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锁韧带重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49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喙锁韧带重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喙锁韧带重建系统由两块钮扣钢板和人工韧带组成,人工韧带的长度不可随手术的需要进行实时的调整。

申请号为“201610062942.1”、申请公布号为“CN 105640599 A”、名称为“一种用于喙锁韧带重建的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喙锁韧带弹性重建的装置,由接骨板、高强度缝合线组成,接骨板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接骨板上有钻孔;高强度缝合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成;缝合线与接骨板配合使用;使用时,锁骨复位后将接骨板安放于锁骨喙锁韧带附着段,分别于两骨上钻孔,将高强度缝合线依次穿过接骨板上的孔道和两骨上钻的孔将锁骨固定于喙突上,然后收紧柔性固定绳,直到锁骨与喙突恢复正常距离,最后打结固定。该系统通过人工合成编织线来固定短时间内可以维持一定强度,但是在长时间应力下强度会减弱导致缝合线松弛,减弱固定作用。另外,缝合线通过打结来固定,由于该编织线较光滑的原因加上长时间应力作用会存在固定结松动的风险。第三,由于锁骨上的钢板和锁骨表面均较为光滑,手术使依靠固定线施加的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来固定,一旦固定线有微量的松弛将导致接骨板在光滑的锁骨面上作用滑动,进一步使固定松动。以上三个原因互为因果,一旦出现松动,将引起固定系统失败,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的灾难性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喙锁韧带重建系统,实现喙锁韧带长度进行实时调整并进行固定。

为解决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喙锁韧带重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纽扣钢板、第二纽扣钢板、钛缆及固定圈,其中:

所述的第一纽扣钢板和第二纽扣钢板均为椭圆形板状结构,该第一纽扣钢板和第二纽扣钢板上分别开设至少两个限位孔;

所述第一纽扣钢板上限位孔的孔径及所述第二纽扣钢板上限位孔的孔径均≥所述钛缆的直径;

所述固定圈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该固定圈上通孔的孔径≥所述钛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圈为长条状,所述通孔沿该固定圈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钮扣钢板的一面设有毛刺。

优选地,所述的钛缆由3~8股编织形成。

更进一步,所述的毛刺为条状凸起。

所述的一种喙锁韧带重建系统,即用于喙锁韧带重建固定用装置,其中的第一纽扣钢板和第二纽扣钢板分别设置于喙锁韧带的两端,所述钛缆顺次穿过这两块钮扣钢板上的限位孔后,钛缆的两端分别穿插进入固定圈的2个通孔中,通过夹紧工具进行夹紧固定。所述钮扣钢板一面设有的毛刺增加摩擦力,从而增强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快速安全的实现肩锁韧带重建的目的,由于该系统设计中使用多根钛缆代替传统缝线来固定,线缆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能很好的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固定强度可靠持久,避免因为缝线松弛或滑结导致的固定失败;钛缆可以通过机械装置充分收紧后通过夹紧工具用金属的固定圈进行固定,不会在应力下存在松动的可能,从而保证固定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另外本系统在锁骨断接骨板接触面设计具有毛刺的糙面结构,从而避免接骨板在锁骨上滑动造成固定失败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其中:

1-第一纽扣钢板 2-第二纽扣钢板 3-钛缆

4-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喙锁韧带重建系统,包括第一纽扣钢板1、第二纽扣钢板2、钛缆3及固定圈4,其中:

所述的第一纽扣钢板1和第二纽扣钢板2均为椭圆形板状结构,该第一纽扣钢板1和第二纽扣钢板2上分别开设至少两个限位孔;

所述第一纽扣钢板1上限位孔的孔径及所述第二纽扣钢板2上限位孔的孔径均≥所述钛缆3的直径;

所述固定圈4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该4上通孔的孔径≥所述钛缆3的直径。

所述的固定圈4为长条状,所述通孔沿该固定圈4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所述的钮扣钢板的一面设有毛刺,所述的毛刺为条状凸起。

所述的钛缆3由6股编织形成。

临床使用例

将第一纽扣钢板1设置与锁骨上表面,第二纽扣钢板2设置于喙突的下表面(喙锁韧带的两端),然后分别通过钢板上预设的限位孔钻洞,所述钛缆3顺次穿过这两块钮扣钢板上的限位孔和骨道后,钛缆3的两端分别穿插进入固定圈的2个通孔中,复位肩锁关节从而确定钛缆长度,通过夹紧工具进行钛缆的收紧和固定,最后钛缆3的多余部分减掉。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