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抓脱约束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40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防抓脱约束手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抓脱约束手套。



背景技术:

在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精神异常、意识障碍不能配合医生检查及治疗的病人,这类病人常常将输液管、心电监护电极扯脱,给治疗、监护带来极大的麻烦。更严重者,该类病人甚至可能会将静脉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扯出,从而造成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目前针对此类病人的护理方法是将病人的手脚用约束带紧紧约束固定在病床上,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一,神志不清的病人,往往缺乏自身保护意识,约束带带体狭窄,在病人用力反复扯拉约束带的情况下会导致病人皮肤挫伤和关节损伤状况。其二,手脚全都被束缚固定后,病人肢体及躯干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有诱发压疮的可能;此外,对于有神经系统疾患的病人,如脑卒中患者,过分约束固定肢体、限制肢体活动可能会诱发异常的运动模式,加重肌肉痉挛,不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康复。其三,纯约束带紧束固定的约束效果并不理想,使用过程中曾出现约束带自行松结或者病人强行挣脱的现象。如何寻求一种结构合理而可靠的新型约束手套结构,能使得其在实现病人手部约束和防抓取功能的同时,确保约束便捷性和使用舒适性,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抓脱约束手套,其使用可靠性高,约束效果好,并能在实现病人手部约束和防抓取功能的同时,确保其约束便捷性和使用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抓脱约束手套,其特征在于:本约束手套包括分别用于贴合病人手掌的下垫层及贴合病人手背的上垫层;所述上垫层与下垫层间以沿两者边沿延伸的拉链封闭彼此,从而在两垫层之间形成供病人手部塞入的容纳腔;上垫层与下垫层处均向病人手腕处延伸有延伸段,下垫层的延伸段上设置腕部固定垫,所述腕部固定垫长度方向垂直病人小臂长度方向,腕部固定垫两端布置用于将腕部固定垫环绕状的捆扎固定于病人腕部的第一固定带;所述上垫层处布置有防拽环,腕部固定垫两端处还布置用于穿过防拽环的环孔从而将上垫层处延伸段束缚压紧于腕部固定垫上的第二固定带。

所述防拽环外形呈长方条状且其长度方向平行病人小臂长度方向;防拽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紧固于上垫层的上表面处,从而使得防拽环与上垫层的相邻面间形成供第二固定带穿设的环孔。

所述上垫层与下垫层上的其中一侧边沿彼此缝合形成缝合段,拉链由缝合段处起并延伸至上垫层与下垫层上的另一侧处;用于启闭拉链的拉链头上布置有可供第二固定带穿过的拉链环。

所述上垫层上的相对病人手背导管穿刺点位置处贯穿开设有观察孔,观察孔外覆盖有用于适时启闭该观察孔的窗板;窗板外形呈长方板状,窗板的一侧长边与上垫层的相邻面间构成铰接配合,窗板的另一侧长边与上垫层的相邻面间设置紧固彼此的魔术贴。

所述上垫层与下垫层所用材质均为网纹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垫层与下垫层的拉链配合结构来实现病人手部的空间约束目的,以下垫层处延伸出的延伸段配合腕部固定垫来实现对病人腕部的环绕固定效果,最后再以上垫层处延伸出的延伸段配合防拽环及第二固定带来实现上垫层的防拉拽目的,其使用可靠性高而约束效果好,能在实现病人手部约束和防抓取功能的同时确保其约束便捷性和使用舒适性。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通过将病人手部置于下垫层上,并在覆盖上垫层后再以拉链实现相对病人手部的封套效果。之后,通过操作第一固定带,从而将腕部固定垫环绕于病人腕部而形成固定环结构。再后,即可依靠第二固定带相对于防拽环的穿设,从而将上垫层处的延伸段紧紧的压在腕部固定垫上。上述结构中,腕部固定垫的布置,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手部沿上垫层及下垫层构成的容纳腔处的抽回状况。而由于腕部固定垫固定于下垫层处,换言之上垫层位于该处的开口结构也有可能因病人的巨大拉拽力而出现由上垫层处挣脱问题。通过防拽环的设置,实际使用时可以为防拽带或者是金属防拽环等,从而实现下垫层、腕部固定垫及上垫层在病人腕部位置处的一体紧固功能,最终确保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带状防拽环结构。换言之,以长方片状的条带的两端固定在上垫层处,通过该条带与上垫层间自然形成的环形口,即可作为上述环孔而提供第二固定带以穿设的通道。条带制成的防拽环,其易于实现而制作成本低,可在确保相对第二固定带的定位功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实际使用成本。

