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磁化部位的髓内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7863发布日期:2018-11-27 21:2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磁化部位的髓内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促进骨组织修复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磁化部位的髓内钉,用于促进有内固定适应症的骨组织损伤的修复。



背景技术:

髓内钉在骨折创伤愈合中作为内固定的支架,吻合骨折端,加速骨折愈合。随着材料的改进,髓内钉能提供良好的力学效应,优化骨组织的重建和愈合过程。名称为“带磁髓内钉”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105193487A)公开了一种带磁髓内钉,它利用磁的引导准确定位远端锁钉孔的位置,以便髓内钉固定的位置适宜,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此外,名称为“一种具有多功能涂层的髓内钉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3705988A)公开了另一种髓内钉,它结合了复合药物涂层,在内固定的同时进行局部的抗感染治疗。名称为“用于磁性地为医疗器械涂覆活细胞的套件、设备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48003629.5,公开号为CN1897991A)公开了可以将具有生物活性的磁化细胞吸引并保持在医疗器械表面的方法,其中,医疗器械主要指脉管支架等,未提及髓内钉等内固定医疗器械。在长段骨组织缺损中,即使用普通的髓内钉进行固定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常常发生骨折愈合延迟甚至骨不连的结局。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等特点,可分化为骨、软骨及脂肪等细胞,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骨相关疾病等。例如,公开号为CN102836429A的发明专利“修复受损组织的抗体靶向药物、给药方法及磁共振造影剂”将干细胞特异性抗体和受损部位特异性抗体通过化学共价键直接偶联或同时偶联到纳米或微米级的铁颗粒上,在磁场的引导下,促进肝细胞靶向迁移至受损心血管部位,促进组织修复。此外,公开号为CN105056253A的发明专利“用于脂肪干细胞标记、活体示踪和治疗的多功能纳米探针”提供了SPIONsclusterPDA多功能纳米探针并发现该标记的细胞可经尾静脉植入到受损的表皮处,且验证了磁化细胞的可行性及生物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磁化部位的髓内钉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可以实现骨组织损伤后的内固定,而且还能通过将磁化干细胞靶向植入损伤部位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或通过外加磁场,在磁力作用下促进骨组织的修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磁化部位的髓内钉装置,包括:中空的可伸缩的且具有导磁性的磁化棒,所述磁化棒的远端可调节并固定于骨组织缺损处;以及髓内钉,其具有中空的不具有消磁性的髓内钉杆,所述髓内钉杆的远端和近端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锁孔,能容纳所述磁化棒;其中,所述磁化棒在磁场的影响下被磁化,撤离磁场后,磁化棒不具有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髓内钉装置的进一步特征,所述髓内钉杆的表面设有一条以上呈长条形的减压平面,所述减压平面从髓内钉杆近端延伸至髓内钉杆远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髓内钉装置的进一步特征,所述髓内钉杆近端的螺纹与磁化棒近端的螺帽相匹配,所述髓内钉杆的锁孔与磁化棒的锁孔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髓内钉装置的进一步特征,所述髓内钉有自锁式和交锁式两种结构,能根据植入部位不同分别做成不同的形状。

所述磁化棒在磁场的影响下被磁化后,可在磁力的作用下引导磁化干细胞靶向运动至磁化棒远端所在的髓内钉杆表面。撤离磁场后,磁化干细胞仍可停留于原固定处。所使用的磁化干细胞具有生物相容性、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抑制性,可经静脉输注或原位注射。

所述磁化棒的长短根据骨组织损伤部位不同而进行调节,其远端位于骨组织缺损处,所述磁化棒在磁场的影响下被磁化,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度、方向和作用时间,促进骨组织修复。所述磁场的强度、方向及作用时间可根据损伤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也可在磁力的作用下引导磁化干细胞靶向运动至骨缺损部位,固定一段时间后撤离磁场,所述磁化干细胞仍可停留于骨缺损部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磁化棒在磁场的影响下被磁化后,可在磁力的作用下引导磁化干细胞靶向运动至磁化棒远端所在的髓内钉杆表面,固定一段时间后撤离磁场,所述磁化干细胞仍可停留于磁化棒远端所在的髓内钉杆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磁化棒远端调节至骨组织损伤部位,外加磁场,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促进骨组织的修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磁化部位的髓内钉装置不仅可以结合磁化细胞,也可以用髓内钉结合磁场的作用,促进损伤骨组织的修复,尤其是长段骨缺损的修复,不仅可实现骨折或长段骨缺损等的内固定,还可在磁场的直接作用下或在磁力引导下靶向植入干细胞,促进骨组织损伤部位的修复,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效修复骨组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磁化部位的髓内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伸缩、可在磁场影响下具备导磁性的磁化棒。

图中,1:髓内钉杆;2:髓内钉近端;3:减压平面;4:髓内钉远端;5:固定螺纹;6:锁定螺钉孔;7:定位螺钉;8:拉紧螺钉;9:远端固定螺钉;10:磁化棒;11:固定螺帽;12:磁化棒近端;13:磁化棒中部;14:磁化棒远端;15:固定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磁化部位的髓内钉和磁化干细胞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髓内钉杆1和磁化棒10两部分。髓内钉杆1分为髓内钉近端2、减压平面3及远端4,髓内钉杆1每端有至少一个锁定螺钉孔6,髓内钉杆1的近端2有固定螺纹5,髓内钉杆1中空,其内可插入磁化棒10,磁化棒10的近端12的固定螺帽11可与髓内钉杆1近端2的固定螺纹5吻合。磁化棒10具有跟髓内钉杆1相同的锁定螺钉孔6,且磁化棒10为中空,其通过固定锁扣15分为三段:近端12、中部13及远端14,可拉伸或缩短磁化棒10的长度,将其远端14固定于骨组织缺损附近。固定磁化棒10的长度之后,通过定位螺钉7、拉紧螺钉8及远端固定螺钉9固定内置有磁化棒10的髓内钉杆1。

具体实施时,根据骨组织缺损部位拉伸/缩短磁化棒10的长度,将其远端14固定于骨组织缺损附近。固定磁化棒10的长度后,将其置入中空的髓内钉杆1中,旋转进入,通过磁化棒10近端12的固定螺帽11与钉杆1近端2的固定螺纹5紧密吻合。然后,通过定位螺钉7、拉紧螺钉8及远端固定螺钉9固定内置有磁化棒10的髓内钉杆1。

所述髓内钉有自锁式和交锁式两种结构,也可根据植入部位不同分别做成不同的形状。

实施方式一:髓内钉植入前,在磁化棒10近端12的固定螺帽11处加一磁场,磁化棒10远端14即可有磁性,此时,直接将已磁化的干细胞涂布于磁性强的钉杆1处,磁化干细胞可在磁化棒10远端14的磁力作用下紧紧贴附于钉杆1的相应部位。再将吸附有磁化干细胞的髓内钉植入体内。

实施方式二:将磁化棒10置入髓内钉杆1内,拧紧固定螺帽11,将髓内钉植入体内,在磁化棒10近端12的固定螺帽11处加一磁场,磁化棒10远端14即可有磁性,此时,将磁化的干细胞经静脉注射或直接注入骨组织缺损的部位,在磁力的作用下,磁化的干细胞可吸附于钉杆1的相应部位,即骨缺损的部位。

实施方式三:将磁化棒10远端14调节至骨组织缺损处,外加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度、方向和作用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