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创伤、胸痛中的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57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护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创伤、胸痛中的救护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救护车在救护过程中,大多是通过医护人员手动录入病人的基本信息、伤病信息、各项参数和指标数据,使医护人员在紧张、争分夺秒的救护过程中还要分散注意力来处理这样简单、机械的记录工作,既要求一定的人工成本,而且也占用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急诊病历是反映急救病人病情及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重要资料,是伤者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最直接客观的记录。当前,急救中绝大多数的急救医师都使用手写的病历本。此种方式费时、不规范,检查过程中常常发现空白病历或病历书写不认真的现象。因为是手工书写,病案的利用率极低,病史没有延续性,不能全面记录伤者历次就诊信息,无法对病历做统计分析,不利于疾病的观察、诊断和治疗。此外,手工书写不易留存,如出现医患纠纷,院方无法举证。在急救病人转诊过程中,因院前急救具有时间性、多样性、不可预见性、复杂性等特点,急救人员难以准确、及时、规范且重点突出地手写病历。



技术实现要素:

语音识别技术,也被称为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其目标是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输入,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赋予语音识别技术一种新的用途:语音识别技术在急救或转诊中的电子病历应用。系统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作为电子病历,系统将伤者的电子病历保留在医院数据库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创伤、胸痛中的救护车,旨在解决现有救护车需要手动输入电子病历造成人工成本、占用救护时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创伤、胸痛中的救护车,包括语音识别模块、OBD装置、时间控制器、中控系统,其中:

语音识别模块与中控系统连接,用于根据语音信号生成电子病历并发送到中控系统;

OBD装置与中控系统连接,用于获取救护车运行时的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并发送到中控系统;

时间控制器与中控系统连接,用于将按钮状态数据传输到中控系统;按钮状态数据包括按钮类型和按下时间;

中控系统还与远程服务器连接,用于接收语音信号并发送到语音识别模块,以及将电子病历、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按钮状态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中控系统还用于设定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的告警阈值,当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中任一项达到其告警阈值时进行告警。

或者,进一步地,中控系统包括中控机和与中控机分别连接的话筒、摄像头、触摸屏、定位设备、无线通讯模块,其中:

语音识别模块、OBD装置、时间控制器分别与中控机连接;中控机用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电子病历、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按钮状态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话筒用于接收语音信号并发送到语音识别模块;

摄像头用于接收视频信号并发送到中控机;

触摸屏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并发送到中控机,接收中控机发送的显示信息并推送给用户;

定位设备用于获取救护车的位置信息并发送到中控机;

中控机还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控制话筒、摄像头、触摸屏、定位设备、无线通讯模块,生成显示信息并发送到触摸屏,以及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视频信号、位置信息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无线通讯模块还与远程服务器连接,用于实现中控机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定位设备为GPS设备、BD设备或GPS/BD设备。

或者,进一步地,无线通讯模块为4G通讯模块。

或者,进一步地,救护车还包括与中控机分别连接的除颤仪、监护仪、便携式B超、心电仪、血型检测仪、母钟、智能手环;

除颤仪、监护仪、便携式B超、心电仪、血型检测仪、母钟、智能手环用于对病人进行检测,获取检测数据并发送到中控机;

中控机还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控制除颤仪、监护仪、便携式B超、心电仪、血型检测仪、母钟、智能手环,以及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检测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语音识别模块用于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数字信号中提取预期输入地址和电子病历,将电子病历通过中控系统存储到预期输入地址;预期输入地址为远程服务器上的存储地址;

语音识别模块还用于存储语音输入者输入的语音信号,并根据语音信号识别语音输入者;

语音识别模块还用于预先存储医学专用词典和病人信息,并根据病人信息,从医学专用词典中查询出与病人信息相应的语料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创伤、胸痛中的救护车及其方法,引入了语音识别模块,能够根据医护人员的语音信号自动生成电子病历,再通过中控系统上传到远程服务器,节省了录入时间,提高了信息录入的效率;引入了OBD装置,实时检测救护车的运行状态,提高了救护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引入了时间控制器,能够记录按下各种按钮时的时间信息,具备实时定位和授时功能,便于后续查询时有迹可查有据可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创伤、胸痛中的救护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创伤、胸痛中的救护车,包括语音识别模块、OBD装置、时间控制器、中控系统,其中:语音识别模块与中控系统连接,用于根据语音信号生成电子病历并发送到中控系统;OBD装置与中控系统连接,用于获取救护车运行时的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并发送到中控系统;时间控制器与中控系统连接,用于将按钮状态数据传输到中控系统;按钮状态数据包括按钮类型和按下时间;中控系统还与远程服务器连接,用于接收语音信号并发送到语音识别模块,以及将电子病历、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按钮状态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引入了语音识别模块,能够根据医护人员的语音信号自动生成电子病历,再通过中控系统上传到远程服务器,节省了录入时间,提高了信息录入的效率;引入了 OBD装置,实时检测救护车的运行状态,提高了救护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引入了时间控制器,能够记录按下各种按钮时的时间信息,具备实时定位和授时功能,便于后续查询时有迹可查有据可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语音识别模块的硬件可以包括:由抑菌材料制成的麦克风,该麦克风还集成了鼠标的滚轮和左、右功能快捷键,超声医学科等医生使用时甚至可以脱离鼠标、直接使用麦克风完成全部病程录入。