3)、由上可知,上垫层与下垫层间实际上是以拉链彼此紧固的。而为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便捷性,在上垫层和上垫层的边沿紧固工序中,以缝合段配合拉链段的两段式结构来闭合上垫层和下垫层。缝合段形成铰接状构造,使得即使在拉链完全拉开时,也能依托缝合段从而保证上垫层不至于完全的脱离下垫层。拉链则起到张合上垫层和下垫层的目的,从而在需要时提供足以病人手部置入的开口。拉链环的设置,是考虑到毕竟是拉链结构,在精神障碍等状况下的病人的巨大拉拽力下和拉链头自锁不完全的状况下,是有可能出现拉链自动回退状况的;这种情况下,会使得病人自行挣脱手套从而引发后续不利状况。在将拉链完全拉起后,再将拉链头处的拉链环穿设在第二固定带上,使得即使拉链自锁不完全,也会因第二固定带的存在而使得拉链头无法退回,从而保证整个结构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4)、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整体约束病人手部的全封闭手套结构,因此可在上垫层处开设观察孔,从而有助于医护人员随时观察病人手背处穿刺点状况;如输液时是否出现流针问题或针头是否因病人动作拉拽而脱离等。配合窗板,可在需要时便捷的实现观察孔的适时遮盖目的,以保证导管穿刺部位相对外部环境的封闭性。网纹布因具备表面柔软而有韧性,摩擦不脱纤维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清洁效率,因此推荐使用该类材质来制作上垫层与下垫层,从而在保证其使用寿命的同时,提升其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延伸段 b-缝合段

10-上垫层 11-防拽环 12-窗板

20-下垫层 30-拉链 31-拉链头 32-拉链环

40-腕部固定垫 41-第一固定带 42-第二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参照图1-3所示,包括作为结构主体的手套件,手套件由上垫层10和下垫层20配合构成。上垫层10和下垫层20的位于病人手掌一侧的边沿布置缝合段b从而缝合上述两垫层,再由缝合段b处沿两垫层的边沿继续延伸处拉链30。拉链30完全闭合时,上垫层10和下垫层20所形成的腔体即构成用于病人手部容纳的容纳腔。上垫层10与下垫层20均朝病人腕部方向延伸有延伸段a,参照图1及图3所示的,实际上两延伸段a之间的空间也就形成了供病人腕部搁置的开口。在下垫层20处的延伸段a上布置腕部固定垫40,通过位于腕部固定垫40两端处的第一固定带41从而将腕部固定垫40环绕病人腕部并形成海绵垫环构造。第一固定带41可以通过系绳、锁扣乃至魔术贴来实现紧固效果。腕部固定垫40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病人大力拖拽下而沿上述开口脱出手套件,并同时起到柔性托撑病人腕部的目的,从而提升在约束病人状况下的使用舒适性。在上垫层10的延伸段a处则设置以条带制成的防拽环11,如图1及图2所示,从而通过腕部固定垫40两端处的第二固定带42穿过该防拽环11,实现上垫层10处延伸段a相对下垫层20乃至腕部固定垫40的压合紧固效果。为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拉链30的拉链头31处设置拉链环32,如图2所示,从而供第二固定带42穿过。上垫层10处设置的观察孔和窗板12,则起到了适时观测病人手背穿刺点处状况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首先拉开拉链30,掀开上垫层10,将病人手掌朝下而搁置在下垫层20上,之后拉起拉链30以封闭上垫层10和下垫层20。再后,通过操作腕部固定垫40来环绕病人腕部,以第一固定带41来紧固腕部固定带。随后,操作第二固定带42,使之逐一穿过拉链环32和防拽环11处环孔,最终实现上垫层10处延伸段a相对腕部固定垫40的压合紧固,最终紧固状态参照图1所示。最后,视现场状况而定,可将第二固定带42固定于床体钢架或床板上,保持手臂有适度的活动范围。通过上述操作,可使本实用新型既能约束病人,防止导管等被拔出,又能为病人提供较好的使用舒适性,从而有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最终达到保证护理安和病人病情恢复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