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降温冰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1027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医用降温冰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降温冰袋。



背景技术:

在发烧时,人体温度较高,此时需要对人体进行降温,常用到冰袋放置于额头上进行降温。但是目前的冰袋都是单一的一个冰袋,没有固定,也不能实现长时间的供冷,使用时容易受使用者的动作而掉落,因此现有的冰袋在使用时还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冰袋进行支撑固定、不易滑落、内设冰水循环系统,可保持长时间制冷的医用降温冰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包括一底板,底板一端开口,开口端插入一活动板,活动板与底板的上端均设置一块可相对于底板、活动板旋转运动的支撑板,支撑板底部具有一个卡槽,卡槽卡入于底板以及活动板的前后端,并通过一转轴分别与底板以及活动板活动连接;

支撑板的内侧面均设置有一弹性带,弹性带的一端连接支撑板,其另一端设置有一冰袋,冰袋与冰袋之间通过挂钩与挂环连接固定,冰袋设置有输出口以及输入口,冰袋中间通过一隔板分割成上下两部分,隔板上设置出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冰袋的输入口通过第一软管连接一存储盒,存储盒内放置冰块,第一软管一端接通存储盒,另一端接通冰袋,存储盒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的内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存储盒下端设置有一集水盒,所述集水盒固定安装于支撑板的内侧面,集水盒上通过第二软管连接冰袋,并通过第二软管导通集水盒与冰袋,第二软管中间设置有水流调节器。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板以及底板的上端均设置一限位块,限位块设置于支撑板垂直于水平面的极限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发烧患者的额头降温使用,将冰袋设置输入输出口,实现冰水的循环,保证冰袋处于一个长时间的冰冷状态,整个装置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集水盒,2为弹性带,3为存储盒,4为冰块,5为第一软管,6为冰袋,7为隔板,8为挂钩,9为出水孔,10为第二软管,11为底板,12为挂环,13为活动板,14为水流调节器,15为支撑板,16为转轴,17为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医用降温冰袋,包括一底板11,底板11一端开口,开口端插入一活动板13,活动板13与底板11的上端均设置一块可相对于底板11、活动板13旋转运动的支撑板15,支撑板15底部具有一个卡槽,卡槽卡入于底板以及活动板的前后端,并通过一转轴16分别与底板11以及活动板13活动连接;

支撑板15的内侧面均设置有一弹性带2,弹性带2的一端连接支撑板15,其另一端设置有一冰袋6,冰袋6与冰袋6之间通过挂钩8与挂环12连接固定,冰袋6设置有输出口以及输入口,冰袋中间通过一隔板7分割成上下两部分,隔板上设置出水孔9。

本实施例中,冰袋6的输入口通过第一软管5连接一存储盒3,存储盒3内放置冰块4,第一软管5一端接通存储盒,另一端接通冰袋6,存储盒3固定设置于支撑板15的内侧面,存储盒3下端设置有一集水盒1,所述集水盒1固定安装于支撑板的内侧面,集水盒1上通过第二软管10连接冰袋6,并通过第二软管10导通集水盒1与冰袋6,第二软管13中间设置有水流调节器14。

在使用时,冰块慢慢融化,冰水通过第一软管进入到冰袋中,通过冰袋内部的隔板上的出水孔进入到隔板的下端,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冰袋内的水容量平衡,通过第二软管将水输出至集水盒内,第二软管上的水流调节器可使用输液器上的调节器,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这样冰块与冰袋分离,在与额头接触时也更加的舒适,不会有异物感,而且能够始终保证冰袋的冷度,加冰的方式更加的快速,方便。

本实施例中,活动板以及底板的上端均设置一限位块17,限位块17设置于支撑板15垂直于水平面的极限位置处,通过该限位块17,防止支撑板向内侧移动,不使用时,支撑板可通过转轴反向转动翻转至底部存储。

两个冰袋可通过挂钩8与挂环12连接,拆装方便,利用两者的重力保证支撑板始终垂直于水平面,因此不论患者如何运动,其均能接触冰袋,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发烧患者的额头降温使用,将冰袋设置输入输出口,实现冰水的循环,保证冰袋处于一个长时间的冰冷状态,整个装置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