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484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矫正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用品,具体是一种颈椎矫正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玩手机、学习姿势不正、枕头不适等原因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和生理侧弯,引起脑供血不足、头疼失眠、颈椎、肩膀和胳膊不适等症状的人群很多。为了矫正颈椎,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产品,但是现有的颈椎矫正器多数是以一种固定的形状来矫正颈椎,颈枕与头枕的高度不能调节或者调节麻烦,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矫正器,便于调节颈枕与头枕的高度,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椎矫正器,包括有底座、颈枕以及头枕,所述颈枕下部设置有颈枕支撑筒,所述头枕下部设置有头枕支撑筒,所述底座设置与所述颈枕支撑筒相匹配的前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头枕支撑筒相匹配的后安装孔,所述前安装孔与后安装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卡槽,所述颈枕支撑筒与头枕支撑筒连接有可拆卸或者可伸缩的卡板,所述卡板与卡槽相匹配并且卡入卡槽内以定位颈枕支撑筒与头枕支撑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安装孔与后安装孔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槽并且左、右侧壁上卡槽对称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颈枕支撑筒与头枕支撑筒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卡板。

进一步改进,所述颈枕支撑筒与头枕支撑筒的内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对称的水平凹槽,所述卡板安装在水平凹槽内,所述卡板与水平凹槽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使卡板卡入卡槽内。

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板设置有手指插孔。

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提手。

第二种方案,所述卡板贯穿前安装孔与后安装孔的左、右侧壁上的卡槽,所述颈枕支撑筒与头枕支撑筒下端面与卡板抵接。

第三种方案,所述颈枕支撑筒与头枕支撑筒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卡板从底座外部插入并且贯穿卡槽、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颈枕支撑筒套装在前安装孔内、头枕支撑筒套装在后安装孔内,颈枕与头枕则只能在竖直方向移动,颈枕支撑筒与头枕支撑筒的卡板卡入卡槽内即可定位,确定高度,当需要调整颈枕与头枕的高度时,拆下卡板或者按压卡板使其缩进前安装孔、后安装孔内,即可上下移动颈枕与头枕,在合适的高度安装卡板或者卡板伸进卡槽内即可完成调节工序,操作简单,方便易用,为用户带来便利。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实施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一种颈椎矫正器,包括有底座1、颈枕2以及头枕3,所述颈枕2下部设置有颈枕支撑筒21,所述头枕3下部设置有头枕支撑筒31,所述底座1设置与所述颈枕支撑筒21相匹配的前安装孔11以及与所述头枕支撑筒31相匹配的后安装孔12,所述前安装孔11与后安装孔1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卡槽13,所述颈枕支撑筒21与头枕支撑筒31连接有可伸缩的卡板4,所述卡板4与卡槽13相匹配并且卡入卡槽13内以定位颈枕支撑筒21与头枕支撑筒31。优选的,所述前安装孔11与后安装孔12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槽13并且左、右侧壁上卡槽13对称布置。优选的,所述颈枕支撑筒21与头枕支撑筒31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卡板4。采用上述结构,将颈枕支撑筒21与头枕支撑筒31左、右两侧的卡板4压进前安装孔11、后安装孔12内,即可调节颈枕2与头枕3的高度,操作简单快捷,便于不同用户使用,通用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颈枕支撑筒21与头枕支撑筒31的内部设置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对称的水平凹槽,所述卡板4安装在水平凹槽内,所述卡板4与水平凹槽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以使卡板4卡入卡槽13内。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卡板4设置有手指插孔41。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提手14。

当然,定位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卡板4贯穿前安装孔11与后安装孔12的左、右侧壁上的卡槽13,所述颈枕支撑筒21与头枕支撑筒31下端面与卡板4抵接,卡板4插装在不同高度的卡槽13中即可调节颈枕2与头枕3的高度。

第三种方式是颈枕支撑筒21与头枕支撑筒31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槽13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卡板4从底座1外部插入并且贯穿卡槽13、第二卡槽,当需要调整颈枕2与头枕3的高度时,拔出卡板4,调节好颈枕2与头枕3的高度,再将卡板4插入卡槽13、第二卡槽即可。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