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987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实验用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



背景技术:

大鼠是医药教学和研究领域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注射给药、灌胃给药、采血模拟更是药物研究中必须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如何安全、有效、便捷、快速地将实验大鼠进行保定是实验研究人员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申请号为20142071485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大鼠头部的防咬项圈1,其主要采用PP塑料材质制作而成,平展开后呈半同心圆环形,半同心圆环的一侧固定有魔术贴刺毛面2,另一侧固定有魔术贴圆毛面3,在内圆弧边缝有包边带4,包边带4内有绑定绳5,结构如图1所示,其一种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

该防咬项圈1虽然便于大鼠灌胃、注射、采血时进行快速安全保定,但是,由于防咬项圈1套住大鼠头部后,操作者只能固定大鼠项部以下肢体,而大鼠头部仍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便于操作者在大鼠项部以上的操作,即仍然不便于在给大鼠灌胃时对大鼠头部进行固定,防咬与灌胃不能很好地兼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独特的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其可以固定在大鼠颈部及口腔部,不仅兼具防咬、灌胃等多重功能,而且结构轻便、舒适度好、稳定性高且便于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颈部固定松紧带、口部固定松紧带;

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通过第一多级松紧调节结构可设置为环状;

所述口部固定松紧带的两端与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通过第二多级松紧调节结构活动连接,所述口部固定松紧带的中间区域设有灌胃孔。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上设有标签粘贴区。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上设有第一卡槽,毗邻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的另一端的区域并列设有多个第一棘齿,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棘齿相互配合;

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上还设有第二卡扣、第三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卡扣上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扣、所述第三卡扣均位于所述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棘齿之间;

毗邻所述口部固定松紧带的两端的区域分别并列设有多个第二棘齿、多个第三棘齿,所述第二棘齿与所述第二卡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三棘齿与所述第三卡槽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扣、所述第三卡扣均活动套设于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棘齿扣入所述第一卡槽使得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呈环状,且所述第二棘齿扣入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三棘齿扣入所述第三卡槽后,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二卡扣、所述第三卡扣分居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所述口部固定松紧带均呈长直状。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所述口部固定松紧带均由聚己内酰胺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口部固定松紧带的长度为120~140mm,宽度为9~11mm;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的长度为110~130mm,宽度为9~11mm,厚度为1~1.5mm。

进一步的,所述口部固定松紧带的长度为130mm,宽度为10mm;所述颈部固定松紧带的长度为12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根据大鼠的生理结构,设计为由相互连接的口部固定松紧带、颈部固定松紧带组成,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尺寸大小完全符合实验大鼠的头颈部及口腔的形态,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到大鼠头颈部及口腔后能够具备较好的舒适度。更具体的,通过设置有多级松紧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其松紧度易于调节,亦容易拆卸,从而不仅使其能够适应各种体型的大鼠,确保其能够长时间适宜地固定在口腔内部以及大鼠头颈部上,具有很高的使用稳定性,而且赋予其可重复利用性,经济且绿色环保。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通过设计有口部固定松紧带、颈部固定松紧带等新颖独特的结构,且颈部固定松紧带上设有标签粘贴区,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咬带、灌胃孔以及标签粘贴区等多重功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既具有防咬性能,又便于灌胃、序号标记等操作的进行,从而使得灌胃操作更加简单易行,并防止大鼠咬伤操作者,有效地保证人员安全,同时,其还极大地简化了传统分类标记法(如苦味酸标记等)的繁琐步骤,有利于提供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结构极为简单,造型较小,而且其使用操作只有三个步骤,即固定颈部固定松紧带、连接颈部固定松紧带和口部固定松紧带(将设有灌胃孔的咬合区域放置到大鼠口腔中)、调节颈部固定松紧带和口部固定松紧带两侧的连接,极为简单易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可以广泛适用于有关大鼠的各种实验操作,如大鼠的灌胃、采血、耳朵打孔、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等,尤其适用于中长时间型及多重操作型大鼠实验等;对于初学者进行的大鼠实验,本装置更能体现其防咬的价值所在。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动物实验技术领域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所述的用于固定大鼠头部的防咬项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所述的用于固定大鼠头部的防咬项圈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步骤1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步骤2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步骤3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防咬项圈;2、魔术贴刺毛面;3、魔术贴圆毛面;4、包边带;5、绑定绳;6、颈部固定松紧带;61、标签粘贴区;7、口部固定松紧带;71、灌胃孔;8、第一多级松紧调节结构;81、第一卡扣;811、第一卡槽;82、第一棘齿;9、第二多级松紧调节结构;91、第二卡扣;911、第二卡槽;92、第三卡扣;93、第二棘齿;10、灌胃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有颈部固定松紧带6、口部固定松紧带7。

颈部固定松紧带6通过第一多级松紧调节结构8可设置为环状;口部固定松紧带7的两端与颈部固定松紧带6通过第二多级松紧调节结构9活动连接。

口部固定松紧带7的中间区域设有灌胃孔71,用于协助大鼠灌胃,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灌胃探头可以直接从灌胃孔71进入大鼠胃部进行灌胃,即该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起防咬作用的同时,又可极大地方便大鼠的常规灌胃操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鼠实验的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计,该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大鼠咬伤问题,而且保证对大鼠进行保定时能够将对大鼠的伤害降到最小,即本实用新型既能够有效地实现防咬,又可用于常规的灌胃等实验操作。

