不断进行调整,来实现更为贴切的治疗结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训练器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第一步、采集患者的牙齿模型和口腔软硬组织的关系模型;

第二步、根据模型,从大中小号里面选择大小适宜的肌功能训练器;

第三步、根据模型,调节肌功能训练器的大小,并放入90左右的热水中,让肌功能训练器中的热记忆塑料变形,达到希望的大小,这时将已经经过调整的肌功能训练器放入到冷水中冷却,固定。

第四步、患者通过佩戴该肌功能训练器进行治疗。

本实施例的变形例: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提供的个性化可调节肌功能训练器的基础上,在其上牙咬合板和/或下牙咬合板的表面还可以设有若干凸起的导流件302b。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