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护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29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护理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护理架。



背景技术:

儿科是一个特殊临床科室,常年会收治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本身疾病原因再加上对陌生环境、医务工作者的恐惧及较长时间的输液治疗,患儿常会在输液过程中烦吵、哭闹不止。患儿家属需携带患儿于病区来回走动,以缓解患儿的烦吵、哭闹情况。而传统的可移动输液杆长度固定的输液架,该输液杆不便于携带,且对于病区储存管理而言不便于存放,占用空间。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说明书CN205181900U中公开了一种轻盈便携式儿科输液杆,包括下骨、中骨、上骨、挂架支架、挂架。下骨、中骨、上骨依次连接,上骨能够容纳中骨,中骨能够容纳下骨;下骨底部有杆柄;上骨套有滑行环;挂架由铰接在一起的挂架杆Ⅰ和挂架杆Ⅱ组成,挂架的一端固定在上骨顶部,另一端末端为钩状(用于悬挂输液袋或输液瓶);挂架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滑行环上,另一端与挂架杆Ⅱ连接,连接方式为铰接;下骨与中骨连接处、中骨与上骨连接处和上骨上有按钮Ⅰ、按钮Ⅱ和按钮Ⅲ,通过三个按钮控制输液杆使其展开或折叠。该实用新型虽然便于携带和存放,但是患儿家属必须一直手持输液杆,减少了对患儿的防护,一旦出现患儿跌倒或需要便溺等情况,患儿家属需先妥善放置输液瓶或输液袋后才能处置意外情况,耽搁了处置时间,或者需要两个人看护患儿,造成看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看护患儿便利的儿童护理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儿童护理架,包括输液杆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杆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挂架,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3个支腿,所述支腿铰接在支腿座上,所述支腿座底部设有滑行杆,所述滑行杆外周套有滑行环,所述滑行环外周对应支腿设有支腿支架,所述支腿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滑行环及支腿铰接,所述滑行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锁止珠,所述滑行杆的底端设有限位台;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座,所述支撑机构套接在固定座内,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台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支腿座包括连接块及限位块,所述连接块设有连接通孔。连接块能保证支腿与支腿座的有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对称设有限位块。限位块能限制支腿的转动角度,使支腿的支撑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的长度小于固定座的长度。支撑机构能完全套入固定座内,使输液杆与底座的连接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有环形凸起,便于患儿家属握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灵活,看护患儿便利,适应患儿护理的各种需求:一般情况下,患儿家属推动护理架可随患儿在室内运动;当输液过程中需要短时间外出时,患儿家属将输液杆从固定座中取出即可随患儿走动;当输液过程需要长时间在室外活动时,患儿家属不需手持输液杆,只需拉长伸缩杆,打开支撑机构,将输液杆放置在室外平地上即可,便于患儿与患儿家属的活动,使患儿家属能对患儿充分防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液杆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3中支撑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支腿座及滑行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所述输液杆收拢使的正视图。

附图中:1-挂架,2-伸缩杆,3-支撑机构,31-支腿,32-支腿座,321-连接块,322-连接通孔,323-限位块,33-滑行杆,331-锁止珠,332-限位台,34-滑行环,35-支腿支架,4-固定座,5-固定台,6-底板,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儿童护理架,包括输液杆及底座,其中输液杆包括挂架1、伸缩杆2及支撑机构3,挂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挂钩,伸缩杆2可根据使用需求调整其长度,使护理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伸缩杆2的一端与挂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机构3的支腿座32固定连接;

支撑机构3包括支腿31、支腿座32、滑行杆33、滑行环34及支腿支架35,其中支腿31与支腿支架35对应设置,分别设有4个,支腿座32包括连接块321及限位块323,连接块321对应支腿31等角度设有4个,连接块321上设有连接通孔322,用于铰接支腿31,限位块323对称设置在连接块321的两端,用于限制支腿31的转动范围,提升支腿31的稳定性;支腿座32的底部与滑行杆33固定连接,滑行杆33外周套有滑行环34,滑行环34的外周铰接有支腿支架35,支腿支架35的另一端与支腿31铰接,能限制支腿31的转动范围;滑行杆33的底部设有限位台332,用于防止滑行环34脱离滑行杆,滑行杆3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锁止珠331,位于上端的锁止珠331使滑行环34能保持在初始位置,不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从而撑开支腿31,位于下端的锁止珠332使滑行环34能保持在撑开位置,不随意滑动,锁止珠与限位台能共同限制滑行环的滑动,有效保证支撑机构的稳定性;

底座包括固定座4、固定台5及底板6,输液杆的支撑机构3能套接在固定座4内,且固定座4的长度大于支撑机构3的长度,使支撑机构能完全套入固定座内,使输液杆与底座的连接更稳定;固定座4通过固定台5与底板6固定连接,为便于推动护理架,底板6的底部等距设有万向轮7。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一般情况下,输液杆套设在底座上,患儿家属推动护理架可随患儿在室内运动;当输液过程中需要短时间外出时,患儿家属将输液杆从固定座4中取出即可随患儿走动,不需移动输液瓶或输液袋,更换输液杆;当输液过程需要长时间在室外活动时,患儿家属不需手持输液杆,只需拉长伸缩杆2,打开支撑机构3,将输液杆放置在室外平地上即可,便于患儿与患儿家属的活动,使患儿家属能对患儿充分防护,对患儿的护理更加便利。

实施例二

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支腿支架35与支腿31分别设有3个,连接块321对应支腿31等角度设有3个;伸缩杆2的底部设有环形凸起,便于患儿家属握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