目前,在动物实验研究过程中,当需要对实验大鼠进行序号标记时,通常采用的是苦味酸标记这一传统分类标记法,标记步骤极为繁琐。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颈部固定松紧带6上设有标签粘贴区61。基于此,实验大鼠在套上颈部固定松紧带6后,标签粘贴区61可用于实验大鼠的序号标记,从而有效地简化了传统分类标记法(如苦味酸标记等)的繁琐步骤;在大鼠实验相关操作完成后,可将口部固定松紧带7拆卸,保留颈部固定松紧带7,则标签粘贴区61可用于长时间的序号标记。

更具体的,颈部固定松紧带6通过第一多级松紧调节结构8可设置为环状的结构形式为:如图3所示,颈部固定松紧带6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81,第一卡扣81上设有第一卡槽811,毗邻颈部固定松紧带6的另一端的区域并列设有多个第一棘齿82,第一卡槽811和第一棘齿82相互配合,以便可以根据大鼠头颈部的尺寸,对颈部固定松紧带6套于大鼠颈部的松紧程度进行多级调节。

口部固定松紧带7的两端与颈部固定松紧带6通过第二多级松紧调节结构9活动连接的具体形式为:

如图3所示,颈部固定松紧带6上还设有第二卡扣91、第三卡扣92,第二卡扣91上设有第二卡槽911,第三卡扣92上设有第三卡槽(各图均未体现);第二卡扣91、第三卡扣92均位于第一卡扣81、第一棘齿82之间;

毗邻口部固定松紧带7的两端的区域分别并列设有多个第二棘齿93、多个第三棘齿(各图均未体现),第二棘齿93与第二卡槽911相互配合,第三棘齿(各图均未体现)与第三卡槽(各图均未体现)相互配合,以使得口腔固定松紧带7与颈部固定松紧带6实现连接与固定,便于该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能够较长时间地固定于大鼠的头颈部上以及口腔内部,而且,还可以对口腔固定松紧带7置于大鼠口腔内的松紧程度进行多级调节。

其中,第二卡扣91、第三卡扣92均活动套设于颈部固定松紧带6上,便于第二卡扣91、第三卡扣92可以根据颈部固定松紧带6的环体大小,很好地将自身调整到固定松紧带6的左右两侧的位置,便于操作者进行实验操作。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棘齿82扣入第一卡槽811使得颈部固定松紧带6呈环状,且第二棘齿93扣入第二卡槽911、第三棘齿(各图均未体现)扣入第三卡槽(各图均未体现)后,第一卡扣81位于颈部固定松紧带6的上方(当然,第一卡扣81也可以位于颈部固定松紧带6的下方),第二卡扣91、第三卡扣92分居颈部固定松紧带6的左右两侧。而且,第一卡槽811、第二卡槽911、第三卡槽(各图均未体现)各自所处的位置均可以小限度地进行移动,提起则可以将第一棘齿82、第二棘齿93或者第三棘齿(各图均未体现)拉出,以便对该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连接固定的松紧度进行多级调节,使其适用于各种大小体型的大鼠。

其中,如图3所示,颈部固定松紧带6、口部固定松紧带7均呈长直状,不仅有利于节省材料,又便于二者的连接。

其中,颈部固定松紧带6、口部固定松紧带7均由聚己内酰胺材料(尼龙6)制成,质轻而坚韧。

其中,根据实验大鼠的通常体型,口部固定松紧带7的长度为120~140mm,宽度为9~11mm;颈部固定松紧带6的长度为110~130mm,宽度为9~11mm,厚度为1~1.5mm,有效地保证其使用的可靠性。口部固定松紧带7全长分为中段、左侧段、右侧段共三段;中段作为大鼠咬合带,起防咬作用,其中央区域设有灌胃孔71,用于协助灌胃;左、右侧段均作为松紧带,均具有棘齿,用于分别连接并固定于颈部固定松紧带6上的第二卡扣91、第三卡扣92。

作为一种实施例,口部固定松紧带7的长度为130mm,宽度为10mm;颈部固定松紧带6的长度为12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1mm。基于此,该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大约重10克,而且,从其材料、造型设计、尺寸等方面对该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单价进行预估,大约为0.5元/套。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经济便宜,价格低廉,适合各种实验室大批量进购。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鼠防咬灌胃标记装置的一种使用过程进行阐述,如下:

(1)如图4所示,先将颈部固定松紧带6环绕大鼠颈部,然后将第一棘齿82扣入第一卡槽811中,调节至合适的松紧度并固定,再在标签粘贴区61对实验大鼠进行序号标记。

(2)如图4、5所示,将口部固定松紧带7放入大鼠口腔,以口部固定松紧带7的中间区域(即咬合带)固定于大鼠上下门齿与前臼齿之间的间隙中、大鼠中度张口为宜,并将第二棘齿93扣入第二卡槽911中,将第三棘齿(各图均未体现)扣入第三卡槽(各图均未体现)中,调节至合适的松紧度并固定。

(3)如图6所示,使用灌胃针10对大鼠进行灌胃操作;在大鼠灌胃实验操作完成后,可将口部固定松紧带7拆卸,保留颈部固定松紧带6,则标签粘贴区61用于长时间的序号标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