优选的,语音识别模块可以用于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数字信号中提取预期输入地址和电子病历,将电子病历通过中控系统存储到预期输入地址;预期输入地址为远程服务器上的存储地址;语音识别模块还用于存储语音输入者输入的语音信号,并根据语音信号识别语音输入者;语音识别模块还用于预先存储医学专用词典和病人信息,并根据病人信息,从医学专用词典中查询出与病人信息相应的语料信息。在语音识别模块的工作状态下,医生通过说话,即可实时把文本录入到希望输入的地方,通过语音指定输入地址,使本语音识别模块的功能实现全面的自动化;语音识别模块的自然语言处理功能,可以记住和适应个体的声音;语音识别模块还可以预先存储医学专用词典和病人信息,医疗语音识别模型根据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整段病历资料,运算出关键词句语料,为医院4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提供分场景支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语料信息,指的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实际使用并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以及上述真实语言材料经过本软件的加工(分析和处理)后,所形成的有用的资源。

语音识别模块的应用场景可以为:救护车接警出诊,到达现场后,急诊医生查体,快速伤情判断后,启动本语音识别模块,口述病历中需要手写的内容,语音识别模块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作为电子病历,通过中控机上传并保留在医院数据库中,作为伤者就诊过程中院方医疗行为的记录,也是医疗质量好坏的评价、医疗纠纷举证及医师诊疗过程监督的凭证。

语音识别技术在创伤急救中的电子病历应用,不仅减轻了创伤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给创伤急救中的病历建立、管理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提高创伤急救的作业效率,提高对伤者的服务质量,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源和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丰富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数据系统。语音识别技术可以用在医院与医院转诊途中和院内创伤或胸痛等专科病历的书写中。由于程序预装了医学专用词典和病人信息,所以在遇到难于发音的单词时,该技术并不会像普通人那样迟顿,信息导入电子病历系统后,其他临床医生也能马上享用,从而减轻医生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时间控制器的按钮类型不做限定,优选的,其可以为开始出发、到达现场、由现场返回、回到医院四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控系统为创伤急救、胸痛急救提供了救护车中对医护人员、伤者、车载各类医疗设备的管理,以及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技术的硬件支持。在创伤急救中采集伤者血氧饱和度、血型、脉搏、体温、创伤部位图像等信息;在胸痛急救中采集病人的心电图、肌钙蛋白,肌红蛋白,CK_MB等指标。中控系统将上述指标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上的医院后端系统,后端系统将接收到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得出伤情评估和决策支持的结果,以帮助医院内各专科及时掌握现场病人情况,提前做好救治预案和指导前方医生进行紧急处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中控系统还可以用于设定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的告警阈值,当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中任一项达到其告警阈值时进行告警。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中控系统进行告警的方式不做限定,优选的,中控系统还可以包括蜂鸣报警器,在数据发生异常时进行声音告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中控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实现方式不做限定,优选的,中控系统可以包括中控机和与中控机分别连接的话筒、摄像头、触摸屏、定位设备、无线通讯模块,其中:语音识别模块、OBD装置、时间控制器分别与中控机连接;中控机用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电子病历、车速数据、发动机转速数据、水温数据、按钮状态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话筒用于接收语音信号并发送到语音识别模块;摄像头用于接收视频信号并发送到中控机;触摸屏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并发送到中控机,接收中控机发送的显示信息并推送给用户;定位设备用于获取救护车的位置信息并发送到中控机;中控机还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控制话筒、摄像头、触摸屏、定位设备、无线通讯模块,生成显示信息并发送到触摸屏,以及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视频信号、位置信息发送到远程服务器;无线通讯模块还与远程服务器连接,用于实现中控机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入了触摸屏,用于实现中控机与用户之间的人机交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设备与中控机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优选的,时间控制器与中控机的COM串口连接;音频通过话筒发声,话筒接中控机的音频输入;视频通过摄像头摄像,摄像头与中控机以usb口连接;触摸屏通过HDMI及usb连接中控机,触摸屏既是输入端也是输出端(HDMI联结显示器,usb接口提供鼠标、键盘的功能),定位设备通过RS232 串口连接;中控机通过网线连接无线通讯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定位设备不做限定,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定位设备可以为GPS设备、BD设备或GPS/BD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GPS/BD设备,即同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进行定位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无线通讯模块不做限定,优选的,无线通讯模块可以为4G通讯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救护车还可以包括与中控机分别连接的除颤仪、监护仪、便携式 B超、心电仪、血型检测仪、母钟、智能手环;除颤仪、监护仪、便携式B超、心电仪、血型检测仪、母钟、智能手环用于对病人进行检测,获取检测数据并发送到中控机;中控机还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控制除颤仪、监护仪、便携式B超、心电仪、血型检测仪、母钟、智能手环,以及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检测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救护车还可以包括基础生化检测设备等其他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数据并通过中控机上传到远程服务器。这样做的好处是,对病人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采集,便于后续治疗中作为依据。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救护车的中控系统,包括:

