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892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依靠电信号而跳动,如果心电系统异常,心脏会跳动极慢,甚至完全停止,起搏器可在需要的时候向心脏发出微小而有规律的电脉冲,从而刺激心脏跳动,传统的起搏器体外固定装置结构单一,无法对起搏器起到定位效果,当患者微动时,起搏器会出现位移等现象,影响了患者的正常治疗,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来解决目前传统的起搏器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降低了患者治疗进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包括绑带、开口槽、让位孔、气垫、进气管、气囊、松紧带、第一连接带、卡槽、第二连接带、放置袋,所述的开口槽位于绑带内部中侧上端,所述的开口槽与绑带一体相连,所述的让位孔位于绑带内部中端,所述的让位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气垫位于绑带后端中侧,所述的气垫与绑带胶水相连,所述的进气管位于气垫底部,所述的进气管与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气囊位于进气管底部,所述的气囊与进气管胶水相连,所述的松紧带位于绑带两侧,所述的松紧带与绑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带位于松紧带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带与松紧带缝合相连,所述的卡槽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卡槽均匀分布于第一连接带内部,所述的卡槽与第一连接带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带位于松紧带右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带与松紧带缝合相连,所述的放置袋位于第二连接带前端,所述的放置袋与第二连接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前端左侧上方还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后端右侧上方还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内部还均设有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管外壁还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与进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管左侧还设有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与进气管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出气管外壁还设有调节阀,所述的调节阀与出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连接带前端左侧还设有第三魔术贴,所述的第三魔术贴与第一连接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连接带后端右侧还设有第四魔术贴,所述的第四魔术贴与第二连接带缝合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手握绑带,将绑带处的开口槽穿过引流管,直至引流管进入让位孔后,医护人员再将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贴,其目的是为了让开口槽处于闭合的状态,即让位孔将引流管的外壁包裹住,医护人员再将绑带连同松紧带以及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绑与患者的治疗部位,并将气垫与患者的伤口相贴合,在第三魔术贴和第四魔术贴的相互粘贴的作用下,使得该装置与患者连接牢固,医护人员再将起搏器放入放置袋内,所述的放置袋具有弹性功能,通过放置袋使得起搏器被有效的固定,医护人员再将引流管卡入卡槽内,使得引流管被定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医护人员可用手不断的挤压气囊,使得气囊所形成的气压由进气管排入气垫内,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气垫逐渐膨胀,通过气垫膨胀,使得患者伤口位置处于压迫的状态,当气垫内的气压过高时,医护人员可打开调节阀,此时气垫内多余的气压由出气管排出,该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对起搏器进行完全定位,还可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压迫,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进度,同时,单向阀是为了防止气垫内的气压由进气管回流,确保了气垫内气压的稳定性,透气孔是为了让绑带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实行互换,提高了患者使用该装置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的局部后视图。

绑带 1 开口槽 2

让位孔 3 气垫 4

进气管 5 气囊 6

松紧带 7 第一连接带 8

卡槽 9 第二连接带 10

放置袋 11 第一魔术贴 101

第二魔术贴 102 透气孔 103

第四魔术贴 104 单向阀 501

出气管 502 调节阀 503

第三魔术贴 8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包括绑带1、开口槽2、让位孔3、气垫4、进气管5、气囊6、松紧带7、第一连接带8、卡槽9、第二连接带10、放置袋11,所述的开口槽2位于绑带1内部中侧上端,所述的开口槽2与绑带1一体相连,所述的让位孔3位于绑带1内部中端,所述的让位孔3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气垫4位于绑带1后端中侧,所述的气垫4与绑带1胶水相连,所述的进气管5位于气垫4底部,所述的进气管5与气垫4胶水相连,所述的气囊6位于进气管5底部,所述的气囊6与进气管5胶水相连,所述的松紧带7位于绑带1两侧,所述的松紧带7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带8位于松紧带7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带8与松紧带7缝合相连,所述的卡槽9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卡槽9均匀分布于第一连接带8内部,所述的卡槽9与第一连接带8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带10位于松紧带7右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带10与松紧带7缝合相连,所述的放置袋11位于第二连接带10前端,所述的放置袋11与第二连接带10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1前端左侧上方还设有第一魔术贴101,所述的第一魔术贴101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1后端右侧上方还设有第二魔术贴102,所述的第二魔术贴102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1内部还均设有透气孔103,所述的透气孔103为圆形通孔,所述的进气管5外壁还设有单向阀501,所述的单向阀501与进气管5螺纹相连,所述的进气管5左侧还设有出气管502,所述的出气管502与进气管5胶水相连,所述的出气管502外壁还设有调节阀503,所述的调节阀503与出气管50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带8前端左侧还设有第三魔术贴801,所述的第三魔术贴801与第一连接带8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带10后端右侧还设有第四魔术贴104,所述的第四魔术贴104与第二连接带10缝合相连。

该关于临时起搏器的体外固定装置,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手握绑带1,将绑带1处的开口槽2穿过引流管,直至引流管进入让位孔3后,医护人员再将第一魔术贴101和第二魔术贴102相互粘贴,其目的是为了让开口槽2处于闭合的状态,即让位孔3将引流管的外壁包裹住,医护人员再将绑带1连同松紧带7以及第一连接带8和第二连接带10绑与患者的治疗部位,并将气垫4与患者的伤口相贴合,在第三魔术贴801和第四魔术贴104的相互粘贴的作用下,使得该装置与患者连接牢固,医护人员再将起搏器放入放置袋11内,所述的放置袋11具有弹性功能,通过放置袋11使得起搏器被有效的固定,医护人员再将引流管卡入卡槽9内,使得引流管被定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医护人员可用手不断的挤压气囊6,使得气囊6所形成的气压由进气管5排入气垫4内,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气垫4逐渐膨胀,通过气垫4膨胀,使得患者伤口位置处于压迫的状态,当气垫4内的气压过高时,医护人员可打开调节阀503,此时气垫4内多余的气压由出气管502排出,同时,单向阀501是为了防止气垫4内的气压由进气管5回流,确保了气垫4内气压的稳定性,透气孔103是为了让绑带1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实行互换,提高了患者使用该装置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