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外渗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48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血液外渗监测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外渗的监测系统,可准确、灵敏地捕捉血液有无外渗并报警。



背景技术:

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数据,我国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截止2014年底,已达33.9万余人,且仍在快速增长中。而由于反复穿刺损伤、患者活动牵拉、穿刺针固定不良等情况,针眼处渗血及针滑脱后大出血的情况常有发生,国内统计发生率在10%~30%。渗血量少时污染衣被,量大时加重患者贫血甚至造成失血性休克。而渗血的观察目前只能依靠患者及护士的肉眼监测,在治疗患者数较多时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常因此引发矛盾甚至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及时、灵敏的发现血液外渗并发出警报,而且可以区分出汗液等干挠因素的血液外渗监测仪。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血液外渗监测仪,其特征是它包括设备主机,所述设备主机中设有紫外光光源发射器和紫外光传感器,所述紫外光光源发射器和紫外光传感器分别与两根光纤的一端相连,所述两根光纤的另一端固定在医用塑料薄片上,且两根光纤的端头正对着,所述设备主机内还安装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集中显示设备无线连接,在集中显示设备中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紫外光光源发射器、紫外光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及它们的控制装置均由安装在设备主机内的锂电池供电。

所述紫外光光源发射器发出的光波长为400nm。

所述医用塑料薄片一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光纤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深等于所述光纤的半径。

所述医用塑料薄片为长方形片状物,其边角处设置圆弧倒角。

所述两根光纤一根沿医用塑料薄片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安装在医用塑料薄片上,另一根光纤前段部分弯曲后使其端头正对直线安装的那根光纤的端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可以及时、灵敏的发现血液外渗并发出警报,抗干挠性能强,能排除汗液等干挠因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塑料薄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有设备主机1,设备主机1中设有紫外光光源发射器2和紫外光传感器3,紫外光光源发射器2和紫外光传感器3分别与两根光纤的一端相连,两根光纤的另一端固定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医用塑料薄片4上,且两根光纤的端头正对着。本实用新型中紫外光光源发射器2用于产生发射出紫外光,其产生的紫外光通过光纤发出后从另一根光纤端头进入,被紫外光传感器3接收到,紫外光光源发射器2发出的光波长优选为400nm,可达到最好的监测效果,并能防止汗液等干挠困素。紫外光传感器3用来接收紫外光,将紫外光光强度转换成电信号,送给设备主机1内的处理器进行检测,并根据数值大小判断是否流血,原理是血液吸收紫外光,会改变紫外光传感器3的接收强度,因此可由此来判断是否有血液外渗出来。本实用新型设备主机1内还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5与集中显示设备6无线连接,在集中显示设备6中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紫外光光源发射器2、紫外光传感器3和无线通信模块5及它们的控制线路均由安装在设备主机1内的锂电池7供电。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塑料薄片4优选一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光纤8的凹槽9,凹槽9的槽深等于所述光纤的半径,且凹槽9的截面形状与光纤的截面相适应,这样有利于光纤与医用塑料薄片4之间的固定,例如通过粘贴方式固定,同时也不会妨碍到外渗的血液到达两根光纤的端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塑料薄片4优选为长方形片状物,其边角处设置圆弧倒角。此时,上述两根光纤一根沿医用塑料薄片4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安装在医用塑料薄片4上,另一根光纤前段部分弯曲后使其端头正对直线安装的那根光纤的端头。此时,医用塑料薄片3能对光纤起到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无线通信模块5可采用2.4G无线通信模块,与集中显示设备6实时无线连接。集中显示设备6可同时接收多个设备主机1的信号,每个设备主机1上的连接的医用塑料薄片4放置于不同的患者身上,当其中一个人出现外渗血液情况时,集中显示设备6显示面板10上对应的红色LED指示灯11(图1中为10只指示灯)会闪烁报警,并发出蜂鸣声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将设备主机1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其电源指示灯显示为红色,充电完成后指示灯显示为绿色。透析患者正常穿刺血管后上机,开始治疗,打开设备主机1与集中显示设备6电源,确定设备主机1处于集中显示设备6的可接收信号范围内,消毒医用塑料薄片4,并将消毒后的医用塑料薄片4用医用胶带固定于患者皮肤穿刺点周围,确定其与皮肤贴合未翘起。当有血液外渗,则集中显示设备6会发出警报提醒医务人员。治疗结束后按医疗要求对医用塑料薄片4进行清洗(未沾染血液)或消毒(沾染血液)。最后并闭电源,等待下次再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