急救中心调度系统,用于实时动态快速完成急救和转运一体化的调度管理;

医护专业救助移动终端,用于动态采集急救病人信息并发送到接诊医院的远程服务器,形成救护车、急救中心、接诊医院三方的联动和数据共享;医护专业救助移动终端包括话筒,用于接收医护人员录入的语音信号并发送到语音识别模块;

监护系统,用于通过生命信息监护、创伤自动评分、音视屏监控和远程服务器进行远程互动,实现接诊医院的远程会诊;

开放数据平台,用于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病人信息资料,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实现其他机构、单位对于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

移动ICU(重症监护室),用于对病人生命信息体征进行动态监测,精度诊治前移,提前分诊,有效缩短救治时间;

管理平台,用于向医院工作人员推送急救档案、统计报表、记录;

创伤急救、胸痛急救医联网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对急救事件、急救资源、急救医院进行管理;

数据传输网络,用于实现中控系统与远程服务器的数据传输。

该中控系统由获取数据的医护专业救助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网络、各种数据处理应用平台(即急救中心调度系统,监护系统,移动ICU,创伤急救、胸痛急救医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终端(即管理平台,开放数据平台)组成,运用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分析匹配,实现“人 (病人)、车(救护车)、物(移动医疗仪器)合一”,应用中控系统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机制,对急救车医护人员、伤者和设备进行管理,达到数据交互和设备控制,数据信息同步的目的,增强了救援信息、中心管理员和医院之间的通讯能力,提高了救护车智能化水平;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助,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赢得了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缩短了病人获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从而在抢救生命中间接地减少伤亡率和致残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控系统其应用场景可以如下:

应用场景1:

步骤一:救护车接警出发时,驾驶员在时间控制器上按下出发按钮——驾驶室设置了一个分布有4个物理按键的时间控制器,分别标识“急救出发”、“到达现场”、“从现场返回医院”、“回到医院”4个关键点(该设备为自主研发,外观绝缘,抗摔抗震,耐高温),开发vc程序,实现按下按钮状态数据传输到中控系统,产生状态和时间信息,其相关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急救医师出车同时电话联系伤者家属及伤者或知情者了解病情,指导自救。

步骤二: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遵循院前急救的原则,询问、检查、评估、抢救、治疗、转运、术前准备同步进行,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医疗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检测;同时,利用救护车上的移动医疗设备和辅助设备采集病人生命体征信息,通过中控系统和 4G网络将以上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后端系统。院前急救医生在施救的第一时间迅速作好与病人的沟通,根据病人情况完成心电图诊断等,与院内一致用药。

步骤三:院前、院内良好沟通,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的信息与院内衔接。医院后端系统将接收到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得出伤情评估和决策支持的结果,如需手术通知手术科室接伤者急诊手术。

应用场景2:

如是胸痛病人,则在救护车中完成心电图、POCT(point-of-care testing,现场快速检验) 检查。

应用场景3:

中心医院与网络医院之间、跨地区医院之间转诊:院前急救中常常需要争分夺秒,但现有的院前急救无法与有相关能力的医疗机构取得及时沟通,建立最快捷的急救通道,可能导致病人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配备在救护车上的中控系统,将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等各项指标数据直接由救护车发往有相应能力的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方便中心医院与网络医院之间、跨地区医院之间及时了解病情,也方便救护车上的医生及时评估病人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使伤者获得及时的治疗。同时,为转诊做好准备。

应用场景4:

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应包括从院前救治至康复的各个环节。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之上,可以建设由三级医院及其周围区域的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创伤及胸痛救治防控网络,中心医院对网络医院急诊科的创伤病人动态监测,开展相关全民普及教育等工作。尤其对于胸痛,其防治结合是改善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以胸痛为例,胸痛发作期的救治依赖急诊救治体系,由胸痛中心或三级医院救治,稳定期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防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算法、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算法、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算法、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算法、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算法、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