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695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手术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脸部或身体的表面上会形成皱纹。之所以形成皱纹是因为,肌肉收缩及皮肤和脂肪层因重力而下垂。皱纹形成的方向与肌肉收缩的方向相垂直,且随着年龄加深。

目前,医学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是提升皮肤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手术主要是通过拉紧皮肤来去除皱纹,其具体过程为:用长针从颞枕部穿入,从面部穿出,再从原孔穿入,颞部穿出打结提升。

然而,由于张力和重力作用,缝合线对皮肤产生切割作用,使得皮肤易于重新下垂。而且,现有技术通常都选择较细的0号系列缝线,而在应用较细的0号系列缝线缝入皮下组织后,皮下受力点处更易于被切割,从而导致提升的皮肤较快下移。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应用较细的0 号系列缝线缝入皮下组织后,皮下受力点处易于被切割,而导致提升的皮肤较快下移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包括:主缝合线,包括与皮下组织缝合处对应设置的定位区;次缝合线,缠绕设置于所述定位区上,且其两端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区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主缝合线的线径选自0#、2-0#、3-0#、4-0#和5-0#中的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次缝合线的线径选自6-0#、7-0#、8-0#、9-0#和10-0# 中的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主缝合线的线长为30-70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区的长度为0.5-3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次缝合线连续密集平行缠绕设置于所述定位区上。

作为优选,所述次缝合线对应于所述定位区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编扣。

作为优选,所述次缝合线设置为若干个,共同缠绕设置于所述定位区上,各所述所述次缝合线的两端均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区的两端。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缝合线远离所述次缝合线的任一端的挤压贴膜,其粘贴在所述皮下组织缝合处的外侧以使皮肤隆起。

作为优选,还包括包裹设置于所述次缝合线上的可降解生物复合止血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包括主缝合线和缠绕设置于所述主缝合线上的次缝合线,应用该发明缝合线提升皮肤时,相对单纯缝合线,皮下受力点处压力切割被减缓,有效的延长了提升皮肤的时间,对于整形美容外科来说,提高了求医者的美容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图1提供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进行皮肤提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包括:主缝合线1,包括与皮下组织缝合处3对应设置的定位区;次缝合线2,缠绕设置于所述定位区上,且其两端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区的两端。

应用该发明缝合线提升皮肤时,相对单纯缝合线,皮下受力点处压力切割被减缓,有效的延长了提升皮肤的时间,对于整形美容外科来说,提高了求医者的美容满意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缝合线1的线径选自0#、2-0#、3-0#、 4-0#和5-0#中的任一种;所述次缝合线2的线径选自6-0#、7-0#、8-0#、 9-0#和10-0#中的任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缝合线1和所述次缝合线2的线径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缝合线1的线长为30-70厘米。所述定位区的长度为0.5-3厘米。

当然,所述主缝合线1和所述次缝合线2的长度可以根据皮下组织缝合大小进行设置,并不仅限于上述优选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次缝合线2连续密集平行缠绕设置于所述定位区上。所述次缝合线2对应于所述定位区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编扣。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次缝合线2更加平滑设置于主缝合线1上,使得皮下受力点处压力切割被进一步减缓,进一步延长了提升皮肤的时间,对于整形美容外科来说,提高了求医者的美容满意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次缝合线2设置为若干个,共同缠绕设置于所述定位区上,各所述所述次缝合线的两端均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区的两端。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包括:主缝合线1,包括与皮下组织缝合处3对应设置的定位区;次缝合线 2,缠绕设置于所述定位区上,且其两端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区的两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缝合线1远离所述次缝合线2的任一端的挤压贴膜4,其粘贴在所述皮下组织缝合处3的外侧以使皮肤隆起。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升皮肤用的局部缠绕增粗缝线,包括:主缝合线1,包括与皮下组织缝合处3对应设置的定位区;次缝合线 2,缠绕设置于所述定位区上,且其两端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区的两端;还包括包裹设置于所述次缝合线2上的可降解生物复合止血膜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