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6951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胸腔镜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胸腔镜活检钳。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检查中,内窥镜检查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活检钳可以通过内窥镜进入患者体内,钳取病变组织,为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胸腔镜活检钳是进行内科胸腔镜操作时的常用器械,现有的胸腔镜活检钳进行壁层胸膜病灶钳取活检效果普遍不理想,尤其遇到胸膜增厚、胸膜弥漫性病变患者时,很难将病灶顺利钳取出来,操作难度非常大,往往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如果利用外科胸腔镜进行壁层胸膜组织活检,往往需要切除病灶,虽然操作难度降低,但是切除较钳取的损伤更大;且内科胸腔镜较外科胸腔镜,创伤更小,并发症少,相对安全,费用低。研究一种能够在内科胸腔镜下有效固定并钳取病灶组织的胸腔镜活检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镜活检钳,能够增加活检钳的固定效果,并能够顺利钳取胸膜病灶,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准确度。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胸腔镜活检钳,包括:

钳体;

钳头,其设置在所述钳体端部,所述钳头包括钳片及设置在所述钳片中部的固定针;其中,所述钳片设置为2-4个,所述钳片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且所述钳片之间构成容纳样品的腔体;所述钳片的内侧面分布有多个倒勾,所述倒勾与所述钳片内侧面具有斜向上45-60°夹角,以形成抓取面;所述固定针竖直设置在所述钳片所构成的腔体的中轴线上;所述固定针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针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固定针内部套设有芯管,所述芯管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孔洞数量和位置对应的刺突,所述刺突与芯管表面弹性连接,所述芯管由所述钳体控制相对于所述固定针进行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刺突从孔洞中伸出或收纳进所述固定针内。

优选的是,所述刺突在伸出孔洞的状态下与固定针表面呈斜向上45-60°夹角。

优选的是,所述钳体包括手柄、导管和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所述导管连接所述钳头和手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从导管内穿过并一端和手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钳片,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管,使钳片及芯管分别由所述手柄进行控制。

优选的是,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及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以控制所述钳片进行开合;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以控制所述芯管上下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钳片设置为3个。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针长度为2-4毫米;

优选的是,所述钳片的长度以钳片闭合状态下其前端超出所述固定针尖端0.5-2毫米为准。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钳片内表面设置倒勾,在钳片收拢过程中,更易将组织进行固定并抓取,提高钳取效果。通过将固定针设置为表面具有孔洞的中空结构,并在固定针内部设置带有弹性刺突的芯管,可通过控制芯管的上下移动,使刺突伸出或收回至固定针内,以便在固定针扎入胸膜组织后将刺突释放,增加固定针与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将固定针拔出过程中,能够钩挂并携带固定针扎入点的胸膜组织,起到辅助钳片进行抓取胸膜病灶的技术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操作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腔镜活检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钳头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镜活检钳,包括:钳体1;钳头,其设置在所述钳体1端部,所述钳头包括钳片2及设置在所述钳片2中部的固定针4;其中,所述钳片2设置为2-4个,所述钳片2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且所述钳片2之间构成容纳样品的腔体;所述钳片2的内侧面分布有多个倒勾3,所述倒勾3与所述钳片2内侧面具有斜向上45-60°夹角,以形成抓取面;所述固定针4竖直设置在所述钳片2所构成的腔体的中轴线上;所述固定针4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针4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固定针4内部套设有芯管5,所述芯管5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孔洞数量和位置对应的刺突6,所述刺突6与芯管5表面弹性连接,所述芯管5由所述钳体1控制相对于所述固定针4进行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刺突6从孔洞中伸出或收纳进所述固定针4内。

本方案中,通过在钳片2内表面设置倒勾3,在钳片2收拢过程中,更易将组织进行固定并抓取,提高钳取效果。通过将固定针4设置为表面具有孔洞的中空结构,并在固定针4内部设置带有弹性刺突6的芯管5,可通过控制芯管5的上下移动,使刺突6伸出或收回至固定针4内,以便在固定针4扎入胸膜组织后将刺突6释放,增加固定针4与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将固定针4拔出过程中,能够钩挂并携带固定针4扎入点的胸膜组织,起到辅助钳片2进行抓取胸膜病灶的技术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操作准确度。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刺突6在伸出孔洞的状态下与固定针4表面呈斜向上45-60°夹角。所述刺突6与芯管5表面弹性连接,芯管5相对于固定针4向下移动时,刺突6收入固定针4内,便于固定针4顺利扎入胸膜组织;当固定针4扎入后,向上适当提拉芯管5,则刺突6会从固定针4表面的孔洞弹出,形成倒刺,便于在将固定针4拔出时钩挂胸膜病灶,不仅增加了固定针4的固定效果,而且对钳片2的钳取起到很好的协助作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钳体1包括手柄7、导管8和第一连接线9、第二连接线10,所述导管8连接所述钳头和手柄7,所述第一连接线9和第二连接线10从导管8内穿过并一端和手柄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钳片2,所述第二连接线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管5,使钳片2及芯管5分别由所述手柄7进行控制。控制手柄7,可通过第一连接线9控制钳片2的开合,并通过第二连接线10控制芯管5的上下移动,进而控制刺突6的收放。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手柄7上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11及第二控制按钮12,所述第一控制按钮11与所述第一连接线9连接,以控制所述钳片2进行开合;所述第二控制按钮12与所述第二连接线10连接,以控制所述芯管5上下移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钳片2设置为3个,相对于常规的2个钳片2的活检钳,能够形成更大面积的抓取面,并且增加对抓取到的组织的固定效果。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针4长度为2-4毫米,该长度与壁层胸膜厚度相匹配,增加安全性。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钳片2的长度以钳片2闭合状态下其前端超出所述固定针4尖端0.5-2毫米为准,能够在钳片2闭合时其内部形成容纳组织的空腔,对钳片2内侧及固定针4上钩挂的组织进行固定,以便顺利取出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