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止液滴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94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止液滴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是一种给临床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用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止液滴斗。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法,其具有见效快,易于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医疗机构,一般包括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输液针,由输液导管将它们串连在一起。药液经瓶塞穿刺器流入,经滴斗的出口,流入输液导管,经药液过滤器、静脉输液针进入人体。在临床输液过程中,需要陪护者密切关注药液的液面,否则会出现输液瓶内药液已输完而未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出静脉输液针头的现象,这会导致血液回流到输液器导管内或液面下降过低而导致气体进入人体造成气栓等不良后果。为了降低这类风险,人们就对输液器进行了升级,克服上述的风险关键部件在滴斗,因此自动止液滴斗就应运而生了。

虽然目前的自动止液滴斗可以克服血液回流到输液器导管内或液面下降过低而导致气体进入人体造成气栓等不良后果,但是通常采用的止液原理多是采用浮标,利用其重力,在输液的最后阶段随着药液的减少滴斗内的浮标不断下降,最后堵住下端输液管的口子形成负压,从而实现止液的目的,对于这类的止液滴斗在生产过程中技术要求较高,真正能达到止液还能够再次浮起继续下瓶药液输入的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类止液输液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反向密封的原理来达到止液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止液效果可靠的自动止液滴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止液滴斗,该自动止液滴斗包括上端盖、上阀体、下阀体、支撑座、下端盖;滴斗内设有上阀体和支撑座,上阀体在支撑座上部,上阀体是一个带中心孔的V型体结构,上阀体中心设有中心孔,支撑座的中心设有中心槽,支撑座上中心槽的四周设有过液面,下阀体由密封小球与弹簧组合而成,弹簧为非金属材料制成,弹簧固定在支撑座的中心槽内,中心孔孔面弧度与小球的弧度相同;自动止液的实现是由药液对下阀体的压迫程度决定的,当药液较多时,小球在较大的压力与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将与上阀体分离,此时药液就可以流下来,实现输液的目的。随着药液不断减少,小球受到的压力也在减少,在受到的压力和自身重力小于弹簧的弹力时,小球就会上移,当下阀体和上阀体密封后,药液就停止往下滴,在负压的作用下输液器停止输液。

上阀体是一个带中心孔的V型体结构,孔面的弧度与小球的弧度相同,以确保中心孔能被小球密封。

小球安装在弹簧的一端,两者组成一个整体(下阀体),该组合体将安装在支撑座的中心槽内,弹簧的中线与上阀体的中心线在一条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连续使用,在调换输液瓶时和输液将近结束时,能确保自动密封,规避了当前的一些自动止液滴斗密封不牢及难以再次浮起来的不足。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阀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上端盖、2-上阀体、21-中心孔、211-中心孔的弧面、3-支撑座、31-中心槽、32-过液面、4-下端盖、5-下阀体、51-密封球、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止液滴斗,涉及医疗领域,在输液结束时,能确保自动密封,防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避免出现回血的情况,提高输液管路密封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是一种具有良好止塞效果的止液滴斗。其由上端盖1、上阀体2、支撑座3、下端盖4、下阀体5组成。

如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上阀体2结构视图,其内部形状为漏斗形,药液可以经其中心孔21通过,中心孔21的一弧面211弧度与密封小球的弧面弧度相同,确保了止液的密封效果。

如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下阀体5结构视图,其由密封球51与弹簧52组成,下阀体5固定在支撑座3的中心槽31内。在输液开始阶段,密封球51与中心孔21结合,随着药液不断的增加,密封球51在药液的压力和其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往下移动,此时药液由中心孔21流入,再经支撑座的过液面32流出,滴斗可以进行正常输液,并且在此过程中弹簧(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不是浸泡在液体中,最终药液经滴斗的出口,流入输液导管,经药液过滤器、静脉输液针进入人体。在输液即将结束时,随着药液的不断减少,弹簧的弹力大于密封球51的重力与液体的压力时,密封球将会被弹起,向上运动,再次与中心孔21结合,此时在滴斗内形成负压的状态,空气将不能经滴斗进入人体,从而实现了自动止液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