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膜囊/神经根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1795发布日期:2018-06-05 18:53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膜囊/神经根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膜囊/神经根拉钩。



背景技术:

在腰椎后路手术中,为了更好的切除椎间盘和进行椎体间融合,常常需要使用神经拉钩牵开硬膜囊和神经根,保证有足够的区域进行操作。但常规的神经根拉钩在放置时,没有固定拉钩位置的装置,因此神经拉钩牵开神经根或硬膜囊时的范围和位置就只能依靠助手的手感去掌握,这样就常常会造成神经根或硬膜囊过度牵拉,增加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而且这种情况对于新手来说尤其严重。此外,使用现有神经拉钩牵开硬膜囊和神经根后,并不能对神经根和硬膜囊提供全范围的遮挡和保护,仍需要在目标椎间隙两侧(也就是头端出口根的尾侧以及尾端走行根的头侧),使用脑棉片进行填塞和遮挡,方能安全的进行椎间盘切除或椎体间融合的操作。

因此,亟需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专用神经拉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膜囊/神经根拉钩,该拉钩既全方面遮挡和保护了神经根和硬膜囊,又能相对的固定住拉钩位置,为进行椎间盘切除或椎体间融合的操作提供安全和充裕的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硬膜囊/神经根拉钩,所述拉钩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与拉钩头2通过弯曲部4连接,在弯曲部4与拉钩头2相接部位设置两个挡板3,所述两个挡板3位于弯曲部4的两侧,且呈对称。

优选地,所述拉钩头2的形状为舌片状。

优选地,所述两个挡板3的形状均为具有弧度的舌片状,弧度的范围在5°-10°。

优选地,所述弯曲部4由直线状的两段组成,所述直线状的两段相交形成夹角θ,θ的值在90°至180°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头端采用三个舌片状结构的组合结构,与弯曲部呈直角状舌片的拉钩头用于牵开神经根和硬膜囊,在弯曲部两侧的另外两个舌片状挡板分别遮挡上方的出口根和下方的走行根,挡板游离端与椎管外壁接触,可牢靠固定住拉钩的整体位置。本实用新型既全方面遮挡和保护了神经根和硬膜囊,又能相对的固定住拉钩位置,为进行椎间盘切除或椎体间融合的操作提供安全和充裕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钩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手柄;2、拉钩头;3、挡板;4、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硬膜囊/神经根拉钩,所述拉钩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与拉钩头2通过弯曲部4连接,在弯曲部4与拉钩头2相接部位设置两个挡板3,所述两个挡板3位于弯曲部4的两侧,且呈对称。

所述拉钩头2的形状为舌片状。拉钩头的边长为3-8mm。

所述两个挡板3的形状均为具有弧度的舌片状,弧度的范围在5°-10°。挡板的游离端(与弯曲部相接端的相对端)距离弯曲部的高度为4-8mm。

所述弯曲部4由直线状的两段组成,所述直线状的两段相交形成夹角θ,θ的值在90°至180°之间。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