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口持续自动镇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91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口持续自动镇痛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口持续自动镇痛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术后疼痛,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研究表明小至腹肌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能发生慢性疼痛,其发生率高达19%—56%,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控制稳定的伤口持续镇痛装置。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切口持续自动镇痛装置,包括保护瓶,所述保护瓶内安装有一个能够提供持续、恒定的压力的弹性硅胶囊,所述弹性硅胶囊的入口端设置有一个加药口和连接一根输液管;还包括多个接头管和多根渗透导管,所述接头管的出液口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渗透导管的入液口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多个接头管的入液口分别连接到细菌过滤器的出液口,所述细菌过滤器的入液口与输液管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细菌过滤器包括一个膨大的容纳体,所述容纳体内设置有酒精棉。

优选的是,还包括一个用于截止输液管内药剂流动的止流装置;所述止流装置为套装在输液管上的止流夹,所述止流夹为一个呈C型状的弹性部件;所述止流夹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上各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夹块,所述输液管依次从止流夹上的通口Ⅰ、两夹块之间的间隙、止流夹上的通口Ⅱ穿过;所述止流夹的一个自由端设置为卡扣,另一个自由端为卡舌,当按压卡舌,直至两夹块将从两者之间穿过的输液管夹紧为止,此时,卡舌卡在卡扣内。

优选的是,所述渗透导管上的多个微孔呈螺旋式排列。

优选的是,所述渗透导管上的微孔的孔径不大于0.2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细菌过滤器,给机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有效预防医源性细菌的感染;渗透导管上的多个微孔呈螺旋式排列,具有防返流设计,保证药液均匀分布,管壁光滑,不会造成细菌附着,避免感染的潜在危险;设置有止流装置,使病人在输注药液期间通过自己的病情及输液后的身体反应对输液进行有效的控制;设置有多个接头管,能够对多个切口同时进行持续镇痛,提高了镇痛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止流夹与输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瓶,2—弹性硅胶囊,3—加药口,4—输液管,5—接头管,6—细菌过滤器,6-1—容纳体,6-2—酒精棉,7—渗透导管,8—夹块,9—通口Ⅰ,10—通口Ⅱ,11—卡扣,12—卡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2所示,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切口持续自动镇痛装置,包括保护瓶1,保护瓶1内安装有一个能够提供持续、恒定的压力的弹性硅胶囊2,弹性硅胶囊2的入口端设置有一个加药口3和连接一根输液管4;还包括多个接头管5和多根渗透导管7,接头管5的出液口处设置有内螺纹,渗透导管7的入液口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渗透导管7上的多个微孔呈螺旋式排列。渗透导管7上的微孔的孔径不大于0.2mm;多个接头管5的入液口分别连接到细菌过滤器6的出液口,细菌过滤器6的入液口与输液管4的出液口相连,细菌过滤器6包括一个膨大的容纳体6-1,容纳体6-1内设置有酒精棉6-2;还包括一个用于截止输液管4内药剂流动的止流装置。止流装置为套装在输液管4上的止流夹,止流夹为一个呈C型状的弹性部件;止流夹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上各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夹块8,输液管4依次从止流夹上的通口Ⅰ9、两夹块8之间的间隙、止流夹上的通口Ⅱ10穿过;止流夹的一个自由端设置为卡扣11,另一个自由端为卡舌12,当按压卡舌12,直至两夹块8将从两者之间穿过的输液管4夹紧为止,此时,卡舌12卡在卡扣11内。

使用方法:

将加药口3上的护帽旋下,将医生指定配好的药剂通过注射器注入到弹性硅胶囊2中(当弹性硅胶囊2受内部压力增大会发生形变,能够为外部提供持续、恒定的压力);使用充有药液的注射器由渗透导管7入液口慢慢注入,直到药液从渗透部位的各个微孔均匀流出,确定没有残留气体,停止启动操作;通过T型可撕脱鞘将渗透导管7植入到患者伤口处,直到渗透导管7在伤口处可见;将渗透导管7与接头管5相连,打开止流装置,开始药液输送;渗透导管7采用敷料固定在皮肤上,然后将导管打结固定,要注意保持导管的通畅;药液输送完毕,拔出渗透导管7即可。

尽管具体地参考其优选实施例来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