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及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1359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及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及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微创技术能降低麻醉及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患者康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而颈椎微创手术为了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CT下将穿刺针精准引导到病变部位后实施射频等手术。目前该手术所使用的手术台的无肩部支撑结构,完成颈椎微创手术需要患者保持该姿势近一小时,患者的前胸、肩部长时间受到不符合人体力学的压迫,会出现呼吸不畅,康复时间延长等问题。另外,头部支撑材料为凹面铁质材料,患者俯卧时,将头面部放于其上,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面部皮肤及眼,鼻,口等器官长时间的受压,除导致其呼吸不畅,憋闷等不适外,还有发生面部压疮的危险。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及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不仅能很好的分散身体压力,而且使得面部能更好的受到保护,能分散额头和下巴的压力,使得面部不受挤压,防止压疮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包括垫板本体,垫板本体的长为53-55cm,宽为39-41cm;垫板本体的底面水平,垫板本体的顶面为斜坡面,坡向为垫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坡底高为1.9-2.1cm,坡顶为7.8-8.2cm,垫板本体的四个侧面均与水平面垂直;在垫板本体坡顶这一端设有通槽,通槽的水平截面为劣弧弓形,劣弧弓形的弧的两端点之间的距离为21-23cm;

弧的中点与长乘高的两侧面距离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是,垫板本体的长为54cm,宽为40cm。

进一步,优选的是,垫板本体的顶面为斜坡面,坡向为垫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坡底高为2cm,坡顶为8cm。

进一步,优选的是,劣弧弓形的弧的两端点之间的距离为22cm。

进一步,优选的是,垫板本体的材质为医用硬质塑料,要求能支撑患者身体重量。

进一步,优选的是,垫板本体的所有角均为圆弧倒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包括头部支撑结构和上述的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

头部支撑结构包括面部贴合垫和弓形托,所述的面部贴合垫在眼、鼻、口处均设有与眼、鼻、口相匹配的通孔;

面部贴合垫两耳侧的两端与弓形托的两端固定相连;

弓形托上固定有一根或多根支撑柱,支撑柱的另一端与面部贴合垫的底部固定相连;

所述的面部贴合垫的材质为海绵。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弓形托的两端距离为22cm,弓形托的高为18cm,宽为25cm,弓形托的材质为医用塑料。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面部贴合垫的材质为高密度海绵或太空记忆棉,厚度为5-6cm。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弓形托上固定有两根支撑柱,且两根支撑柱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使得患者在颈椎手术过程中,肩部和身体得到放松,使用舒服;本实用新型的身体贴合便携式垫板设置,使得身体能更好的受到保护,能分散身体的压力,不受挤压,放松身体,保证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生成。

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不仅能很好的分散身体压力,而且使得面部能更好的受到保护,能分散额头和下巴的压力,使得面部不受挤压,防止压疮的生成。

由于该手术仅需局部麻醉,使用该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还方便患者及时向医护反馈自身感受,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面部贴合垫悬空设置,可方便患者放置吸氧管,这大大避免吸氧管被压住或被折所引起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的立体图;

图6为头部支撑结构的主视图;

图7为头部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1、垫板本体;2、通槽;3、顶面;4、底面;5、面部贴合垫;6、弓形托;7、通孔;8、支撑柱;A、B为劣弧弓形的两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连接关系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连接关系、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仪器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如图1-5所示,一种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包括垫板本体1,垫板本体1的长为53-55cm,宽为39-41cm;垫板本体1的底面4水平,垫板本体1的顶面3为斜坡面,坡向为垫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坡底高为1.9-2.1cm,坡顶为7.8-8.2cm,垫板本体1的四个侧面均与水平面垂直;在垫板本体1坡顶这一端设有通槽2,通槽2的水平截面为劣弧弓形,弧的中点与长乘高的两侧面距离相等;

劣弧弓形的弧的两端点A、B之间的距离为21-23cm。

劣弧弓形所属于的扇形的顶角角度、直径无具体要求,只要满足患者的人体舒适度即可。

优选实施例垫板本体1的长为54cm,宽为40cm。

又一优选实施例垫板本体1的顶面3为斜坡面,坡向为垫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坡底高为2cm,坡顶为8cm。

又一优选实施例劣弧弓形的弧的两端点之间的距离AB为22cm。

又一优选实施例垫板本体1的材质为医用硬质塑料。

再一优选实施例,垫板本体1的所有角均为圆弧倒角。

使用时,将该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放于CT设备原有结构上,之后患者趴下,之后进行手术。

如图1-7所示,一种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包括头部支撑结构和上述的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

头部支撑结构包括面部贴合垫5和弓形托6,所述的面部贴合垫在眼、鼻、口处均设有与眼、鼻、口相匹配的通孔7;

面部贴合垫5两耳侧的两端与弓形托6的两端固定相连;

弓形托6上固定有一根或多根支撑柱8,支撑柱8的另一端与面部贴合垫5的底部固定相连;

所述的面部贴合垫5的材质为海绵,优选为高密度海绵或太空记忆棉,可以根据个人脸部的压力来调整面部贴合垫5上表面的形状,优选厚度为5-6cm。

优选,所述的弓形托6的两端距离为22cm,弓形托的高为18cm,宽为25cm。

优选实施例,弓形托6上固定有两根支撑柱8,且两根支撑柱8对称设置。

又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弓形托8的材质为医用塑料。

本实用新型颈椎手术专用支撑结构的使用方法:使用时,根据患者的颈椎长度,将该头部支撑结构和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固定于CT设备原有结构相应的位置上,之后患者趴下,头部的眼、鼻、口对准相应的通孔,需要使用吸氧管的,将吸氧管放置在弓形托上,并从鼻对应的通孔底部伸入至患者鼻腔,胸部和肩膀贴合在颈椎手术用便携式垫板上,肩膀位于坡顶,之后进行手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